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認慫」,4000萬任性的代價

馬斯克“認慫”,4000萬任性的代價


最終,特斯拉的董事長馬斯克還是“認慫”了, 和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達成和解,當然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馬斯克同意辭去特斯拉董事長一職。這邊人未走,那邊已經傳出接班人的人選了。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斯拉部分董事提議讓媒體大亨默多克之子詹姆斯·默多克(James Murdoch)接替埃隆·馬斯克,出任特斯拉董事長一職。詹姆斯·默多克目前擔任21世紀福克斯CEO,併兼任特斯拉董事。

馬斯克“認慫”,4000萬任性的代價

和解之後,特斯拉麵臨的問題亟待解決

當馬斯克與SEC達成和解後,週一特斯拉股價大漲18%。SEC曾指控馬斯克發表“虛假和誤導性”聲明,而且未適時通知監管機構公司重要事件,已經涉嫌證券欺詐。馬斯克與SEC和解,同意支付2000萬美元罰款,至少三年內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SEC也對特斯拉罰款2000萬美元。另外SEC還要求特斯拉任命兩位獨立董事。

按照協議,馬斯克和特斯拉都未承認或否認監管機構的指控。促成特斯拉股價回暖的原因還有就是有跡象表明該公司已經達成了季度產量目標。有汽車網站表示,第三季度特斯拉Model 3汽車的產量為5.3萬輛。特斯拉今年8月承諾的目標是,這一季度該公司的Model 3產量將可達到5萬輛至5.5萬輛,而相比之下上一季度的產量為28578輛。報道還稱,特斯拉第三季度所有車型的總產量創下了8萬輛的歷史紀錄,相比之下第二季度為53339輛。

可以預知的是,特斯拉的發展,Model 3車型是至關重要的,而馬斯克則已表示,產量增長將可幫助該公司在第三季度中實現盈利。他在向公司員工發出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我們已經非常接近於實現盈利,並證明那些懷疑者是錯誤的。”不過,很多投資者、公司治理專家和學者對於特斯拉的發展都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對馬斯克的強勢表示出極大的擔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出的和解方案,正是他們多年來所呼籲的應當對特斯拉董事會進行的改革。他們認為,長期以來,特斯拉都在馬斯克一人的掌握之中,公司其他方面對馬斯克的言行缺乏約束。

而在“後馬斯克”時代,特斯拉會被烙上誰的印記?將變得非常關鍵。一旦沒有了馬斯克對特斯拉的強勢控制,特斯拉還是原來的那個特斯拉嗎?業界認為,在特斯拉增加一名獨立董事長有可能更清楚地區分董事會和管理層的傳統角色。首席執行官專注於運營,但董事會的獨立領導者可以更有效地檢查公司戰略和決策。

馬斯克“認慫”,4000萬任性的代價

任性的代價,馬斯克能夠“痛改前非”嗎?

有人說這次馬斯克是因為一條推文而付出了4000萬美元的代價,過於任性。並還被爆出“大麻”“取悅女友”等花邊新聞。雖然現在和SEC和解了,但是在公開場合馬斯克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特斯拉也沒有對SEC的指控進行更詳細的說明或者“認錯”,有點要不了了之的意思,畢竟罰款還是要交的。

那麼,馬斯克在經歷了這次“陣痛”之後,會“痛改前非”嗎?估計很難。因為這是性格使然,這就是馬斯克,這就是那個狂人馬斯克,也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馬斯克,怎麼可能會改變呢?俗話說的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改了,就不再是馬斯克了。

馬斯克“認慫”,4000萬任性的代價

我們關注到,自2009年6月開通推特到目前為止,馬斯克共發佈了5568條推文,關注者達到2270萬,相比較之下,特斯拉關注者才只有297萬人。馬斯克經常在推特上分享關於特斯拉、Space X等公司的消息,也分享自己對於AI等事物的觀點,還會時常分享一些自己的心情。特斯拉的股價也常常隨著這些推文的發佈起伏不定。不少人勸馬斯克退出推特。8月底,美國CNBC採訪“股神”沃倫·巴菲特時,巴菲特也直言,“我不認為這對他(馬斯克)有多大幫助。”他認為,如果在推特上每天評論自己的公司,將會非常危險。

但是,馬斯克就是一個個性分明的企業家,根本不在意外界以及“空頭”對特斯拉的“圍剿”,一直還是我行我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作為一位CEO,馬斯克是非常高調的。他非常懂得利用媒體、推特進行傳播。今年SpaceX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時,馬斯克就在火箭發射場,以發射塔架和火箭為背景接受了媒體採訪。而在發射的載荷中,是一輛特斯拉Roadstar跑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做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有傳記作者表示,馬斯克常常會向下屬提出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節點,並且不斷施加壓力,使很多人常常難以招架。顯然,這傢伙也是一個偏執狂。

馬斯克“認慫”,4000萬任性的代價

特斯拉的量產是關鍵,誰執掌帥印也會面臨這個問題

如果小默多克最終入主特斯拉的CEO,那麼也會面臨著量產問題。事實上,特斯拉此前備受質疑,也是因為“量產地獄”的問題。令人慶幸的是,現在特斯拉的量產出現了一些轉機。7月2日,特斯拉公佈了第二季度生產報告,宣佈在6月的最後一週裡,生產了5031臺Model 3,實現了周產能達標,“我幾乎在工廠裡度過了最後一週7天時間,事實上在過去三個月裡,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我穿同樣的衣服已經五天了,我和其他人都很緊張。”馬斯克如是說。

在今年4月的時候,持續已久的量產地獄未有好轉跡象,12萬輛model S又面臨召回,股價大跌,市場一片唱衰之聲。馬斯克在回憶過去這段日子時說到,“這是超難的,肯定會產生永久性的精神創傷。”而在壓力面前,最終馬斯克在推特上又發佈了不該說的言論,結果讓特斯拉的問題短時間出現了轉移,市場開始轉移到馬斯克身上,而忽視了特斯拉本身的產能問題。

馬斯克“認慫”,4000萬任性的代價

其實早在去年7月,特斯拉新增的兩位董事會成員中就有詹姆斯•默多克,當時其加入特斯拉,成為9人董事會的一員。詹姆斯•默多克是媒體大亨默克多的兒子,現出任福克斯的數個領導職位。同時,他還創建了一個支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金會。事實上,我們也關注到,沒有人能單獨經營像特斯拉這樣的大公司。領導全球汽車業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任務,需要一個由各級高管組成的強大、多樣化的團隊。

市場經常愛拿馬斯克和喬布斯相比,後者同樣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企業家,擁有開拓創新的革命性產品的遠見和動力。1985年,喬布斯因行為怪異而被蘋果董事會開除。當他創建皮克斯的時候,他從兩位傑出的創新領袖那裡學到了很多關於領導力的知識,他們是Ed Catmull和John Lasseter。12年後回到蘋果時,他最終推出了iPhone,並讓蘋果變成了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如今的馬斯克無疑也是處於一個非常悲涼的時期,可以說面臨著一種涅槃重生的機會,在這個困難時期,馬斯克需要改變自己,就像上世紀90年代的史蒂夫•喬布斯那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