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一生享譽中外,交遊廣泛,他與很多國際名人相互仰慕,關係密切,結下了真摯深厚的情誼,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一段段佳話。

與泰戈爾觀劇贈詩結情誼

1924年,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偉大的詩人、作家和社會活動家泰戈爾應梁啟超、蔡元培之約來華訪問,開始了長達五十餘天的中國之旅。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1924年,泰戈爾訪問中國時的留影。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1924年,泰戈爾訪問中國時的留影。

5月7日,恰逢泰戈爾63歲生日,以徐志摩為首的新月社於10日在東單三條協和醫學院禮堂用英文演出了泰戈爾創作的著名話劇《齊德拉》,這是中國首次上演印度戲劇。演出結束後,梅蘭芳與泰戈爾親切會晤,“在中國能看到自己寫的戲,我太高興了!可是,我更希望在離開北京前觀賞到你的表演”,泰戈爾說。

於是,梅蘭芳在剛剛落成開幕的珠市口開明戲院為泰戈爾一行專演了一場自己新編的大型神話京劇《洛神》。當天,泰戈爾特意穿上了他創辦國際大學時的紅色長袍禮服前去觀看。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京劇《洛神賦》劇照

第二天中午,梅蘭芳和梁啟超、齊如山、姚茫父等社會名流在豐澤園飯莊設宴為泰戈爾餞行。席間,泰戈爾即興賦詩一首贈予梅蘭芳留念,原詩是用孟加拉文寫的,寫好後又親自將其譯成英文,用毛筆寫在了一柄紈扇上,興致勃勃地朗誦給大家聽:

“認不出你,親愛的

你用陌生的語言蒙著面孔

遠遠地望去,好似

一座雲遮霧繞的秀峰。”

泰戈爾在絹制的紈扇上用中國的毛筆書寫了章法優美的外文,我何不用外國進口的鋼筆在大書法家湯定之贈送的白紙摺扇上寫一段《洛神》中最美的唱詞回贈給泰戈爾作為紀念呢?

不一會兒,泰戈爾接過梅蘭芳寫就的摺扇,打開一看,行距井然地呈現出一排排用鋼筆書寫的字體秀整、氣韻生動的方塊漢字。一旁的徐志摩立即用英語一句句解釋給泰戈爾聽:

“滿天雲霞溼輕裳,

如在銀河碧河旁。

縹緲春情何處傍,

一汀煙月不勝涼。”

泰戈爾希望梅蘭芳能率領劇團訪問印度,讓印度人民欣賞到他精湛的表演藝術,然而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梅蘭芳一直未能踐約。分別前,梅蘭芳仔細挑選了自己在老百代公司灌錄的《嫦娥奔月》《汾河灣》《霓虹關》和《木蘭從軍》等多張鑽針唱片,以及譚鑫培的《碰碑》等送給泰戈爾。這些唱片後來一直為泰戈爾所珍藏,直到他1941年去世後,才被收藏於國際大學藝術學院的博物院內。

1961年5月13日,為紀念泰戈爾誕辰100週年,梅蘭芳在《光明日報》上發表詩歌《追憶印度詩人泰戈爾》,深情地表達了他與泰戈爾的真摯情誼,而這首詩也成為梅蘭芳的最後遺墨。

與卓別林探討戲劇惺惺相惜

1930年初,梅蘭芳率領劇團到美國六大城市進行訪問演出,首次把中國京劇推向國際戲劇舞臺。5月的一天,梅蘭芳一行抵達電影名城洛杉磯,當晚出席了由市長、企業家、導演、明星、著名藝術家等組成的62人贊助委員會舉辦的歡迎酒會。

賓主剛剛入座,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人迎面走來,他身著工作服,連領帶也沒有系,與那些穿正統禮服的參與者相比顯得格外特別。梅蘭芳覺得似曾相識,正思量著在哪兒見過此人時,劇場經理站起來向他介紹這就是卓別林先生。

東西方兩位藝術大師情不自禁地熱烈握手並緊緊擁抱。卓別林說,“我早就聽到過你的名字,今日真是幸會。想不到你這麼年輕就享有這樣的盛名,真稱得上世界第一個值得羨慕的人啊!”梅蘭芳深情地說,“十幾年前我就在銀幕上看見你,你的手杖、禮帽、大皮鞋、小鬍子真有意思。剛才看見你,我簡直認不出來,因為你的翩翩風度和舞臺上的形象幾乎判若兩人。”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卓別林(1889—1977),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卓別林的最後一部默片《城市之光》

那時,卓別林正在緊張地拍攝影片《城市之光》,當他得悉洛杉磯專門為梅蘭芳舉行歡迎酒會後,趕緊抽出時間前往參加,他為自己沒來得及回家換衣服而向梅蘭芳連連道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儘管這是梅蘭芳與卓別林的第一次見面,但是由於對戲劇有著共同的摯愛和追求,他們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這次酒會似乎成了兩人的“私人聚會”。

梅蘭芳說自己從卓別林的無聲電影中學習到了如何依靠手勢和麵部表情細膩地表現人物內心活動。卓別林盛讚中國古典戲劇不僅給美國人帶來極大的藝術享受,而且為美國電影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藝術參考價值。卓別林還詳細詢問了京劇中丑角演員的表演技術,梅蘭芳對卓別林說,中國京戲裡的丑角很重要,藝術含量也很高,可惜這次他帶來的節目中這類角色不多,僅《打漁殺家》中有一點,希望卓別林以後有機會訪問中國。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1930年初,梅蘭芳訪美期間與正在洛杉磯拍攝《城市之光》的英國喜劇大師卓別林會面。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卓別林與梅蘭芳等人1930年於梅蘭芳訪美期間的合影。

幾天後,梅蘭芳應邀到卓別林和範朋克等人合辦的聯藝公司,以及米高梅、二十世紀等拍攝現場參觀。卓別林熱情相待,詳盡地向梅蘭芳介紹了好萊塢電影的製作情況,最後兩人親切合影,為世人留下了一幅十分珍貴的照片——梅蘭芳身穿藍緞團花長袍、黑緞馬褂,卓別林身著筆挺西裝,兩人面含微笑,雙手緊緊相握……臨別時,梅蘭芳與卓別林約定,如來中國,一定到梅家做客。

1936年,卓別林攜新婚妻子寶蓮·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亞洲蜜月旅行。3月初,梅蘭芳接到卓別林發來的電報:“來華旅遊,過滬時極願一晤。”一別六年,卓別林果然如約前來,梅蘭芳十分高興。卓別林不無感慨地說,“記得六年前我們在洛杉磯見面時,大家的頭髮都是黑色的。你看,現在我的頭髮大半都已經斑白了,而你呢,卻還找不出一根白髮,這真是太不公平了!”說完,卓別林忍不住哈哈大笑。然而,梅蘭芳卻從卓別林幽默、調侃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他頗不順達的坎坷境遇,便安慰道:“你比我辛苦,每一部電影都是自編、自導、自演、自己親手製作,太費腦筋了,我希望你保重身體。”

晚間,卓別林在下榻的華懋飯店接受記者採訪後,在梅蘭芳的陪同下先去“大世界”瞭解上海市民階層看戲、娛樂的真實狀況,又到隔壁的共舞臺觀看了當時流行的京劇連臺本戲《火燒紅蓮寺》,隨後,梅蘭芳又馬不停蹄地帶卓別林來到新光大戲院觀看馬連良、小翠花、葉盛蘭、劉連榮等上演的全本《雙嬌奇緣》。卓別林進場時正趕上《法門寺》中表現生旦淨醜各展所長的“行路”一場。梅蘭芳告訴卓別林,中國人看戲曲極少拍手,而是喝彩,因此看到精彩處,卓別林也跟隨著觀眾一起,時時忍不住叫好。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 梅蘭芳訪美期間與友人游泳

卓別林在上海僅停留了短短一天多的時間,梅蘭芳幾乎全程陪同,也正是這一天多的時間,中國永遠留在了卓別林的記憶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卓別林在美國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受到迫害不得不離開美國。梅蘭芳對卓別林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憤憤不平,他深切懷念遠在異國的朋友,時時打聽他的消息。1954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出席日內瓦會議期間宴請卓別林,卓別林深情地說,“我在1936年到過中國,到過上海,看過梅蘭芳先生的京劇,令我欽佩!還看過馬連良先生的戲,真是好極了!”梅蘭芳聞訊後非常高興,他焦急地盼望著與卓別林第三次見面暢談的時刻早日到來。直到五十年代末,梅蘭芳還對一位海外歸來的朋友說:“我尤其盼望卓別林先生再到中國來,看看我們的建設,順便也看一看我新編的《穆桂英掛帥》。”

選自周惠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本文略做刪節。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藝術大師梅蘭芳的交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