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毒藥」就發作,中國有什麼啓示?

(一)

只要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毒藥”就發作,中國有什麼啟示?

繼美聯儲如期加息之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承受力又開始出現扛不住的跡象,雖然最終並沒有爆發,潛伏在自己身上的“毒藥”卻讓人疼痛難忍。

這個毒藥是什麼呢?它叫做“貨幣錯配”

所謂貨幣錯配有兩種,一種是不同幣種之間的貨幣錯配,一種是同一貨幣的期限錯配,而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錯配體現為前者。也就是說,新興市場國家借外債的時候,由於其貨幣不是國際通用貨幣,在國際市場沒有話語權,對方要求必須用美元計價,還債的時候也只能用美元結算,把本國的貨幣兌換成美元,然後還給對方。

這種借外債的方式構成潛在的匯率風險。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一個國家借了大量外債之後,還款就只能通過三種方法。一種方法是通過貿易順差的出口創匯來償還外債,第二種是把自己國家的貨幣兌換成美元來償還外債第三種是借新債還舊債。

如果是把自己國家貨幣兌換成美元,肯定會造成國內外幣的大幅貶值,造成國內的匯率危機,甚至會引發經濟危機與政治危機;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法償債,肯定會面臨新債權方苛刻的附加條件,如放開本國金融市場、產業與金融政策重組等。

(二)

只要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毒藥”就發作,中國有什麼啟示?

引發新興市場國家出現匯率危機原因有很多,如地緣政治危機、貿易紛爭等,而有一條導火索就是美聯儲加息。

由於美聯儲是世界通用貨幣,美元霸權又強迫全世界其他國家以美元進行日常計價、結算,美聯儲加息造成新興市場國內的美元大量回流美國,同樣造成本國貨幣的大幅貶值。

比如自2015年以來美聯儲進入加息以來,美國共計實施8次加息動作,每次加息,都會有大量美元從新興市場國家迴流到美國,同時造成潛伏在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錯配”的毒藥發作,這麼三年下來,土耳其里拉、阿根廷比索已經貶值超過50%,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或多或少出現了貶值。

如何防止“貨幣錯配”的毒性不定期發作呢?

只要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毒藥”就發作,中國有什麼啟示?

首先,外債要以長期債務為主,儘量少借短期債務。

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的分水嶺以1年為界限,超過一年的債務為長期債務,不足一年的債務為短期債務。長期債務以一般都是比較有“誠意”的債務,願意幫助新興市場國家發展國內經濟來獲得回報,這些債務被稱為金融資本中的“債務資本”。雖然這種債務資本過多也會使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債務危機,但是總比短期債務強得多,短期債務大多由“貨幣資本”構成,它們是追求短期謀利的投機性資本。

其次,嚴控債務規模。

新興市場國家如土耳其等國家的債務規模大部分在50%以上,這種債務規模很容易造成本國的主權資本旁落,這是很嚴重的事件。

再次,好鋼用到刀刃上,好“債”用到實體上。

一定要嚴控債務的流向,禁止債務流到房地產、金融與類金融行業中進行套利,這種行為只會助推國內的“貨幣空轉”行為,危機遲早會爆發。

(三)

只要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毒藥”就發作,中國有什麼啟示?

實事求是說,中國不存在這種幣種之間的貨幣錯配,因為中國有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足以對沖各種資金外逃以及兌付國外欠款,但是中國卻存在“不同期限”的貨幣錯配。

所謂不同期限的貨幣錯配,是指短期存款與長期貸款之間的錯配,這種錯配的惡果絲毫不亞於不同幣種之間的錯配。若貨幣期限錯配現象嚴重,很容易造成金融的短期化、貨幣化與套利化。

“中國版”的貨幣錯配是如何引起的呢?主要有四點:

只要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毒藥”就發作,中國有什麼啟示?

其一、與中國的匯率改革進程中,“匯率、利率、經濟基本面”的長期不協調相關

自2005年以來,中國共進行3次大型的“匯改”,每次“匯改”之後的配套利率政策往往不恰切,造成市場貨幣錯配程度更加嚴重。

如2005至2008年間的匯率改革方向為實施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制度,並且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匯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對沖外匯佔款,同時由於國內經濟過熱,央行不斷加息,三者積累造成不同期限的貨幣錯配嚴重。

其二、與“利率雙軌制”有關

由於中國存款基準利率與銀行間市場利率的利差構成利率雙軌制,造成貨幣市場收益率遠大於存款基準利率上限,造成貨幣基金急劇膨脹,大量資金從銀行“搬家”至貨幣基金市場,銀行失去資金“蓄水池”功能,長期儲蓄資金大幅流失,銀行資金貨幣錯配嚴重。

其三、與“金融自由化“思想氾濫有關

金融管制的放鬆,造成大量“偽金融機構”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打著金融創新的名義四處招搖撞騙,利用高收益產品套利,加劇市場長期資金的匱乏。

其四、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長期不合拍有關

積極的財政政策與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造成大量中長期信貸資金被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或有資源的國有企業產期佔用,市場長期流動性匱乏。

只要美聯儲加息,新興市場“毒藥”就發作,中國有什麼啟示?

解決中國貨幣錯配所產生的種種金融亂象,需要借鑑不同貨幣幣種之間的錯配現象出現的惡果,對症下藥,做到標本兼治。最終努力方向是,要做到“金融資本為主,貨幣資本為輔”,在這樣一個前提之下,大力發展金融資本中的股權資本,控制債權資本的規模。

十一長假將至,一轉眼1年過去了一大半,大好時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珍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