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大亨:一年收入過萬億,蘋果華爲都要找他合作

全球製造業大亨:一年收入過萬億,蘋果華為都要找他合作

2018年7月,美國知名雜誌《財富》發佈新的世界500強排名,鴻海精密以1546.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4萬億)的營業收入排名第24名,比往年有所上升。旗下富士康是全球最大、最具競爭力,也是最具創新力的代工製造企業,員工數量超過百萬人。

富士康代工的企業幾乎囊括了全世界IT產業所的知名品牌,主要為科技巨頭提供智能手機、顯示面板、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的組裝服務,其主要客戶包括蘋果、戴爾、思科、聯想、華為等,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其蘋果公司,蘋果手機iPhone、平板電腦iPad均產自富士康設在大陸的工廠,富士康生產線供應了蘋果手機大部分的產能。

鴻海精密的創始人為中國臺灣首富郭臺銘,他一生都在製造業上打拼,其個人的創業經歷充滿傳奇色彩。他生於中國臺灣,祖籍為山西人,由於家庭貧困的原因,郭臺銘十六歲進入海事專科學校,一面打工一面讀書就這樣完成了學業,之後便去當兵,退役後他進入了一間航運公司做業務員。

全球製造業大亨:一年收入過萬億,蘋果華為都要找他合作

七十年代中期,二十四歲的郭臺銘用家裡籌集的十萬塊錢,與好友合夥創立了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塑料製品,但是生意冷清,後來朋友也退出了經營。但是郭臺銘卻沒有放棄,他將公司的業務轉型生產黑白電視機按鈕,公司效益逐漸比以往好了很多。

後來,他將企業更名為鴻海工業有限公司,將領域拓展到電視機高壓陽極帽組件。之後,公司又成立了塑膠模具製造及開發部門,建立了標準生產線。到八十年代初,企業新增設備生產家電產品零組件,併成立了化學電鍍部門。當時臺灣經濟快速發展,很多身邊的人都去炒樓發了財,而他卻把賺來的錢投入工廠,買模具、買設備。

由於家電業增長乏力,訂單大幅減少。郭臺銘又把目光轉向了電子遊戲機和計算機產業,基於判斷,他開始製造計算機連接器,商業思維可見一斑。全球個人PC時代開啟後,靠著成熟模具技術,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中心,以質優、量大、低價策略,迅速找開市場,成為連接器生產巨頭,到八十年代中期,鴻海便已在臺灣打響名氣,併成立了專業代工企業富士康。

全球製造業大亨:一年收入過萬億,蘋果華為都要找他合作

隨著國內市場的開放,1988年,郭臺銘在深圳建了第一個連接器廠,後來又在深圳龍華科技園建立了富士康製造基地,產能得到迅速提升。到九十年代末,鴻海又相繼併購了華升、廣宇實力大增,到2002年,鴻海集團已經是臺灣最大的民營企業。這些年,蘋果公司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富士康靠著精湛的工藝技術,得到的訂單也越來越多。

2016年,鴻海斥62億美元巨資收購了了日本夏普,有業內人士稱,此次收購是鴻海拿下夏普的先進技術,走向全球做準備。並試圖從部件供應商轉型為一家擁有自主品牌產品的製造商。同年6月,鴻海又從微軟手中買下了諾基亞手機業務,並與芬蘭公司HMD達成協議,由HMD在全球消費市場重新啟動諾基亞品牌,而產品均由富士康製造,這也看出鴻海的多元化拓展戰略。

如今的鴻海已在機器人、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信息、人工智能等多領域佈局。郭臺銘曾表示:“如果沒有好的車刀、半導體、模具等硬體,不可能做出好的產品,製造業的關鍵競爭力還是在本身製造技術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