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遭遇困難,不要逃避,要從正面應對

稻盛和夫:遭遇困難,不要逃避,要從正面應對

在遭遇困難時,為了解決困難要有緊迫感,要從正面應對這個困難。同時,不受一切束縛,只管一心一意,用純粹的眼光注視發生的現象,豎起耳朵,傾聽事物發出的聲音。在那裡,一定會有神靈的啟示。

在超越理性的地方,拿禪宗來說,會在自己心中看到佛性。或者說經過精神統一,達到所謂的“真我”。這個真我,與森羅萬象、宇宙是同一個東西。所以佛教講,當我們的意識到達真我時,就進入了開悟的境界,也叫“三昧境地”。那是充滿至上幸福的境地,還有一種說法,真我充滿了愛、真誠與和諧。愛這個詞與佛教中的佈施相同,就是利他。

如果說,本能是主觀的、利己的,這個真我的性質就是利他的。客觀的東西是理性的,但這個真我原本就是利他的。利於他人,從他人的快樂中感受到自己的快樂,而他人的悲傷讓自己感到悲傷。換句話說,為他人盡力就是真我的本質,這就是愛。

我並不是要求大家達到超脫的境界。我想說的是,當意識達到“真我”的時候,事物的真相就會在我們眼前呈現。我們凡人達不到那個“真我”的境界,並且不管如何修行,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人極為罕見。但是,我們可以做出努力,儘可能不依本能,不用理性判斷。只要在平日裡時時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即使達到不了“真我”,也可以逐步接近“真我”,就可以在接近“真我”的地方做出判斷。

研究工作在原地打轉、無法進展時,面對年輕的研究人員,我說:“在遭遇困難時,為了解決困難要有緊迫感,要從正面應對這個困難。同時,不受一切束縛,只管一心一意,用純粹的眼光注視發生的現象,豎起耳朵,傾聽事物發出的聲音。在那裡,一定會有神靈的啟示。”

這看起來似乎矛盾。遭遇困難的時候,不要逃避困難,而要從正面認真應對,思考思考再思考,進入痴狂的狀態,然後在某個間隙、某個瞬間,在沒有任何束縛、自由自在的空間裡,靈感會突然閃現。所謂發明發現不就是閃現的靈感嗎?或者換一種說法,所謂創造,就是把一切該做的事都做徹底了,盡心盡力了,問題仍然解決不了,感覺無路可走,但仍不執著於任何事物,以謙虛的心境面對現實,這時候創造之神就光臨了。這確實很矛盾:問題非解決不可,極端地執著,又在放鬆時,即在不執著的那一瞬間,靈光閃現,神靈的啟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