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菜+全品類+深度標準化,我廚能否啃下生鮮電商這塊硬骨頭?

生鮮作為高頻民生剛需品,包括水果、蔬菜、肉品、水產和乾貨等類目,體量極大。隨著“互聯網+農業”趨勢不斷深化,生鮮電商成為電商行業最後一片藍海,吸引了眾多電商的積極入市:京東7000萬美元領投天天果園;阿里巴巴投資易果網;順豐跨界開辦順豐優選;蘇寧超市推出“蘇鮮生”。

然而,在巨大市場規模的背後,生鮮電商到底有多大的市場機會?又如何解決供應鏈、物流、成本等痛點?有聲voice這次採訪到我廚COO曾強,來為我們說明。

我廚是以提供RTC(淨菜)為核心,同時提供全品類生鮮食材的淨菜電商平臺,集自行加工生產、規模化中央廚房、全自配同城冷鏈等功能於一體,核心用戶為25-45歲之間有家有口、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群體,且90%為女性。

淨菜+全品類+深度標準化,我廚能否啃下生鮮電商這塊硬骨頭?

曾強表示,選擇以半成品淨菜電商為核心,是由於在都市家庭場景中,用戶普遍存在買、洗、燒三大痛點:“對於白領消費者而言,去菜場買菜,回來擇菜、洗菜、切菜,要花費大量時間,而且很多人也不會分辨食材好壞;而在快節奏生活中,其實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做飯。”

而我廚的淨菜正是瞄準這一人群的這個痛點,採用中央廚房預加工後配送到家的方式,讓用戶只需要手機買好菜送到家,開袋直接下鍋,節省了大量時間,不會做菜的用戶根據提示也能做一桌好菜。

“我們有專業的淨菜研發團隊,不斷研發新的菜品,讓普通市民家庭不僅吃得起,而且食材健康,烹製方便,菜品豐富,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解決用戶的痛點,才能形成真正的粘性。”

目前,我廚的淨菜SKU數量已過百,訂單每天平均約1萬單,年流水3個多億。APP月活約50萬,月付費用戶約15萬。

同時,據曾強透露:“我廚現在有2萬平方米的中央廚房、同時自建了全程冷鏈系統和極短供應鏈,品類研發、產能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在行業內首屈一指。”

淨菜+全品類+深度標準化,我廚能否啃下生鮮電商這塊硬骨頭?

那麼生鮮電商到底還有多大的市場機會呢?曾強表示:“生鮮電商是衣食住行四種人的基本需求中,唯一一個還沒有誕生出百億美金公司的領域,雖然阿里、騰訊都在紛紛佈局了,但格局還沒有成形。盒馬鮮生、京東到家都在大力進軍這一領域,生鮮大戰即將開始,誰能笑到最後,就能贏得這個萬億級的市場。”

不過,生鮮電商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2016年9月,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發佈的數據顯示,在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1%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而我廚跟其他業內同行一樣,也尚未實現真正的盈虧平衡。

淨菜+全品類+深度標準化,我廚能否啃下生鮮電商這塊硬骨頭?

這主要是由於淨菜發展模式相對較重造成的:首先要滿足顧客能收到洗好、切好、配好的半成品淨菜,就必須花費高昂的資金建立中央廚房。

其次,由於淨菜的保質期較短(48小時內),為保證食材的新鮮,還需要全程冷鏈系統的支持。

與此同時,互聯網生鮮用戶對淨菜的認知度還有待提高,需要企業花更多的時間示範和引導用戶,以此來培養用戶習慣。

因此,我廚目前僅處於履約平衡的階段,但曾強也透露:“未來我們會通過調整業務模式,增加跟同行之間的合作,共同打造我廚方便菜的品牌,同時新的融資進度也在順利進行。”

備註:

曾強:我廚COO,在加入我廚之前,已從事遊戲行業12年。加入我廚後曾強通過優化APP操作體驗、拓展APP推廣的渠道、升級菜品的用戶體驗,以線上投放結合線下推廣,實現新用戶數量翻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