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龍:與枸杞的一生緣

幹了30年工作,研究、培育枸杞,成了一輩子的事業,這一生之緣讓枸杞更像是曹有龍的孩子或愛人。

曹有龍:與枸杞的一生緣

曹有龍生長在中寧,伺候枸杞對他來說是常見的農活。大學畢業分配到寧夏農林科學院,再次接觸枸杞時,用自己的知識讓茨農的日子越來越好自然而然成了曹有龍的職業理想。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寧夏枸杞良種只有寧杞1號。品種單一、病蟲害嚴重、無標準化栽培技術、小農模式下質量參差不齊是擺在寧夏枸杞研究者面前的難題。

曹有龍:與枸杞的一生緣

曹有龍把辦公室“搬”到了田間地頭,每年有一半時間帶著研究團隊紮根在杞田。寒來暑往,不避雨晴,總在農戶、企業最需要的時候站在他們身旁。

“幹成事業,個人的努力很重要,時代給予的機遇和環境同樣不可或缺。”2006年,自治區加快推動枸杞產業發展,組建成立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重任落在了曹有龍肩上。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為曹有龍和同事們創造了施展才華的寬闊舞臺。他帶領團隊建成了世界上枸杞種質資源最全的資源圃,選育出35個枸杞新優系,培育出寧杞5號、寧杞7號、寧農杞9號3個新品種。特別是寧杞7號,果實顆粒大、商品等級率高,每畝可增收2000元至4000元,成為寧夏枸杞的拳頭產品,短短5年就在寧夏及周邊省區推廣種植45萬畝,新增產值120億元。

曹有龍:與枸杞的一生緣

曹有龍從沒有停下對枸杞產業未來的思考。這些年,他帶領團隊將研究方向瞄準了枸杞下游產業鏈。“如何將枸杞開發出更大的附加價值? 如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的枸杞產品?枸杞雖小,可作的文章卻不小。”經過多年積累和創新,曹有龍團隊研發出枸杞鮮汁飲料、枸杞保健酒、枸杞明目膠囊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枸杞深加工產品,多項專利成果實現了有償轉化,轉讓費達1340萬元。

曹有龍:與枸杞的一生緣

在曹有龍身上,有多個和枸杞有關的頭銜: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枸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首席專家、寧夏枸杞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研究團隊首席專家、寧夏枸杞產業研發人才高地首席專家、寧夏枸杞產業專家服務團團長……雖多項榮譽在身,堅持到基層為民服務卻是他從未改變的作風。近五年來,曹有龍指導在全區建成9個枸杞科技生產示範基地、兩個枸杞良種繁育基地,繁育種苗2000萬株,每年在區內外舉辦技術培訓班20多次,將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給群眾。

曹有龍:與枸杞的一生緣

五年來,曹有龍獲得自治區重大創新團隊獎1項、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批專利13項,其中有6項是國家發明專利;主編專著2部,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

曹有龍:與枸杞的一生緣

“這些榮譽只是一時的,保持團隊青春活力,激發科研人員創造力,帶領團隊不斷譜寫枸杞產業的新篇章才是我們的目標。”曹有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