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連宣|《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那年延安的「擁軍運動」

年連宣|《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那年延安的“擁軍運動”

年連宣|《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那年延安的“擁軍運動”

1938年赴延安,在陝北魯迅藝術學院學習,創作了大量優秀版畫作品。1942年在重慶舉辦的全國木刻展覽會上,徐悲鴻先生稱讚古元是“中國藝術界中一卓絕之天才”。1952年古元調入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室主任,1959年到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授,1979年任副院長,1983年任院長。代表作品有《運草》《鍘草》《減租會》《燒燬舊地契》《人橋》《劉志丹和赤衛軍》《棗園燈光》等。出版有《古元木刻選》《古元水彩畫選》等。

抗日戰爭開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區的美術工作者充分利用年畫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創作了一批鼓勵軍民抗戰和發展生產的“新年畫”,這些“新年畫”在艱苦的戰爭的歲月中,起到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重大作用。1939年,為了配合春節下鄉宣傳,延安魯藝美術系開始刻了兩幅年畫,分發給解放區的農民。1943年冬,在延安、綏德、關中、三邊以及興縣等地區,開展了一個新年畫的創作運動,並選取了各地佳作四十多種,創辦了街頭流動展覽會。在這次展覽會上,古元的《擁護咱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就是深受群眾喜愛的新年畫之一。

年連宣|《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那年延安的“擁軍運動”

▲ 古元肖像

古元在南泥灣創作的這三幅木刻作品,可以說是他關於軍隊主題創作的重要嘗試,對比來看,刊載在《解放日報》上的兩幅木刻作品具有明顯的寫生畫特點,而《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則是用一種全新的形式語言和敘事結構刻畫人民與軍隊關係的主題創作。最早對這幅畫進行評論的是詩人艾青,他在1946年6月13日所作的《序》中描述了畫面內容,評論這幅畫表現了“人民與軍隊的親密關係”。

年連宣|《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那年延安的“擁軍運動”

▲ 古元 《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

畫面最上面是一行“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的標題文字,標題以下按上下結構分成四個區域面積不等的畫幅。不過,四幅畫面的關係並不是一個連貫情節的敘事結構,而是圍繞同一主題展開的四幅獨立故事畫。第一幅畫中,一位穿戴整齊的長者伸出雙手緊緊握住迎上來的士兵,另一名士兵則雙手捧合、欠身致意。長者身後跟隨的是一支舉著旗幟、扭著花鼓舞、趕著羊群騾馬的歡快勞軍隊伍。第二幅畫,左邊是一位肩扛長矛的民兵正在組織擔架隊運送傷兵,抬起的手中拿著一封信;中間是一名婦女給戰士送茶水;畫面右邊的民兵,手握長矛,腰間別著手榴彈,他身後的一隻帳篷,暗示他正在站崗放哨。第三幅畫表現的是一幅送別參軍的場面,最右側身著軍裝的青年,正回過頭向身後的送行人群招手道別,頭上扎著的布巾和肩上的行李表明他還尚未入伍,是預備去前線參軍。第四幅畫面反映的是邊區“抗屬”家庭的生產勞作。以正面的窯洞為中心,形成左右對稱式構圖。窯洞前一名年輕女性正在紡紗,這一形象擇選自《新舊光景》中的第十七幅。所不同的是在門窗上增添了一副對聯“豐衣足食,建立家務”,橫批是“光榮抗屬”,明確表示這是一戶“抗屬”家庭。

年連宣|《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那年延安的“擁軍運動”

▲ 古元 《劉志丹與赤衛隊》 1957年

《擁護咱們老百姓自己的軍隊》就是體現這一創作意圖的典型作品,運用民間年畫的連環式構圖和窗花剪紙的形式來表現新的內容,使畫面既有民間藝術的精神,又富於新時代的生活氣息。討論解放區因配合政治運動而集體大規模地創作特定主題圖像的歷史現象,這類圖像的體裁主要是年畫、版畫、連環畫、宣傳畫,材料的簡便和可複製性使它能夠切實有效地配合政治需要達成宣傳和教育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