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巴黎聖母院》這部電影。它是一部經典的作品,以前看過書,現在電影也看了,因此,我對這部作品的瞭解也便更加深刻了。

首先,從維克多▪雨果創作這部作品的背景看,他處於封建王朝復辟、教會勢力猖獗之時,而我們的電影一開始也交代了一個特殊的時期—1482年,正處於文藝復興、人性覺醒的時代。

我認為電影一開頭的教會神話戲劇演出被人們鬧場的情景是很符合歷史的,那個時候的人們,不再相信教會的“上帝說”,而是開始尊重人性,尊重自己最原始的本能

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也正是在人性覺醒的時代,才能誕生一個諸如埃斯梅拉達這樣美麗善良而又勇敢追尋愛情的姑娘,同時敲鐘人卡西莫多也是善良忠厚的。他的相貌其醜無比,但內心純潔善良,正是與那主教弗羅洛和衛隊長菲比斯模樣英俊,內心卻醜陋偽善的嘴臉形成鮮明對比。

其實在那個時代,哪怕是從小受到教會“禁慾”文化薰染的主教弗羅洛,他也是要尊重自己的私慾的。埃斯梅拉達美麗的身影讓他心動無比,所以他讓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搶來。後面,他看到埃斯梅拉達與衛隊長菲比斯私會偷情時又嫉妒無比,由此,他心理變態的一面也顯出來了,他刺傷了菲比斯,然後嫁禍給了埃斯梅拉達。他有一種得不到就要毀掉的慾望。其實這也沒法怪他,在天主教盛行的時代,“禁慾”思想壓制得他已經要近乎瘋掉,所以一旦找到發洩點,就會瘋狂地表現出來,哪怕是破壞力也無所謂。當埃斯梅拉達被陷害入獄關在巴黎聖母院中時,他甚至還去對埃斯梅拉達威逼利誘,讓她從了他,直到忠厚的卡西莫多出現保護埃斯梅拉達才罷休,這是一個多麼虛偽又陰險的狂徒啊!

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那個時候,連教會統治階級內部都無法做到“禁慾”,就更無法利用“禁慾”思想對普通民眾進行約束了,所謂“上行下效”就是這個道理。反而是乞丐王國裡的制度更為自由和人性化一些,我覺得這其中有一個場景很有意思。當詩人甘果瓦莫名其妙進入了貧民窟,走到了乞丐王國的地界之後,乞丐們把他當做入侵者要處死他,或者他們提出如果有女人願意要他、跟他結婚的話,就可以不殺他。有兩個中年的乞丐婆出來挑揀了一下,說他不夠結實,也無法幹農活,不要他。在這個“國度”裡,他們挑選結婚對象是以實用為標準的,愛情和麵包在這裡有了明顯的選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最底層的需求是生存需求。首先要能夠生存,才有機會去尋求精神的滿足。

這是更尊重人的一面,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別人尊重你作為一個人的權利。那個“乞丐王國”雖然貧窮,卻給了它的每個成員以最大限度的尊重,所以在這裡生活的人既滿足又快樂。而雨果之所以要塑造這個乞丐王國,就是要諷刺教會統治下的這個禁慾的世界,這樣一看,教會的禁慾是多麼地可笑。

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這裡面自由之人兒的代表就是埃斯梅拉達,在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切良善美好的東西。她為救詩人甘果瓦而與其結成名義上的夫妻,當卡西莫多要被絞死,渴得要命時,只有她肯去喂卡西莫多喝水。一個社會當中的正常現象應該是,社會中成員的絕大部分人都懷有真情、溫暖與良善,都尊重人性,都反抗那些與人性為敵的壓迫的存在

卡西莫多忠厚淳良,但是因為他的長相和身體的缺陷,人們大聲地嘲笑他,他雖然老實,但他是多麼地渴望別人可以給他一份應有的尊重。當他因誤會而被送上刑場時,人們居然在喊絞死他,他們理所當然地以貌取人,認為卡西莫多相貌醜陋就會作惡多端,而真正的罪魁禍首還在衣冠楚楚、冠冕堂皇地當他的主教。這種社會群體性的悲哀是沒有辦法講出來的,因為它已經深入骨髓,讓人們病入膏肓了。記得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理由便是他通過電影看到的國人圍觀過人被殺頭的那種麻木狀態讓他痛心。我認為,其實

任何一個民族的民眾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麻木不仁的精神面貌,要想有所改變,唯有去找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

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任何外在壓迫都無法扼制人性的力量

在電影中那個教會一統天下的時代,它的禁慾壓迫即是造成人們這種狀態的原因。所以後來當卡西莫多看到自己守護多時卻仍舊沒能倖免於一死的埃斯梅拉達的屍體後,悲痛萬分,他終於意識到,是主教弗羅洛害死了她,他要為她報仇,於是他把弗羅洛從樓上推了下去。個人的反抗雖然並不能代表普遍,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與人的生活,這個巨大的社會關係網絡中,人們是互相影響的。歷史的車輪呼嘯而過,人性、個性解放是漫長中世紀的曙光。

也唯有這樣,社會中永恆的誠實、善良、忠厚、愛情自有之光才會撥開雲霧,普照眾生


文|京華

圖|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