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公司,被美國實施3次制裁,卻賺走美國幾十億上世界500強

2018年發佈的麒麟980芯片,已經早高通曉龍855一步,這標誌著我們科技芯片行業也不落後與人。而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那個時候才剛剛開始研發自己的電器,例如:冰箱,那個時候一個冰箱的高達上萬元。而在21世紀10年之後,家用電器的發展已經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而同樣電器的價格卻在每年以20%的幅度累積降低。而美國人可以把他們的芯片壟斷賣給我們,我們也有很多公司在美國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家中國公司,被美國實施3次制裁,卻賺走美國幾十億上世界500強

1984年:海爾跟科龍都成立了,這兩家公司的競爭從開始就沒有停下來過,不過1994年-1996年之間,海爾可謂是一直在瀕臨破產的邊緣,一度被張瑞敏所拯救,而科龍在1986年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市場,1988年科龍研發出了我們的首臺分體式空調,這對於空調行業是以一個非常大的衝擊,因為這個產品,科龍在1990-1994年的時候佔據了華南區的大部分市場,那時候還有春蘭在,但是春蘭頹勢已現。

1993年的時候,科龍開始上新空調,只用了1年時間1994年已經在香港上市,時隔5年勢如破竹的在深圳上市,更是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中國百強企業之一,然後正式這樣一個科龍,專心研發技術,在2002年、2010年兩次分別打破了世界上最節能空調的記錄,但是企業的發展,絕不僅僅是這麼簡單的研發,因為在2002年-2004年之間的市場體系問題,被海信收購,收購之後的科龍,科龍的名聲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1984年-2006年的事蹟。

這家中國公司,被美國實施3次制裁,卻賺走美國幾十億上世界500強

而在這期間,海爾在做什麼?膽大的張瑞敏,去了美國,1999年的時候,曾經有人說張瑞敏的海爾敗走美國,事實是這樣嗎?

1999年,張瑞敏,在美國建了一個698畝的海爾工業園,建立了一個集中了,海爾的材料採購、生產製造、以及技術研發和銷售為一體的工業園。在2000年的時候開始正式在美國生產第一臺空調,然後並不順利,最開始海爾準備做高端冰箱的,但是因為拿自己的弱項跟美國的強項比,被美國一雜誌這樣報道:一年賣出去50臺高端冰箱。這次的失敗,讓回家過年的張瑞敏很不愉快。

很快海爾在2004年轉變了自己的路線,並另外增加了一個工業園區,海爾在2005年的時候,已經在美國站穩了腳步,海爾還在美國買下了一座海爾大廈,是在紐約最具代表性的百老匯街,海爾依次作為自己的美國總部之後,海爾高端的空調陰錯陽差開始在美國大賣了。

這家中國公司,被美國實施3次制裁,卻賺走美國幾十億上世界500強

到了2006年以後,美國本地的冰箱品牌已經被海爾打壓的很厲害了,第一次是海爾要收購美國的一家空調企業,海爾想要在美國打開空調市場,但是因為當時的我們的企業收購美國企業還是很少,不夠健全的制度也讓海爾這次,被美國人從中作梗而收購失敗,導致了海爾在美國空調產品的失利。

第二次是美國因為對海爾銷量已經威脅到了本土最好的一家家電公司,所以美國以增加進口稅,增加海爾的稅收,但是海爾的質量和價格已經在美國影響了幾年,這次增加海爾的賦稅之後,海爾提升了自己產品價格,最終結果是海爾的產品在美國賣貴了,而年銷量卻沒有降低太多,反而美國人對此頗有意見,後來不得不暫停了對海爾的打壓和抵制。

這家中國公司,被美國實施3次制裁,卻賺走美國幾十億上世界500強

而最近一次是近來美國對我們的“貿易戰”,但是這些都沒有影響到海爾,海爾在2017年全年營收1189億,連續7年增幅在20%以上,在國外營收佔比42%,在美國佔比有36%可以說有超過1/3的營收都在美國,每年賺走美國20億左右,而在2018年,海爾終於被美國雜誌《財富》評為世界500強,雖然是499名,但是以海爾的增幅,2019年會再上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