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米媽媽講知識:新生兒黃疸

豆米媽媽是O型血,豆米爸爸是AB型血,所以即將出生的小豆米出現黃疸的機率會比一般新生兒要高。因此豆米媽媽仔細研究了一下關於新生兒黃疸的問題。這裡也希望能幫助到其他孕媽們。

豆米媽媽講知識:新生兒黃疸

來源見水印

黃疸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疾病進展過程中的一個明顯症狀。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都是由於膽紅素升高而出現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則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圍生期因素、感染性因素、母乳性黃疸及ABO血型溶血為其主要危險因素。

皮膚和鞏膜變黃是新生兒黃疸的徵兆,通常出現在出生後的第2天至第4天。新生兒出生後第3天至第7天內應檢查黃疸,此時膽紅素水平通常達到峰值。

當媽媽們發現寶寶出現以下症狀或體徵時,需謹慎黃疸或高膽紅素併發症:

1.皮膚變黃

2. 腹部、四肢皮膚變黃

3. 鞏膜黃染

4. 無精打采或生病或難以醒來

5. 體重沒有增加

6. 黃疸持續超過3周

如果不及時控制高膽紅素水平,可引起嚴重併發症,如膽紅素腦病(核黃疸),核黃疸是急性膽紅素腦病對大腦造成永久性損傷時出現的綜合徵。

當我們回到家後,防止寶寶出現黃疸的護理有:

1.適當曬太陽:可以隔著玻璃曬太陽,儘量讓較多的皮膚裸露,但注意不要讓太陽直射眼睛,避免傷害。不要持續曬太陽,可以曬一段時間(一般15-20分鐘,可以根據日曬強度適當增減),休息幾分鐘,再繼續曬一段時間。曬太陽期間注意多補充水分。

2.保證寶寶吃飽喝足:膽紅素主要是通過大便和小便排出體外的,攝入能量不足,胎便排出會延遲往往是早期黃疸的主要原因。

1.光照療法:藍光照射。

2.換血療法:用於重症母嬰血型不合的溶血病。

3.藥物治療:酶誘導劑、益生菌、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中藥治療等。

4.其他:抗感染、糾正酸中毒、供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