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的生命周期,如何提高社羣的周期?


社群的生命週期,如何提高社群的週期?

相信都有這個樣的加群經歷,一開始是激動和興奮的心情,但是懷著好奇一段時間之後卻發現群裡各種廣告,灌水和無聊,甚至兩個群友一言不合變得爭執,憤而退群。

群主也會因為各種事情而煩惱,比如,人數不能太少,少於30人不成群,超過80人開始熱鬧,超過幾百又亂糟糟不好管理,不出半年大家慢慢不再發言,最終成為一個死群。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生命週期,即便是處於商業目的而去主動管理的社群,在社群運營非常好的情況下,群也是有生命週期的,這個週期大概是兩年左右

為什麼是兩年?

第一:來自過去對活躍論壇壇主的活躍觀察,一個論壇的熱心的壇主往往堅持活躍不到2年,同樣一個群的熱心管理人員也難超過2年。即便是專職團隊管理,兩年內的運營給社群群友帶來的新鮮紅利也逐漸消失殆盡。

第二:是因為一個群在兩年之內一般完成商業價值轉化,即時是死忠品牌粉,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兩年內從商業角度上講商業價值也挖掘的差不多了,繼續維護成本會超過回報。

那麼想盡可能的延長社群的生命週期,應該從哪方面下手呢?

顯然得從2個角色下手,一個是群主,一個是成員。

導致群沉寂的要麼是群主未達到目的而不再維護,要麼是群成員需求沒有被滿足而不再活躍。

群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而建立的,所有的群無非是基於這六種理由而建立。

社群的生命週期,如何提高社群的週期?

根據群對個人價值,還可以把群分為4個類別:

社群的生命週期,如何提高社群的週期?

後三個群都是已經死亡或者瀕臨死亡的群,很可能就將群轉讓或者解散。

所以,我們做商業化運營,就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能為別人提供的價值是什麼?

紅包? 交友? 交換資源?

為什麼你的定位能夠吸引目標人群? 這其實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在建群初期,就要思考一個問題:針對群員而言,加入一個群會得到怎樣的回報?因為人力是趨利的,他們要計算自己的付出與回報平衡。

有的收穫很大,有的收穫的是一次性點破思維的侷限;有的認為收穫了乾貨,有的收穫了好朋友,有的收穫了成長,特別是收穫成長會覺得自己找到了歸屬感。

以上我們分析了普通人的加群動機,但是為什麼要群主要維護一個群呢?


社群的生命週期,如何提高社群的週期?

賣貨:比如搞十字繡,建個群,分享繡花經驗,分享完了就可以推銷自己的淘寶小店。

人脈:不管是為了交友還是興趣,社交的本質就是構建自己的人脈圈子。

成長:吸引一批人共同學習討論,激勵。

品牌:利用群的模式能快速複製的話,有的群希望藉助這種方式快速構建個人影響力。

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一個社群的存在,既能滿足成員的某種需求,並在需求滿足的過程中又能給運營人員帶來一定的回報,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閉環,甚至可以形成自運行狀態。

從以上的講解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想得到長期的回報,就得設置長期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大多高頻重複使用類的產品社群存活時間要比興趣社群的長。基於長期需求的社群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