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上的山西母親河——沁河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所在,旅遊是文化的最好體現,我們邀請李澤峰老師以篆刻為索引,展現山西的名山大川、文化傳承,在推出“印記山西”系列的“印章上的山西名山”的同時推出“印章上的山西母親河”系列,讓省內老鄉們更深的瞭解山西,讓省外朋友們更好的認識山西。

印章上的山西母親河——沁河

篆刻:李澤峰

沁河又名沁水,古稱洎水,是山西境內僅次於汾河的第二條大河,也是山西的一條母親河。沁河發源于山西省平遙縣黑城村,也有說法表示沁河的發源地是山西省沁源縣西北太嶽山東麓的二郎神溝。

印章上的山西母親河——沁河

沁河

沁河全長485公里,流域面積為1.07萬平方公里;在山西省境內長360公里,流域面積為1.07萬平方公里。沁河河水流量較大,年徑流時17.8億立方米。沁河流域,尤其是上游,植被覆蓋率大,河水含沙量年均每立方米6.95公斤,為山西省8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少的河流。

印章上的山西母親河——沁河

九女仙湖

沁河自北向南流經沁洛高原的沁原、安澤、沁水等縣。於陽城縣潤成鎮進入太行山區,東南流入河南省境,至濟源縣五龍口出山後,流入平原,在武陟縣城南方陵村注入黃河。

沁河上游山高坡陡,多為石質山體,水力資源豐富,但灌溉效益不大中游多為土石丘陵及河谷盆地,沿河多有泉水湧流,晉城、高平一帶為土壤肥沃澤州盆地;濟源縣五龍口以下為衝擊平原,灌溉便利,但河床高出地面2~4米,常有洪災威脅。

印章上的山西母親河——沁河

三都古城

沁河流域自古就有女媧補天,舜耕歷山的傳說。沁河流域是中華傳統文明的孵化器,是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的過渡帶;70年代發掘的“下川遺址”,證明早在2.3萬年到1.6萬年前,這裡就有了燦爛的“下川文化”。

沁河的主要支流有丹河、陽城河、端氏河等。

印記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