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麥田間管理5個實用方法

冬季即將來臨,如何科學管理好冬小麥,對來年的收成有極大的影響,下面冬小麥5個管理要點,比較實用。

一、因地因苗,科學肥水管理

對生長正常、肥力水平較高的麥田,應在拔節期結合澆水重施拔節肥;對於中等肥力麥田,可在起身期結合澆水追施速效化肥;對幹生長較差的三類麥苗,應在早春劃鋤的基礎上,於返青期和拔節期兩次進行追肥,以促進春生櫱成穗,提高成穗率和促進小花發育結實,增加穗粒數;對於播種時未施底肥或施肥量少的晚茬苗,應在土壤剛剛化凍時借墒追肥,但不宜澆返青水,以免造成地溫下降、土壤透氣性差,影響小麥植株生長。可在精細劃鋤的基礎上,在小麥起身初期進行肥水促進,以每畝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為宜。澆水應於平均地溫穩定在5℃左右時進行,以免澆水過早發生凍害。

冬小麥田間管理5個實用方法

二、中耕作業

對各級各類麥田,都要在小麥返青期前後普遍進行中耕,以破除板結,滅除雜草,增溫保墒,促苗早發快長。具體來說,對偏弱苗應淺鋤,破除板結,促弱轉壯,並防止傷根和坷垃壓苗;對有可能旺長的麥田,應適當深鋤,抑制地上部分生長,控旺轉壯;對於整地粗放、坷垃多,特別是旋耕播種和沒有水澆條件的麥田,以及有旺長趨勢的麥田,都要適時進行鎮壓,並掌握壓幹不壓溼、不壓凍、不壓鹽鹼地的原則。另外,鎮壓要和中耕結合起來,最好是先壓後鋤,以達到上虛下實、提墒保墒和增溫的效果。

冬小麥田間管理5個實用方法

三、保墒增溫

對於無水澆條件的丘陵旱地小麥,春季管理應以保墒增溫為主。一般麥田在早春土壤化凍後,可趁墒開溝追肥,起身至拔節期若出現脫肥症狀,應結合降雨及時適量追施化肥;對冬前苗量較大、土壤肥力水平較高的旱肥地,可在起身至拔節期趁雨酌情追肥。追肥可採取開溝深施或耬施,以免肥分損失,底施磷肥不足的地塊,要氮磷配施。

四、病蟲草害防控

氣溫穩定在10℃~15℃時,做好麥田病、蟲、草害的防控;選擇化學藥劑防控時,並要注意儘量選擇高效低毒的藥劑,掌握好施藥量和施用時間。

冬小麥田間管理5個實用方法

五、麥田春季防凍預防

根據天氣預報,在寒流來臨之前及時進行麥田灌溉,預防凍害。一旦發生凍害,要及時中耕,結合澆水補施速效氮肥,促進新生分櫱成穗,把凍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