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發達於當代、素以“精微透雕”著稱。在淵源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莆田出了許多名聞遐邇的木雕名家;而在莆田大型木雕造像領域,青年藝術家林飛鶴己經是頗有名氣的後起之秀了。這個年輕的藝術家之所以能在人才濟濟的莆田木雕業界脫穎而出,不僅是他的藝術天賦,還有廈門母校雕塑專業的學藝經歷、丹桂木雕世家的守藝繼承授給他包括作品以及人品。

林飛鶴1980年出生於福建莆田,畢業於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雕塑專業;如果說人是帶著一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那麼藝術便是上天賜予林飛鶴的天賦,他自幼便對藝術有著特別的喜愛;從32年前村裡建廟時第一次接觸到塑像,六歲的他跟著民間泥塑匠師學塑“土地”像開始,工藝美術便和他結下了不結之緣;七歲時林飛鶴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支筆,而他拿到筆的第一刻就是用它畫畫,從此畫畫和泥塑便是陪伴這個孩子長大的不二興趣;1997年初中畢業後,由於家境艱困,家裡僅能供一個孩子去外地上學;於是林飛鶴讓品學兼優的弟弟去繼續求學,自己選擇去學手藝,但因為當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許多手藝人紛紛改行,輾轉找了好幾個月都找不到與工藝美術相關的手藝,但他還是為了興趣愛好而堅持。眼睜睜看著一個又一個同學離家去外地繼續求學了,少年林飛鶴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傷感和淒涼。

幾經輾轉後,終於找到一個年輕的民間藝人學習傳統木雕並很快的掌握了修光的技藝。1998年春節期間,時任福建工藝美術學校校長無意中看到了林飛鶴的一件木雕作品,當即甚為讚賞,認為這是一個可塑之才,極力推薦他報考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同年9月,當林飛鶴美夢成真,進入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深造現代雕塑後,他便不放過每一個假期出去學習磨練的機會:1999年暑假,在廈門長江貿易公司負責樹脂工藝品的創新開發工作;2000年暑假,第一次來到丹桂工藝廠實踐時,他的藝術天賦便得到了黃文壽大師的賞識和器重-收為門生,將“丹桂木雕”的技藝秘籍傳授給他;2001年暑假,在泉州從事樹脂模型創作;2003年暑假,再次回到丹桂工藝廠隨黃文壽師父習事木雕手藝;畢業之初,林飛鶴將大部分時間用於現代裝飾木雕的創作和訂單製作,因為當時專業院校畢業生去從事傳統木雕的相對較少。林飛鶴創作的《生命的旋律》、《海岸線》、《出水芙蓉》、《新生》、《巫山神女》、《凱歌》等作品,很快在業界小有名氣,2004年獲得莆田市總工會頒授的自學成才獎。2006年初,林飛鶴又萌發了新的創作理念。

他認為中國的傳統木雕技藝也需要不斷輸入新鮮的血液,作為學習現代雕塑(亦即西洋雕塑)專業的藝術學院畢業生,可能在傳統木雕的圈子裡,剛開始出手做些西洋雕塑風格的、體現人體美的木雕作品,一時或更容易奪人眼球,但從長遠來看,如果莆田木雕要走出國門,與國際藝術交流,即使僅僅把體現人體美的作品雕刻的再好,可能也難以超越像米開朗基羅、羅丹那樣的世界級雕塑大師,況且西洋雕塑風格的人體美木雕畢竟洋味太濃,既沒有中華傳統文化意韻,又毫無中國傳統技藝特色。如果要在國際舞臺展示交流,我們就要拿出最有特點的技藝,而富有幾千年歷史底蘊的中國傳統藝術絕對是西洋那些世界級大師所望塵莫及的。林飛鶴認為,自己既然生長在文化底蘊深厚的華夏大地,那麼傳承中華傳統藝術理應更加重要;他的內心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抱負:今生有幸生為文獻名邦邑人,生為“中國木雕之城-莆田”業界藝人,生為“黃氏木雕世家”丹桂傳人,更應該責無旁貸、全身心地投入到傳統木雕技藝的繼承、研究和創新中去。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從此林飛鶴便以莆田木雕的研創為核心,創立丹桂傳奇工作室.在配合黃文壽大師參與大型佛像的傳統藝術創作過程中,林飛鶴以其穩重踏實和謙遜上進的性格,博得業界諸多位前輩大師的認可和賞識;同年配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方文桃,為四川峨嵋山市大佛禪寺創制高11米的的阿彌陀佛及數十尊羅漢等木雕佛像,為此後的大型木雕宗教造像成就奠定了紮實的藝術功底。

2008年為日本神戶、大汾、廣島無量壽寺院完成大型木雕《三尊佛》、《西方三聖佛》及石雕《仁王像》高達5米,林飛鶴應邀赴日本現場安裝及指導,受到日本相關寺院和同行的高度評價,並榮獲“感謝函”(日方媒體稱之為“日本國家級”的好評)。 該工程匯聚世界各地的大師,完成了一次世界級的傳世佛像工程,贏得了國際聲譽。同年11月1日,林飛鶴在無量壽寺受到柬埔寨前國王西哈努克親切的親切接見和嘉勉。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2009年3月,時值29歲的林飛鶴參與制作臺灣明善寺高8.5米的《彌勒佛》、《祖師像》及《月慧菩薩》竽大型泥塑造像;同年5月,林飛鶴第一次主持設計製作杭州香積寺高9.36米的《三世佛》、《十八羅漢》、《文殊》、《普賢》等木雕造像,得到相關專家高度評價及社會各界的讚譽。香積寺的佛像氣勢和細節,讓業界對這個年紀輕輕的藝術家刮目相看,並從此在全國業界聲名遠揚。2016年在杭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這些木雕佛造像藝術作品得到了墨西哥總統夫人裡韋拉等外國嘉賓的讚賞和渚多媒體的好評。

2010年9月主持設計製作山西大同國寶級下華嚴寺的木塔8.9米《釋迦摩尼佛》等佛像,同時在世界遺產的山西雲崗石窟雕刻4.7米的香樟木雕《四面佛》、《三世佛》、《西方三聖》等十幾尊大型佛像製作。受到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與著名美術家韓美林等業界專家和大同市政府的高度評價。

2011年初成功主設計創作山西大同市關帝廟的木雕《關公》、《關平》、《周昌》及《夜讀春秋》等造像,林飛鶥將其畢生對武將的氣質神韻的創作理念與靈感發揮的淋漓盡致,使眾多遊人無不為其大氣所折服。同年4月還主持設計創作汕頭石泉巖寺56尊神態各異的《飛天》造象,這些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的木雕作品博得了世人關注和高度評價。同年9月還主持設計創作哈爾濱東林寺的全系例大型佛造像木雕。

2012年初完成印尼廣華寺《三寶佛》、《伽藍》、《韋陀》、《十八羅漢》等木雕造像 ;還完成浙江餘姚佛光寺《一佛二弟子》、高6.8米《海島觀音》等木雕造像;同年12月主持設計製作完成日本無量壽寺“濱松別院”、“松山別院”《西方三聖》、《觀音》、《地藏王菩薩》和浙江紹興龍華寺兜率天宮的《十二祖師》、《伎樂天女》等木雕造像。

2013年設計湖北大洪山慈恩寺高10米《哼哈二將》;山東兗州興隆文化園一區靈光寶殿《天王》、《彌勒》、《八大金剛》,;還主持設計創作素有南方懸空寺之譽的知名景區甘露巖寺系列木雕造像;北嶽恆山三元宮《三官像》、《十二元辰》等道教系列大型泥塑脫胎彩繪工程。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2014年主持設計創作重慶法雨寺高10米的《四面千手觀音》木雕造像。2015年參與設計南京牛首山佛頂宮《四大天王》、《華嚴三聖》,並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文壽操刀製作。2016年主持設計創作哈爾濱大寶積寺大型檜木雕《三寶佛》和太原《龍泉寺》《三世佛》、《文殊普賢》、《彌勒菩薩》、《四大天王》系列木雕佛像。同年完成江蘇泰興慶雲禪寺系列佛像、浙江溫嶺善法寺檜木雕《東方三聖》和生漆脫胎彩繪《十二藥叉大將》、越南胡志明市慧嚴寺《十八羅漢》石雕、陝西《福聖寺》大型檜木雕《西方三聖》;同年在創作世界最高的《吳聖天妃》的泥塑稿時,得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方文桃、黃文壽、李鳳榮等前輩的悉心指導。11月國際影星李連杰特地登門收藏其作品。

2017年設計製作山西太原龍泉寺大型系列佛像木雕,並設計晉陽關帝廟、南肖牆關帝廟、西校尉營關帝廟等關公造像並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文壽操刀雕刻。7月作品被香港影視界大佬向華強先生所收藏。

2018年為無量壽寺雕刻佛像受到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阿倫公主及其王室成員的接見和表彰,並頒發感謝狀表彰其對藝術所做的貢獻。6完成五臺山真容寺《天王》《韋馱菩薩》《龍王》《財神》等。

綜上所述,林飛鶴迄今參與並主持多個國內外著名寺廟、景區的宗教造像設計製作工程,均獲社會各界的很高評價,尤其在大型佛像木雕領域業績卓著。作為“黃氏木雕世家”第六代傳人的林飛鶴不僅傳承了現代莆田木雕一大功臣黃丹桂嫡傳黃文壽大師的藝術衣缽,而且通過對海內外文物和資料的古法技藝的研究,在設計和製作大型木雕刻時,對材料更加挑剔,使結構更加考究,令技藝更加的精良。

在其從藝20多年的學習與實踐中,摸索並累積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不僅將中國、日本的古法造像技藝掌握得爐火純青,更且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發展現狀推向國際的同時,講求現代藝術造形與先進技法的融合創新並重,使新時代下的傳統木雕更具朝氣,其創作形式以圓雕、平雕和組雕為主,尤其擅長人物造像的創作,他的作品既有著信仰的寧靜元素,又有傳統的意境韻味,兼具適應時代需求的唯美與視覺衝擊力和空間感。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例如他研發的以現代曲線構圖結合傳統題材的"新傳統-唯美佛菩薩”系列作品,把信仰雕刻與裝飾藝術進行了全新的詮釋,開創了獨具新意的風格,通過唯美的形式吸引更多人開始瞭解中國傳統工藝從而產生興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迄今近百件作品連續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華禮獎”等國家級專業展評之特別金獎、金獎等獎項,其中的《生命的旋律》、《大吉大利》、《行雲流水》、《印象敦煌》等作品分別被中國工藝美術館,首都博物館等機構永久收藏。

2013年撰寫藝術論文《木雕藝術形式的傳承與創新》、《自然美 典型美 藝術美》發表於《雕塑》等雜誌;2014年9月出版專著《唯美印象-林飛鶴木雕藝術》;值得一提的是如下一個感人故事:2017年4月份,林飛鶴創作的一件藍色的《佛陀》在朋友圈網絡上被“微友”瘋傳並轉發;在短短數天裡,有上千人通過加微信和手機,找到林飛鶴'想了解和定製這尊藍色的《佛陀》,一時間,這尊佛陀被“微友們”尊稱為“佛造像網紅”。

因為作品的成功,青年藝術家林飛鶴也因此被世界各地的“微友們”所認識,這也映證了林飛鶴常說的那句“一件好的作品無需太多的花哨語言介紹,它自己就會說話”。網絡的力量使幕後工作慢慢的走向臺前並剎那走向世界,很多人因為這一尊佛而認識了莆田木雕併發見了林飛鶴,剛開始“微友們”以為林飛鶴只是佛像雕的好,後來看完林飛鶴的其他作品時,才發現他的成功並非偶然-他的確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過來的,同年創作的《禪定觀音》、《接引像》讓林飛鶴在藝術界更加出名了,可是他仍然謙虛地說:“出名當然好,但多出一些經典的好作品更重要”。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件作品的成功,並非靠的是運氣,而是靠紮實的基本功和用心,一點一滴累計起來的。

2017年年底,他設計並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文壽監製的《西方極樂世界圖》榮登“扛旗”世界紀錄。

2018年4月,林飛鶴榮幸應邀前往日本大阪無量壽寺,得到西哈莫尼國王、阿倫公主及柬埔寨王室成員的親切會見,並獲頒“感謝函”,表彰其造像藝術的貢獻。

尋藝人|莆田木雕大師林飛鶴:傳承與創新同步

林飛鶴在白天搞木雕創作,晚上設計圖紙和研究莆田木雕歷史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同時,他發現作為莆田木雕龍頭品牌的“丹桂工藝”雖然工藝精美,但是仍然偏向於商品化,還是以給國外加工為主的家族作坊經營模式,於是林飛鶴向企業創始人黃文壽大師提出如下建議:一,研發是需要資本的,要先生存後發展,要擺脫以純代工模式的成本約束,按照自己的意圖創新,才可能發揮出最好的技藝水平,並率先踐行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理念。二、商品向藝術品的提升,要精益求精,寧缺毋濫。三:築巢引鳳,樹立品牌知名度,於是設計並註冊了“丹桂工藝”的商標、網站和公眾號。同時重建立展廳、擴大工廠的規模和整頓場地。四、為本土工藝-莆田木雕能夠多創一些傳世經典作品,於是2004年自告奮勇,籌集資金購買了十幾畝地,並按功能劃分規範管理,近年來帶領團隊,艱苦開拓,使企業連續獲得了莆田市非遺單位、莆田市知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中國禮儀用品十強企業等。實現了創作、投標、生產、營銷管理等方面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林飛鶴還在自己在不斷學習進步的同時,不忘積極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不僅熱心參與扶貧助學慈善事業,還根據自己的技藝專長,開創了院派理論基礎與傳統實踐結合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讓行業的後繼人才培養從師徒相承、以技藝傳授為主的模仿走向系統的職業培訓;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大批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優秀木雕藝術人才,為傳統木雕的技藝傳承發揚光大,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撰稿:匠人百科-聞藝

運營人員:墨小班(momoxiao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