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從旅遊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嗎?

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

颯姐平時常比價買機票的某主推旅遊服務的公司,斥資15億元進軍金融科技領域;同時,我們還看到一些傳統金融服務業盯上了“監管科技”這片藍海。正應了那句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雖然網貸行業在前幾個月遭遇重創,但是絲毫沒有影響“有場景”的電商企業、服務行業大踏步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這說明了什麼?

1金融科技,有前景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這些年,眼見他起高樓的事情,見多了。記得早期打著互聯網金融牌子的人,形形色色,有開卡拉OK的小老闆,有學了三天特許經營就來忽悠線下金融網點的異士,還有一些媒體華麗轉身開P2P的....

然而,現實給我們上了一課。

總結這昂貴的一課,似乎我們看到的還是一個個“信息中介”,沒有看到“生態”。如今,旅遊行業的朋友邁出了一步,這就意味著“生態圈”打通的電商有條件開展金融服務了。

以往,這些電商尋求外部合作,跟銀行信用卡中心各種深入合作,到後來發現大頭讓金融機構賺走了。電商還在燒錢,於是乎...“自金融”的概念重新回到企業決策層腦子裡,買飛機票、景點門票也可以有金融服務呀。總之,雖然人人喊打了這麼久,其實,金融科技還是一張賺錢盈利的金招牌(含市值管理的考量)。

2具體步驟,老一套

如果猜的沒錯,這一波電商設立金融科技事業部(板塊),還是會從設立“小貸公司”開始,拿股東(含ABCD輪投資)的錢用來“合法”放貸。

由於各地都有權力批准小貸公司,因此,持這張“牌”的難度不大,但邊際效益很高。一旦擁有幾個小貸公司,就可以在一些地域進行金融服務,讓用戶切實享受到嶄新的服務。同時,對於產生的實際債權債務,還可以進行ABS,將有機構投資者摘牌(有時候也許就是關聯企業)。如果我是年輕的月光族,想要去西雙版納旅行,也許也會選擇某旅遊網站提供的金融支持,提前消費。

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

下一步,還是P2P....

無論你再罵網貸,網貸平臺的價值依然存在。在沒有社會危害性的前提下,網貸平臺是除卻銀行等機構外,為數不多能夠合法從社會公眾“口袋”取得資金的機構。而且,如果只是用小貸公司+ABS,資金利用率不高,勉強可以為一些投資財團提供變相出借賺利息;一旦擁有網貸平臺,源頭活水就來了,2000萬網貸出借人價值非凡。

力有餘者,可以入主農信社、銀行等。

資金實力雄厚的股東,也許會力主成立民營銀行,但如今民營銀行已經佔坑不少,下一步批准的可能性略低。比較靠譜的辦法是“收編”,但請一定注意,並不是金融機構就一定靠譜,有時候他們的底子也不厚。成為農信社、銀行的股東不容易,不當他們的股東更難。下決策時,務必謹慎。

3用戶會買單嗎?

電商的用戶年輕人居多,請不要想當然地以為90後、00後就一定肯借錢花。

我所認識的年輕一代,甚至比我們80後還摳門。辦個信用卡都要貨比九家,各種計算得失,尤其是比較cool的信用卡多數有年費,要想抵消必須刷滿一定金額。颯姐曾經有個小徒弟,凡是團隊支出必然買單刷卡(然後再跟我們AA),其目的就是想抵3600元年費。

既然如此,我們用微信支付時綁定信用卡,在電商消費時直接刷的就是可以積分換購、可以抵年費、可以耍酷的信用卡,豈不樂哉?!緣何還要上什麼某品金融、某成金融呢?金融服務的發達讓很多群體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金融創新”的便利。

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

如果信用卡都辦不下來的人,你去用小貸公司、網貸平臺的錢出借給他,還款的能力和意願就要更有水平。而不是像如今這般粗放,甚至偽“畫像”假“建模”,全憑風控團隊偏好決定出借與否。

4寫在最後...

我們相信,從旅遊到金融科技,並非玩票,只要場景得當,金融科技可以促進集團主業發展。但是,我們有必要提醒,金融科技的“金融屬性”要求持牌、備案,切勿提前開展某些業務,造成合規缺失,影響企業長久發展之路。

感恩讀者,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

《ICO黑洞:創新融資瘋狂的背後》

長按二維碼,一起購書吧

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

在9.4公告發布一週年之際

為了感謝新老讀者

特出售9.4紀念版簽名圖書

購買請註明“颯姐書友”

還可進入讀者群

往期精彩回顧

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

肖颯,合夥人律師,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申訴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亞太法學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金融科技與共享金融100人論壇首批成員。被評為五道口金融學院未央網最佳專欄作者,巴比特、財新、證券時報、新浪財經、鳳凰財經專欄作家。

辦公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原创|从旅游到金融科技,是玩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