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歷代總統:爲什麼韓國歷屆總統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韓國是一個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人民生活安逸富足的國家,其政壇卻屢屢發生動盪,韓國曆代總統的下場都不大好,而且多半不得善終。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那麼,這一現象背後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韓國曆代總統:為什麼韓國曆屆總統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韓國曆代總統的下場如何

李承晚1948-1960(1-3屆)被流放,流亡海外,最終客死他鄉。

尹普善1960-1962(4屆)過渡總統,在野勢力,先後數次被朴正熙監禁。

朴正熙1963-1979(5-9屆)被韓中央情報局首長金載圭暗殺,其妻先一步被暗殺。

崔圭夏1979-1980(10屆)代總統,被軍事政變推翻,下臺後日日夜夜受監控。

全斗煥1980-1988(11-12屆)被判決死刑,隨後改為無期徒刑,一年後大赦出獄。

盧泰愚1988-1993(13屆)以軍事叛亂和內亂罪、謀殺上司未遂罪及受賄罪入獄。

金泳三1993-1998(14屆)因舞弊案被驅逐出境,在日本使用日語大力抨擊韓國。

金大中1998-2003(15屆)被控選舉舞弊,兒子涉嫌貪汙被判入獄。

盧武鉉2003-2008(16屆)秘密政治資金,被傳喚審訊,09年自殺身亡。 李明博2008-2013(17屆)坐牢。

朴槿惠2013- 2017 (18屆)已經去坐牢。

韓國曆代總統:為什麼韓國曆屆總統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韓國總統為什麼多半都不得善終 這是韓國曆史文化選擇的政治經濟結構導致的官商模式決定的,這個政經結構不改變,任何在任想做事的總統都無法避免違法的結果。 朝鮮半島在中國的明清之前,一直是文化、政治、經濟上都師從中國的。後來被日本殖民統治直至二戰結束,雖然在殖民模式下結束了封建統治,但在經濟上落後、文化上也缺乏民主政治的基礎。加上二戰後冷戰格局的大環境條件,二戰後的韓國領導者“順理成章”的選擇拷貝了近代日本經濟崛起的政經結構來發展韓國經濟。

韓國曆代總統:為什麼韓國曆屆總統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這種結構的特點,是政府積極插手扶持大企業形成對某一行業的壟斷,政府在促成各行業壟斷企業組成財團,這樣可以最大效率的避免內部競爭產生的消耗,快速擴大產業規模和技術進步的追趕進度,儘快實現現代化。 事實上,這種模式雖然也確實帶來了被稱為“漢江奇蹟”的經濟發展速度,但抑制必要的市場競爭導致國內經濟大財團橫行,一定時期內與政府需求契合時則一拍即合,財團利益與政府目標不一致時則必須有一方妥協,而政府往往是被迫妥協、要做事必須與財團利益合作的地位。

從一件事可說明這個狀況——在韓國不能國產電視機前,韓國就不修電視塔,這樣即使買進口電視機也用不了,這樣可以節省居民消費用品的外匯消耗,用於政府認為更急需發展的方面,這時政府與財團目標一致,市場競爭和國民需求就被打壓掉了。 當韓國可以生產電視機了後,政府才允許修電視塔、發展電視產業,但電視娛樂產業同樣被那些財團壟斷,政府要引導什麼主旋律也必須跟財團妥協,朴槿惠貪腐醜聞裡有關藝人黑名單的問題就是這樣產生的。

韓國曆代總統:為什麼韓國曆屆總統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韓國俗稱一個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三星,可見類似的財團在韓國影響有多大。 那麼,任何一個政府的總統,不管是軍事政變上來的還是民選上臺的,要想做事,就必須在政府目標與財團利益之間勾兌達到一致才能去做,而這個勾兌過程不可能公開,更不可能公正,即使總統不想腐敗(如朴槿惠)手下辦事的也必須按腐敗規則去辦事(如崔順實),最終總統還是要承擔整體的腐敗責任。 改變這種政經結構,必須先從學習成熟經濟市場反壟斷開始。現在,新總統文在寅已經著手拆解大財團的工作了,但目標還沒有任何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