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中學課文《核舟記》描寫過一位奇巧匠人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欖核雕作品《開口常笑》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欖核雕作品 《蟬鳴荔熟》

在廣州增城夏街古驛道旁的

百年老宅黎賀榛故居里,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周漢軍手持刻刀,

也能將小小烏欖核,

雕刻出一幅幅美麗的風景,

其技藝不亞於核舟記中的王叔遠。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在周漢軍的刀下,拇指大小的欖核上面,雕刻的內容卻有聲有色。

增城欖雕屬於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最為出名的是清代咸豐年間新塘老藝人湛谷生雕的《蘇東坡夜遊赤壁》花船,被稱之為雕刻之王。在船底上雕刻了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全文,共537字。如今這件稀世珍寶珍藏在增城市博物館內。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增城烏欖肉可以吃,核可以雕刻成工藝品。

致力於傳承欖雕文化

作為欖雕工藝傳承人的周漢軍,他的美工技藝幾乎全靠自學。2012年春,在外打工多年的他選擇回到增城,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專門做雕刻。2016年8月,他和“增城古村之友”共同發起“復興增城欖雕文化”項目。2017年初,他們在網上眾籌資金七萬多元,在夏街古驛道上租下黎賀榛故居,並對其進行了修繕,創立欖雕藝術展覽館——欖人欖園,成為廣州欖雕傳承基地。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周漢軍花錢租下增城夏街古驛道旁的百年老宅黎賀榛故居,並對其修繕,將這裡打造成廣州欖雕傳承基地。

由於種種原因,曾經在二十世紀中後期一度輝煌的這一民間藝術,目前幾近沒落,作品更是鮮為人知,工藝瀕臨失傳。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欖雕,他們會定期組織活動,讓社會上的愛好者以及部分中小學生過來參觀,“讓更多人摸到欖雕,欖雕才會活下去。” 周漢軍目前有眾多徒弟,這些徒弟如今漸漸出師,能夠獨立工作了。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周漢軍(中)和徒弟合影。

開啟欖雕復興之路

說起欖雕的復興之路,周漢軍談到,近些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除了物質上得到滿足,精神層面也有很大的需要。把欖雕做成有增城特色的旅遊商品,能夠激發欖雕藝人的創作慾望。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欖核十分堅硬,雕刻前需要將刀磨得鋒利。

傳統的增城欖雕作品,題材缺乏新意,難以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為此,周漢軍蒐集增城歷史題材、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以此作為欖雕的創作題材,解決了欖雕作品題材單調性的問題。比如《何仙姑系列故事》《賓公佛系列故事》《荔鄉懷古系列故事》,這些作品不僅有歷史文化內涵,而且題材新穎,構圖多樣化,連續兩屆在增城旅遊商品創意大賽上榮獲大獎。

小小烏欖核能造大千世界,方寸之間顯精美!

▲周漢軍會一直堅持欖雕創作和推廣,雖未必可以振興欖雕,但至少可以保留這門本地傳統的技藝。

“接下來,我們藉助一些手段,向社會大規模地傳播欖雕文化,讓大家對欖雕藝術得到更深的瞭解,從而開啟欖雕復興之路。”周漢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