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放射性漩渦可能會改寫宇宙的起源

宇宙中的放射性漩渦可能會改寫宇宙的起源

這個想法被稱為“共形循環宇宙學”(CCC),它所斷言的是,宇宙不是從大爆炸開始,而是不斷膨脹和收縮,每一次都留下微小的電磁輻射,隨著這個過程的不斷髮生而殘留下來的。已故的史蒂芬·霍金預言了這個週期留下的輻射點,也就是其他人所說的“霍金點”。現在,“共形循環宇宙學”(CCC)理論背後的科學家說,他們可以在南極的射電望遠鏡繪製的地圖上看到“霍金輻射”的可能例子。他們稱之為“霍金洞”。牛津大學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說:“我想,他會很高興看到在觀察中預測的實際效果。”

2014年,BICEP 2南極望遠鏡捕捉到了在宇宙微波背景(CMB)中出現偏振光漩渦的圖像。BICEP 2小組將這些漩渦解釋為宇宙大爆炸後膨脹產生的引力波的產物,並說普朗克天文臺的後續數據表明這些“B-模式”是星際塵埃。

宇宙中的放射性漩渦可能會改寫宇宙的起源

B-模式。

彭羅斯和他的同事們看到了別的東西。他們看到了放射性環的跡象,“共形循環宇宙學”(CCC)預測,在先前的宇宙收縮到霍金點後,將會留下的放射性環的跡象,正如他們運行的數千個“共形循環宇宙學”(CCC)計算機模型所驗證的那樣。根據彭羅斯的說法,我們對宇宙微波背景(的測量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因此我們不能看到這些微小的點本身,而只能看到它們留下的放射性環。

特別是,他們對BICEP 2地圖上顯示偏振光環的某些區域感興趣,這向他們表明環的內外邊界之間存在巨大的溫差。

宇宙中的放射性漩渦可能會改寫宇宙的起源

霍金洞?

有些人說彭羅斯的結論所依據的地圖不夠精確,不足以認真對待。BICEP 2小組還沒有公佈生成地圖的數據,彭羅斯的地圖中也有一定量的四捨五入。巨大的空間區域是由圖像中的單個像素表示的,因此在任何一個像素中都沒有足夠的細節來使它對分析有用。原始數據一旦發佈,其呈現的信息中將更加細化。

即便如此,彭羅斯對自己形象的信心還是建立在他的團隊預測地圖顯示的模型的基礎上。他的同事丹尼爾·安(Daniel An)說,“這意味著它們可能不是偶然造成的,而是某種物理現象造成的。”團隊對相應的普朗克數據的分析證實了漩渦不僅僅是視覺偽影,而且至少有某種東西存在。這和他們的4000個“共形循環宇宙學”(CCC)模擬結果是一致的。

如果共形循環宇宙學是正確的,那麼大爆炸理論就是不正確的。當然,在觀點發生這種非同尋常的轉變之前,同樣有必要為“共形循環宇宙學”(CCC)提供強有力的證據。彭羅斯說:“我們所看到的,是上一個億萬年黑洞消失之後最後的殘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