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是怎樣一種榮耀?

在古代,自從有了科舉制度,寒門子弟也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幾乎可以說是讀書人走向仕途、實現人生抱負的唯一途徑。今天的高考跟古代科舉考試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首先說人數,都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每年幾百萬的錄取人數跟古代每三年錄取兩三百進士的科舉考試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其次,現在的高考,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你考上了大學並不能直接改變你的命運,學校三六九等,即便你考上了清華北大,畢業後也不能直接為官,大多數也得自己找工作。而放在古代,中了進士便可直接為官,運氣好的可以留在中央,運氣差的最起碼也能外放個縣令噹噹,這可是真真切切的光宗耀祖呀。無論對自身社會地位的提升還是物質財富的提升,古代的科考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來說都是質的飛躍,是真正的鯉魚躍龍門!

古代“高考”: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是怎樣一種榮耀?

科舉考試有多難?對於一般人來說,能中個秀才就不錯了,十里八村不出一個秀才也很正常。洪秀全聰明吧,不也是連個秀才都沒撈著。中了秀才,見了縣太爺不用下跪,犯了罪也能免受皮肉之苦,還能免除徭役。

如果你中了舉人,就說明你家祖墳燒高香了,可以大擺宴席慶祝一番了。縣太爺會向你發來賀電,真的,縣太爺真的會仰慕你的大名,親自到你家來恭賀你的。到了這裡,你雖然沒有直接為官的資格,但如果哪天朝廷哪個地方職位出現空缺,正好你又名聲在外的話,恭喜你,你就可以走馬上任了。明朝大才子徐文長,終其一生,都沒邁進舉人的門檻。如果你還是不能充分理解高中舉人有多榮耀,你可以看看《儒林外史》,看看范進是怎麼瘋的。

如果哪天你發現你家墳頭上冒著青煙,很可能就是因為你中了進士了,你家老祖宗都忍不住要出來恭喜你這個孝子賢孫了。溫庭筠有才吧,沒考上進士;左宗棠有才吧,也沒考上進士。你不要笑,這很正常,在中國歷史上沒考上進士的才子多了去了,可不止這兩人。進士及第,按照考試成績,少數人就可以入翰林院了,任翰林院修撰、編修、庶吉士。成績再往後的,你就會被外放到地方上任知縣,當父母官了。你有足夠的理由去炫耀,因為你是天子門生!

三年一殿試,你如果能在這場考試當中拔得頭籌,獲得天子的青睞,那麼你就是“狀元及第”,這是千千萬萬讀書人想都不敢想的榮耀,只能在夢裡過過癮。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是專門為你寫的,你的名字會傳遍大街小巷,知州知府知縣都會登門拜訪,王公貴族家的千金甚至皇帝的女兒都會搶著跟你結親!王安石、蘇軾、于謙、王守仁、徐階、張居正、劉統勳、紀曉嵐、曾國藩……這些能臣才子統統都沒資格獲此榮耀。狀元及第,太難了!

如果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分別稱為解元、會元、狀元)同時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會是一種怎樣的運氣(很大程度上真的是運氣,即使你才再大,你也難以保證能同時獲得三級考官的最高認可)?這麼說吧,在中國的歷史上,自有科舉取士以來,只有一十六個人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唐朝的張又新、武翊黃、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置、王巖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黃觀、商輅、李騏,清朝的錢棨、陳繼昌。不對呀,我怎麼好像一個也沒聽說過呀,難道是我孤陋寡聞了,還是一不小心暴露了我的沒文化?都不是,連中三元,真的已經花光了他們所有的運氣!至於連中三元帶來的榮耀,你儘可以發揮你無窮的想象。通常,在金鑾殿上,皇帝陛下都會戴上眼鏡,然後揮一揮手:“那誰誰,你近前來,讓朕好好瞧瞧!”然後手拉著手帶你一塊兒到後宮去用膳,然後再把自己最喜愛的公主嫁給你,成為皇上的駙馬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