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臉懵:餓了麼不好好送外賣,去年一整年都在忙什麼?

從去年4 月的喪茶快閃店開始,餓了麼連續每個月都開了一次快閃店,讓人不得不疑惑:不好好送外賣,去年一整年都在忙什麼?

快閃店:是一種不在同一地久留、俗稱Pop-up shop或temporary store的品牌遊擊店(Guerrilla Store),指在商業發達的地區設置臨時性的鋪位,供零售商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若干星期)推銷其品牌,抓住一些季節性的消費者。

一臉懵:餓了麼不好好送外賣,去年一整年都在忙什麼?

餓了麼正在悄悄轉型。

“我們希望餓了麼提供的不只是吃、喝等服務,而是精神層面和人們是有呼應的”,餓了麼品牌總監鄔宋錢對界面記者說。這個基於“吃”這個人類基本生理需求的品牌,試圖與消費者進行精神層面的溝通。

他們選擇用線下快閃店的方式。對於提供線上服務互聯網公司而言,線下活動是能進一步拉近與消費者距離,讓品牌形象更直觀的途徑。

一臉懵:餓了麼不好好送外賣,去年一整年都在忙什麼?

線上線下完整融合,讓數據和營銷互為生態,在2017年的市場動作中,餓了麼從品牌的差異化上尋求突破口,發起了以每月一家線下快閃店的全景營銷模式,讓線上和線下流量雙向交織。

當然,餓了麼的快閃店主要還是與“吃”有關。

“我們選擇快閃店主題有自己的邏輯線”,鄔宋錢表示,“第一條是場景,早中晚餐、下午茶和夜宵,圍繞時間節點。也會圍繞當季熱點,比如深夜食堂和銀魂都是IP;還要與我們的目標客戶結合。”

一臉懵:餓了麼不好好送外賣,去年一整年都在忙什麼?

2017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基於對年輕人“喪文化”的精準洞察,餓了麼結合下午茶場景和幫買幫送業務,打造了一家“喪茶”網紅快閃店,引發超過200家媒體報道並引發社會熱議。

定位精準、戳中年輕人情緒、全面重塑品牌差異化是此次喪茶事件成功的重要核心,伴隨而來的是年輕用戶群體的一致口碑,喪茶快閃店模式的走紅直接讓快閃店得以高速複製,對餓了麼而言,不僅僅找到了線下據點,更重要是對“自帶流量”價值窪地的開發。

一臉懵:餓了麼不好好送外賣,去年一整年都在忙什麼?

目前餓了麼已經邁出了品牌升級的第一步——儘管不是所有人覺得這麼做與品牌調性匹配,線下活動也因為不夠原汁原味的主題引來一些參與者的抱怨。比如上海僅開張3天“阿銀的甜品店”就因為不夠二次元而被網友在微博吐槽。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賦予了人們無處不在的鏈接能力。去中心化,社交化的商業形態,讓企業更容易與與用戶建立強關係,餓了麼用“無處不在的陪伴”出現在用戶每一個點餐場景。

餓了麼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及線下場景去做全景營銷的嘗試,利用線上傳播和線下體驗雙線整合,對用戶產生深深的號召力,不僅增加了已有場景的服務能力,還嘗試和用戶共同創造全新的場景,也在OMO營銷上取得突破性實踐。

一臉懵:餓了麼不好好送外賣,去年一整年都在忙什麼?

2017年餓了麼用戶量超過2.6億。全景營銷不僅體現時間與空間感的多點融合,也從大數據和AI智性化上與所有環節相溝通,智能化機器+人工模式為提升服務效率和品質上取得了突破。

對於2018年而言,機會從來都是留給那些有見識,有儲備、有創造力的企業。餓了麼規模化以及體系化的OMO未來佈局,值得人們為之借鑑。

也許你每天仍然使用著折扣更多或者個人更習慣的外賣軟件,不過這些平臺想的已經是下一步了——如何讓你餓了的時候腦子裡出現的就是自己的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