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昨天被一篇文章刷屏了,標題是《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作者稱,一名能夠影響國家登月計劃的科研人員,在國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內被邊緣化,只能拿著12萬年薪的微薄薪水,做一名“小小的”研究員,直到他跳槽後,原單位領導才發現缺了他整個項目都癱瘓了,於是領導寫了一份“公文”向組織要人。

作者藉此批判國企不重視人才,併發出了強有力的反問:

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

由於我自己在國企待過10年,所以第一遍讀的時候就發現文章有明顯的瑕疵,但我認為作者反映的問題還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我從來沒聽說過哪一個國企領導會用寫公文的方式要求“上級組織”把前員工強行拉回來的。

如果是真的,那權力的這隻手,未免也太霸道了。

01

先簡單介紹下國企的背景知識。

很多人都把它當成是一個整體上的概念,但其實國企是有分類的,不同類別差異會比較大。

根據《關於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國有企業主要可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這兩大類。

商業類是要參與市場競爭的,會有經營壓力;而公益類則是以保障民生、提供公共服務為主(比如電力、高鐵、高速公路等行業)。

而文章中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屬於航天系統,這個系統比較特殊(軍工背景),它是研究院和國企的結合體。

與其說是國企,更像是事業單位。

而我之前所在的是公益類國企,對航天系統並不瞭解。

但有一點我是知道的,“研究員”並不如字面上理解的是做研究的人員,而是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崗位中最高級的職稱,相當於大學裡的正教授,工程師裡的教授級高工,或者醫院裡的主任醫師。

所以原文作者把當事人張小平稱為“小小的研究員”“只是個研究員”,這樣的表述顯然對航天體系是不瞭解的。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最初我只是覺得,這個瑕疵不影響文章的主要觀點。

但搜了更多的信息之後,感覺這個事有點不大對頭。

比如作者稱張小平年薪12萬,但沒有給出任何的依據(如工資條),而我在離職前都不止這個收入了,何況張小平已經達到了研究員級別,這個我是有疑惑的。

後來在知乎上看到,有自稱同是航天科工集團下屬單位研究所的知乎網友表示:

待遇是12萬。這個可能更是一個爆點,讓無數不瞭解航天薪酬體系的吃瓜群眾咬牙切齒,痛罵國企。殊不知航天各單位,尤其是研究所沿用或效仿的是事業單位或公務員的薪酬體系,就是基本工資很少,但是獎金是大頭。一個骨幹,哪怕是航天,研究員的工資絕不能是12萬。我們所一個剛進所的小碩士,畢業第一年,扣除五險二金後都遠不止12w,而且是在免費住宿的情況。

02

昨天下午,微博網友@何夕 又發佈了事件的另外一個說法: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如果真如@何夕所言,那麼這個事件的性質就完全變了。

航天事業事關國家機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涉密人員離職前必須在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長短根據重要程度而定。

如果在脫密期內強行離崗,不僅是這個人的職業道德有問題,還涉嫌違反保密法。

昨天晚上,《人民網》援引了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發佈《關於張小平離職事件的情況說明》,事件果然反轉了。其全文如下:

近日,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原副主任設計師張小平離職事件引發社會較大範圍關注。為回應公眾關切,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張小平個人基本情況

張小平1994年入職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員資格,2015年3月起擔任低溫推進劑發動機型號副主任設計師,從事液氧煤油高壓補燃和液氧甲烷發動機系統設計,參與了多項低溫發動機項目論證。

二、張小平脫密期內離職情況

2018年3月,張小平向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提出辭職申請。出於愛惜人才考慮,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了多次溝通和挽留,但其離職意向堅決,並在單位未批准的情況下自行離所。

由於張小平為國家重要涉密人員,根據保密法和單位相關規定,離職前必須在所內非密崗位進行脫密,脫密期為2年。為此,2018年4月,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與張小平進行談話,向其解讀離職流程及脫密期管理規定,告知其須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回單位履行脫密義務。但張小平仍然自行離所,對保守國家秘密和單位技術秘密帶來了較大隱患。

三、《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相關說明

鑑於以上情況,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向西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要求張小平繼續履行聘用合同,按脫密期管理規定回所脫密。

2018年9月17日,根據律師意見,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承辦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張小平參與我所型號研製情況》材料。承辦人因急於達到讓其回所脫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辭失當,誇大了張小平在所參與研製項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該材料經張小平個人朋友圈發佈後,擴散到網絡上,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度和一些誤解、誤讀,產生了不良影響。今後,我們將加強內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嚴格、嚴謹,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2018年9月27日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從這份聲明來看,張小平確實是在脫密期間強行離崗,於是研究所提起了勞動仲裁,並寫了情況說明,也就是網上流傳的“公文”(其實這份材料不屬於公文)。

而張小平在拿到這份材料後,上傳到了朋友圈,導致信息外洩。

事情到了這裡,我覺得張小平這個人的人品有很大問題。

作為涉密人員,無視國家法律,在脫密期內擅自跳槽,還把仲裁庭上搜集到的材料公開到朋友圈,甚至連一點馬賽克都沒打,導致原單位在研究什麼型號的發動機、多少的噸位、研究到什麼程度、遇到了哪些困難,全部都被公開了。

說實話,這樣的人如果擔任國家要職,危害真的太大。

而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呢,也是自作自受。

為了把人搞回來,故意誇大其詞,做事也不地道。

現在事情鬧大了,估計單位領導的腸子都要悔青了。

03

現在回頭來看,昨天那篇爆文,從細節到事件性質,都存在明顯的事實性錯誤。

但這篇文章能夠刷爆網絡,恰恰也是它擊中了眾多體制內人員的心聲。

就我在國企的那10年,也總是會聽到關於薪資水平,發展空間,做事效率等方面的抱怨。

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大家抱怨歸抱怨,但10年來還真沒幾個跳槽的人,而且門外還有大量的人排著隊想進來。

你別以為想進國企的都是沒什麼本事的關係戶,根據《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北大、清華這兩家國內的頂級名校,畢業生去向比例最高的也是國企。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一邊是大家都在罵,一邊又趨之若鶩,這種反差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

就我個人的感悟來說,國企真沒大家說的那麼不堪。

事實上,在我離職的時候,無論是家人還是前同事,都感到有點惋惜。

國企雖然錢不多,但只要能走到管理崗位,錢也絕對不算少,而且還有很多隱形的福利。

比如我之前所在的公司,不僅有自己的食堂管你三餐,還有內部超市,甚至連理髮的、搬家的、保潔的、洗衣服的,都會找到專門的公司進行對接。

生活上真的很方便,這是其一。

其二,國企很遵守《勞動法》。

說白了,就是不會做出那些非常不人道的行為。

比如女員工懷孕了就想法設法排擠人家,把人逼走。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比如想盡辦法把那些35歲以上的程序員裁掉。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還記得跳樓的歐建新嗎? 攝影:梁宙)

比如突然以“公司重大業務調整”為由,把你工資降到2800,還必須第二天到貴陽去報道,否則就要解除勞動合同。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國企在對員工就業的保障上還是比較人道的,你不必擔心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自己會像茶渣一樣被倒掉。

所以很多程序員或者外企的人,如果不是混得特別好,那麼在35歲之後,他們就會想辦法跳槽到國企求一份安心。

第三點是我個人的經歷。

我在2014年的時候頸椎病急性發作,那段時間領導同事都非常照顧我;還有一次我媽突發狀況,我也是和領導打了招呼馬上就走人了。

這些經歷讓我體會到了國企人性化的一面。

而我一個在“四大”工作的同學,收入確實很高,但是她生病要做手術的時候,公司的處理方式讓她極為寒心。

所以之前曝出德勤員工罹患癌症被公司掃地出門的新聞,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

千萬不要被帶走了節奏,國企其實真的挺好的

至於國企的弊端,很多人都已經說了。

比如一切以政治優先,效率低下,缺乏淘汰機制,關係戶多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等等。

這些問題確實存在。

但在我看來,國企就像一個大胖子,行動遲緩,可它的推動力很強。

比如在人煙稀少的地帶搭架空電網、造高速公路,或者建高鐵,這些高投入但短期內沒回報甚至要虧損的事,民營企業是不願意做的。

但正是因為國企要完成政治任務,所以它會承擔起這份社會責任,給落後地區脫貧致富提供基礎設施。

而且一旦遇到氣象災害的時候,國企人是要及時衝到前線做保障和搶修工作的。

這是國企的價值所在。

但絕大多數國企搞研發確實不行(這裡不包括研究院,之前已經說了,他們比較特殊,我也不太瞭解)。

比如我以前的公司,試著搞過一個XX研究院,高薪從民企挖了研發人才。

當時我就不看好,因為國企的環境確實不適合搞研發。

果然,在那哥們入職兩個月之後,有一次我遇到他問他感覺怎麼樣,他和我說,研發的事沒幹多少,整天在寫彙報材料……

這是國企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國企也一直在變化,我自己就有很深的感受。

記得2012年-2014年這段時間,國企的工作還是相對比較輕鬆的,每天干完手頭的工作,還能有不少空閒時間,但是從2015年開始,國企改革的浪潮就席捲過來了。

要求越來越高,工作一年比一年忙,而我之所以會在今年選擇辭職,恰恰也是因為上班和寫公眾號沒法兼顧,逼得我不得不做出選擇。

而且集團總部更誇張,有一次我加班到晚上11點下班,發現集團總部有一層樓都是亮的(我以前在集團下屬的一個家分公司),後來聽說他們週末加班也是家常便飯。

所以現在的國企,真的不再是上一輩人以為的一杯茶一張報紙了。

而且因為外部壓力越來越大,我以前的公司在2015年後提拔了不少中層, 大多數都是真正能幹事的人,而不是純粹的關係戶。

當然,杭州這邊跟中央政策跟的比較緊,其他地方可能情況會不一樣,但大趨勢是一樣的,國企正處於變革的時代中。

而民企看似收入很高,但受歡迎的主要還是像華為、BAT、網易這樣的明星公司,大多數的民企在當前的形勢下,生存環境其實挺惡劣的。

對於那些風險偏好比較低,希望生活不要有太多變故的人,如果你正好又想為國家做一點事的,我覺得國企還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是一個有著10年國企經歷然後從國企離職的人的建議。

轉自搜狐號作者緩緩君,無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