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你應該還需要知道這個愛情故事

今天是七夕節,七夕節起源於中國漢朝,古代的婦女會在農曆七月七日夜向織女“乞巧”,乞求智慧和巧藝,求賜美滿姻緣。

七夕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如今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

作為帶有愛情意味的節日,這對單身狗實在是不太友好。

牛郎織女的故事也被人翻出來津津樂道,然而,像這種愛情故事還有一個。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眾人在蘆雪庵即景聯詩,其中湘雲對了一句:加絮念徵徭。

這句詩的典故出自於《袍中詩》在唐朝,唐玄宗時期,一個宮女與一個士兵的完美愛情故事。

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你應該還需要知道這個愛情故事

《袍中詩》

沙場征戍客,寒苦苦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願結來生緣。

這首詩的大意是:在邊塞征戰的戰士們,你們受盡了寒冷與苦楚,而在這寒冷的夜晚,你們又怎麼能夠睡個好覺呢?經我親手縫製的這個戰袍,不知道又會落到哪士兵的身上呢?我故意在戰袍裡多添了一些線,又多放了一些棉,這些都是我對你的情意啊。只不過今生也就這樣了,如果有來生的話,我願意和你再續前緣。

這首詩表明了小宮女對邊塞征戰的戰士們的同情和愛護,但也表達出了自己的心聲,是那麼的坦誠,但同時也很無奈,因為知道自己一入宮門深似海,宮內位高權重的嬪妃都如此,何況自己一個小小的宮女,今生大好的年華,只能在這皇宮內逝去了,所以她就把希望寄託在來生,來生再與這戰士續前緣。

當時這個戰袍與這首詩,被一個幸運又普能的小士兵收到了,他在看到這詩後,倍受感動,又不敢私留,所以就報告給了自己的統帥,之後一路呈到了皇上的面前。

唐玄宗當時在見到這首詩的時候,並沒有生氣 ,而是鼓勵這個作詩人主動站出來承認,剛開始沒有人敢承認,只是最後皇上再三保證自己不會怪罪,這時才有一個宮女站出來承認是自己所作。

唐玄宗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沒有怪罪,還從中為媒,讓這個小宮女嫁給了那位得到詩絹的小士兵。

在那時期的皇宮內,小宮女竟然能收穫如此完美的愛情,以一首詩就定了情,反觀現在的大多數人,總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總有那麼多的束縛加身,在如此自由的年代,相反還更不敢去愛了。

最後,在這節日裡,祝未來的你和我,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