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寶鑑:辨僞七看

在前面有關篇章介紹了綠松石幾種加工方式,介紹了沁膠綠松石、注膠綠松石、天然綠松石和白泡松石,知道這些門類算是對綠松石有了初步瞭解,再講綠松石的真假辨偽,不會雲裡霧裡,不知從何說起了。

綠松石寶鑑:辨偽七看

有購藏綠松石慾望的投資人和消費者對綠松石的真偽優劣一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們曾說,這裡面沒有太多的學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竅門。關鍵是多接觸,瞭解綠松石的地質特性,結構特點,也就像認識人一樣,見得多了,山東人和廣東人會明顯不一樣,北京人和上海人區別就更大了。同時,真人與機器人、橡皮人你一眼就能識別出來。你掌握了什麼區別人的竅門?沒有。

綠松石寶鑑:辨偽七看

主要是特點,知道了綠松石的結構特點,一塊假的石頭就昭然若揭。當然,經驗有時候也靠不住。我接觸綠松石,購藏綠松石凡二十幾年,走眼是經常有的事。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確如此,因為利益驅動,什麼事都會出現。去年,我到一個店裡看石頭,幾塊石頭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藍盈盈的松石,光潔的磨面,嬌俏的形狀,讓人喜從中來。誰知老闆不在,問店員松石的價格。店員望望我,喊了個高價。因為人熟,就說等你老闆回來再說,老闆回來見我欲購地上的那幾塊石頭,搖搖頭:“王老師喲,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呀。我勸你不要買這幾塊石頭,別人定了……”我驚訝地再仔細地看看那幾塊綠松石,這才發現端倪。真是巧奪天工呀!粘的石頭能粘到天衣無縫,粘到出神入化,讓人佩服不已。老闆介紹說,這都是小籽兒粘起來的,咋辦?別人要這種石頭,別人拿去了也是賣了,還賣得很好。這幾塊別人都付了定金。對你,我們是明人不說暗話。我問銷哪了,老闆壓底嗓門兒:上海、廣州都有。我無語。

綠松石寶鑑:辨偽七看

我認真地端詳這幾塊石頭,再根據以往的經驗,覺得綠松石的真假辨偽需掌握這樣的幾點:

一是觀色。天然的綠松石顏色自然,且多有過渡,雖然有綠有藍也有黃,卻天然自美。而染色、注膠的綠松石顏色死板,往往過深過綠,缺乏過渡,總給人一種塑料綠的感覺。

二是掂重。好的綠松石因硬度大,無論大小,總是沉甸甸的,重量總是超過體量,而白泡松加工的綠松石因密度不高而顯得輕閃。有經驗的人一上手就能感覺出來。

三是嗅味。好的天然綠松石硬朗而無味,仔細分辨,頂多一點蠟味,這是因為醮蠟對松石起保護作用,保護水分,保持光亮度的。而假的綠松石,劣質的綠松石有大的膠味,你用火一燒,立刻有味散開,並冒一縷縷白煙,將假的綠松石現出原形。

綠松石寶鑑:辨偽七看

四是看鐵線。天然綠松石的鐵線很深亮,碧藍的松石上鐵線像斑紋一樣若隱若現,人工很難做到那種類似網狀的線索,不是裂紋,不是溝回,不是損壞,是天然的紋理。偽造的鐵線很寬,鐵線裡仔細觀察會證明,那是502現身的說法。通常這種時候,那一個部位,一窩就會是粘上去的石頭。

五是看石英。天然綠松石會經常伴生石英。這種石英堅硬無比,且潔白明亮。石英上通常也含有綠松石顆粒和藍色。這就是造化之功了。偽造綠松石也偽造石英,但這種石英顏色呈暗,看上去有膠質,因為它是用石英粉粘上去的,故不亮,自然也沒有綠松石的顆粒與藍色。

綠松石寶鑑:辨偽七看

六是看綠松石的顆粒。天然綠松石的結構狀是自然的,藍色、綠色與黃色也會雜糅在一塊石頭內,但是過渡自然,不突兀,就像故事發展一樣,舒展,有交待,不會忽然變了結構和韻律。而粘上去的綠松石儘管顏色相近,你會感到它忽然變得很擁擠,不舒展,像人臉上的麻子一樣。大顆粒小顆粒擠在一起,看上去不自然,很醜。

七是看亮度。天然綠松石因硬度大而光亮鮮美,水色誘人,雖然綠松石是不透明的寶石,優質的綠松石卻又亮又藍。而一些注膠的綠松石和特別劣質的綠松石就顏色灰暗,雖然也綠,卻無光無亮。因為它的硬度達不到。

綠松石寶鑑:辨偽七看

注意了這幾點,多到現場看看,比較比較,有了經驗,就不難了。記得我在省裡參加全省文物考古培訓,譚維駟教授說:“避免上當受騙,要多到博物館去看真古董,真文物,器形、色彩、款式,一樣都馬虎不得。”綠松石也一樣,要了解綠松石,多到好店,名店去看綠松石。看得多了,心裡才有譜兒。

松石堂:sst18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