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非洲看中國,我把世界裝在了心裡

執筆作劍 書寫生活 揮灑豪情

在這裡,告訴你最真實的軍人生活

站在非洲看中國,我把世界裝在了心裡

俗話講百聞不如一見,出國前聽了太多的維和故事,別人的所見所聞,終於可以自己親歷了,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到處遊歷的人。因此,本次維和對我來說更是一次機會。

還清楚的記得10月24日,我帶兄弟們參加聯合國日慶祝活動,第一次進入到瓦烏市內的心情,既有馬上就能感受當地人生活的興奮,也有未知安全環境帶來的緊張,隨著車隊的行進,所有的聽聞都在那一刻見證。

被稱為國道的唯一一條柏油路,已經破損不堪,從它負重的身軀無法猜測鋪設的年代;路邊低矮破落的民房就是所謂的街區,有人把這比喻成中國80年代的鄉鎮,但在我看來有些過於美化了;偶爾能看到騎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市民從身邊經過,這就是所謂的上層生活了吧,而更多的則是穿著拖鞋步行的人們;車剛停穩,就有赤裸上身的孩童扒向車窗,對著我們喊“Food、Water”,看到他們乞求的眼神,很難想像他們到底有多飢餓……

站在非洲看中國,我把世界裝在了心裡

後來,隨著外出的增多,我還看到了頭頂物品懷抱幼兒的婦女、趕著毛驢拉水的青年、四周圍著籬笆的茅草屋、上了四把鎖還要外加兩根鋼筋橫樑的商鋪、身背AK47乘著皮卡風馳而過的蘇人解,等等,真實體會到了萬里之外另一個“穿衣一塊布、經濟靠援助、吃飯要上樹(摘果子)、命如螻蟻鼠”真實世界的存在。

從飛機上俯瞰非洲大地,一片草原綠,白尼羅河泛著粼粼波光,真是一個讓人神往的地方,這是我第一次走出國門,踏上非洲的紅土地,也是我第一次在國門之外看中國,也就是在這一刻我把世界裝進了心中。

站在瓦烏看中國真的很驕傲。出生在80年代初的我,從小吃過玉米麵、窩窩頭,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長起來的,經歷和目睹了祖國30多年的發展和變化,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式的“快”,而來到南蘇丹從白皮膚或是黑皮膚豎起的大拇指中我看到了祖國的強,從當地人友好的“中國、你好”中更是感受到了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世界影響力。

站在非洲看中國,我把世界裝在了心裡

他們豎起和讚美的不僅是中國軍隊的NO1,還有中國儒家的仁愛、華人醫院的醫術、爭相購買的華為、聯合國僱員區內的海爾、免稅店內的高露潔,等等,說明中國走向世界、影響世界、改變世界的腳步不可阻擋。站在非洲看亞洲真的很美好。

12月14日看到親友在微信圈裡曬今冬第一場雪的美景,才感到雪花此刻離我是那麼的遙遠,才體會到身為亞洲人的幸福,那裡的春天生機勃勃、夏天驕陽似火、秋天涼爽入膚、冬天漫天雪花,四季分明,陰陽均衡,是多麼的美好,而這裡永遠都是35℃或是42℃的高溫,所以他們看到雪花會驚訝、吃到雪糕會哭泣,一直重複著雨季不種旱季不收的生活。

站在非洲看中國,我把世界裝在了心裡

站在聯合國看世界真的不算大。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五十多個國家共計上千人工作在聯南蘇團,他們操著不同的語言、穿著不同的服飾、長著不同的面孔,黑皮膚、白皮膚或是黃皮膚,但都有一個共同的使命“維持和平”,這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所有和平使者的共同心聲,大家攜手朝著一個目標,共同協商、共同出力,沒有遺忘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也沒有拋棄聯合國中的任何一員。一牆之隔就是一個住有3.2萬人的難民營,而聯合國卻擔起了一個有著一千多萬人口而難民就佔十分之一的國家,這讓我看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擔當,過上和諧、美好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不會太遙遠。

站在非洲看中國,我把世界裝在了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