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代脈搏,綠地建設城市副中心產城融合新高地

8月27日,綠地控股發佈2018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578.87億元,同比增長25.33%;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262億元,同比增長119%,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與此同時,在2018年最新發布的《財富》500強企業榜單中,綠地排名第252位,較去年上升25名,這也是其連續第七年上榜。

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從上海起步,佈局全國,向“世界級綠地”大跨越的企業,正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這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測。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張玉良稍早前公開表示,綠地新一輪轉型已在路上,除各項產業在發展能級、盈利能力、行業地位等層面再升級外,最大特點就是綠地將全面擁抱科技創新實現升級。

將自己置身於更大空間、更廣領域、更高平臺的綠地,其雄心和全球化格局可見一斑。

“世界綠地”構築多元新格局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形勢背景下,綠地可謂“登高望遠”,以全球城市運營商的戰略眼光,高速、高質地構建了一個繁榮向上的全球化產業生態圈和創新生態鏈。

◎立足中國 放眼世界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綠地之後,直到2015年,世界500強榜單上,才陸續有中國其它以房產業務為主的綜合性企業的身影。

不僅如此,綠地還是國內首批開展全球化業務的地產綜合類企業,它的華麗轉身,也為諸多“後來者”提供了參考樣本。

截止目前,綠地已將觸角延伸到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德國等四洲十國百餘座城市,打造的紐約太平洋公園、洛杉磯綠地中心、綠地韓國漢拿山小鎮等海外項目,讓全球領略了“中國創造”的魅力外,也一舉奠定了綠地品牌的國際聲望和全球競爭力。

◎一帶一路 搶佔戰略先機

綠地的全球化格局註定這家企業總能敏銳洞察到時代潮流脈搏,把握時代所需。

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後,綠地積極響應並迅速謀劃佈局,在柬埔寨、馬來西亞、老撾等國家啟動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性地產開發項目,努力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主動將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緊密相連,履行了一流企業的社會責任,樹立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多元化佈局 淬鍊國際競爭力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想要成為真正的世界級企業,多產業並舉發展必不可少。

截止到目前,綠地已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及科創、康養等新興產業並舉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

陸續落地推進了以PPP模式在南京等重點城市開展地鐵工程建設及沿線功能項目、成立綠地(亞洲)證券、打造復旦綠地、交大綠地兩個“雙創中心”及虹口綠地“創客中心”,積極推進“類腦芯片”研究等……

而這種“一業特強,多元並舉”的產業佈局其實更有利於綠地充分打通並嫁接各產業板塊優勢,打造基業長青的“綠地系”。

不過,儘管已在多行業具有領先優勢,但綠地的探索發展卻並未止歇。從其最新動作來看,除搶跑上述板塊新機遇外,綠地再次敏銳洞察到國家深度城鎮化紅利,成功搶佔了新週期發展制高點。


把握時代脈搏,綠地建設城市副中心產城融合新高地


綠地全球佈局圖/圖據綠地集團

搶佔先機,構築新型城鎮化發展新路徑

目前,以城市群建設、區域一體化、高鐵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轉移人口加速落戶為基本特徵的深度城鎮化持續推進,為很多企業深入拓展提供了市場載體。

把握這一契機的綠地,憑藉多年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和多元化發展成功經驗,在一二線城市周邊具有溢出效應的地區,陸續啟動“城市群”協同開發,打造了一批具有產業支撐的特色小鎮和產業新城項目。

最新表現便是今年以來,綠地控股集團西南區域管理總部圍繞國家早前發佈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快速在川內德陽、達州、瀘州、宜賓、自貢等二級城市佈局。

據悉,成渝城市群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也是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範區。根據相關規劃,到2020年,成渝城市群將基本建成國家級城市群;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將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搭上這趟快車的綠地,可謂高瞻遠矚,是在繼主動佈局“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大動作之後,對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又一次追隨。


把握時代脈搏,綠地建設城市副中心產城融合新高地


成渝城市群示意圖/圖據《成渝城市群規劃》

事實上,梳理綠地的城市履跡會發現,它進駐的川內二級城市均分佈在成渝城市群主軸附近,有著不可取代的戰略地位。

例如宜賓是中國酒都,產業特色突出,五糧液園區被列入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瀘州是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未來將重點打造包括能源化工、現代醫藥、航空航天在內的新興“千億產業”;

自貢則擁有省內現有的五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是國家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接下來將實施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

達州是中國重要能源基地,有“中國氣都”之稱,是國家“川氣東送”的工程起點,今後將圍繞“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來建設;

德陽則位於成都之北,天府腹心,是四川重要工業中心,中國重要裝備製造基地。

不難看出,在上述城市受到成渝城市群紅利輻射,迎來發展升級迭代之際,綠地恰逢其時地進入,不但能佔據城市經濟發展戰略高點,還能通過強勁的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推動產業賦能,提升這些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把握時代脈搏,綠地建設城市副中心產城融合新高地


成渝城市群空間格局示意圖/圖據《成渝城市群規劃》

搭乘成渝城市群快車道,助力城市副中心價值騰飛

眼下,綠地正在上述城市不斷踐行“產業+城市運營商”的使命,通過整合集團優勢產業資源,融入文旅、文創、康養、跨貿、酒店、現代消費等核心產業體系,助力區域經濟騰飛的同時,又讓城市能級得以釋放爆發。

在宜賓,綠地選擇進駐政府規劃的唯一商務金融核心區南部新區,落地目前宜賓唯一一個高鐵產業項目,引入中國首個高鐵城市綜合體品牌“綠地城際空間站”,形成集智慧旅遊集散中心、高鐵總部商務中心及跨境貿易商業中心於一體的高鐵產業新城,全方位助力宜賓高鐵經濟發展戰略,賦予這座城市全新活力。

在瀘州,綠地因循“北進西延,南聯東拓、擁江發展”的城市發展戰略,佈局未來新門戶、城市發展建設主戰場——長江溼地新城,與兩大醫教園區聯動發展,打造瀘州首座逾千畝產城健康科技項目——綠地城。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四周環繞著瀘州最大的長江生態溼地公園和五頂山公園等生態資源,儼然呈現出絕版生態大盤姿態,再加之注入的“大健康”理念,該項目在打造“健康城市”示範區的同時,也將建設具有同城效應的“健康都市圈”。

未來,項目還將打造集商業、教育、康養、酒店、辦公於一體的商業集群,構建城南商業新中心。

在德陽,綠地積極推動城市的健康產業建設,投入逾百億,助力德陽“健康谷”打造,率先引入雙創和教育城市功能,啟動建設五大湖區錦繡天府公園,為城市生態建設注入新動力,並在板塊內匠築高端生態智慧社區綠地新裡城,成就德陽全新教育、宜居中心。

在達州,綠地落址馬踏洞新區,以打造城市發展新陣地、產業升級新高地為目標,充分融入文旅、高端酒店和商務、及大健康等綜合產業。

據悉,馬踏洞新區作為城市“西擴”重點發展區域,東臨達州火車站,西靠鐵山國家森林公園,南接秦巴物流園區,北通蓮花湖風景區,規劃面積近2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21萬,目前市政中心、IFC金融中心等項目均已落戶,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綠地在此佈局,恰巧印證了其獨到的“相地擇址”術,隨著綠地項目加速推進,無疑將給新區注入全新活力,開啟馬踏洞的世界級品牌征程。

在自貢,綠地進駐作為城市經濟、產業發展主引擎之一的高新區南湖新城板塊,為該片區乃至這座城市量身定製了以跨貿易產業為引擎,以文化商業為驅動,以美好生活為基礎的產城融合示範區,以期通過對旅遊、產業、居住三類人群的覆蓋,全面促進自貢生態、產業、消費、配套四大升級,可謂用世界一流企業的頂級資源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全球化格局。

顯而易見,在上述眾多城市的新區建設中,活躍其間的綠地,無不是以一種先行者和生力軍的姿態出現,並以“產業+城市運營商”為己任,通過其強大的產業資源整合能力,在推進城市新區產城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也在推高一處處城市新區的城市價值,綠地的雄心,已不止於去打造出更多的城市副中心,而是決意助力其所進駐的新區成為產城相融的高地與樣本,並朝著省級乃至是國家級示範區的高度而去。

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綠地,或將刷新外界對其“綠地所至,皆為中心”的印象——對任何一個城市新區而言,綠地所至,必將帶來的是城市未來的一個價值新高地。(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