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峽大學(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峽大學(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三峽大學(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是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被省人民政府列為“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設有研究生院。

學校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和原湖北三峽學院於2000年6月29日合併組建。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的前身是於1978年成立的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1996年與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併;原湖北三峽學院由原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於1996年合併而成。

截至2016年12月,三峽大學佔地面積3787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40萬平方米;學校設有30個二級學院,72個本科專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專任教師2039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2273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4131人,來華留學生1288人;學校獲批國家基金連續七年位居省屬高校第一位。

三峽大學(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文化傳統

校訓:求索

“求索”連用成詞,源於戰國時期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名作《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求索”為校訓,言簡意賅,既體現傳統文化,又展現時代氣息;既具有三峽特色,又突出學校風格。“求索”是三峽大學文化精神的內核,更是中華民族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堅定意志以及具有積極意義的人文傳統和科學精神。“求索”校訓體現了學校發展歷史和現實的統一、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的統一、體現了科學與民主精神的統一。它不僅取法於古典名篇,而且充分反映出三峽大學的獨特理念,傳遞出教育目標與辦學理念方面的個性化追求。

校標

揚帆索源。書海泛舟,索源蓄力,揚帆遠航。

校名標誌字體:三峽大學校名是毛澤東同志的筆跡組合體。

校園標識語:樹百年報國志,育世紀棟樑材。

三峽大學(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學科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建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水利工程),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18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十二五期間獲批11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十三五期間獲批2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有工程、工商管理(MBA)和翻譯等8個類別17個碩士專業學位點。

優勢學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

特色學科:電氣工程、中國語言文學、基礎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生態學。

重點(培育)學科名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物理學、外國語言文學。

三峽大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

三峽大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2個)

三峽大學專業碩士學位(8類):工程碩士(生物工程)、工商管理碩士、翻譯碩士、臨床醫學、會計、公共管理、中醫學、藥學。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本科專業5個,省級本科品牌專業10個;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計劃9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省級精品課程20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試點學院1個,省級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驗計劃項目1個。有各類教學實驗(實訓)中心18個,包含功能實驗室169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4萬餘臺(件),設備總值達4.81億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輸電線路工程。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三峽大學電氣工程。

國家級教學團隊:電氣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電氣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學團隊、醫學專業形態教學團隊。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一、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1978年~2000年)

1978年4月,國務院批准新建本科院校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同年5月水電部發文建校,其為一所直屬水利電力部、專門培養水利電力行業建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高等學府,為原水利電力部八大本科高校之一。同年9月,學院在全國 14 個省、市招收本科新生 124 名。

1988年4月,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核工業部、水利電力部合併後組建能源部和水利部,學校直屬於能源部;

199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能源部撤銷後,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直屬於電力工業部,為原電力工業部六大本科高校之一。

1996年5月,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合併組建新的武漢水利電力大學,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改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

二、湖北三峽學院(1946年~2000年)

(一) 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46年~1995年)

1946年9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廳批准成立省立宜都師範學校;

1950年改名為宜昌師範學校;

1958年夏遷至宜昌辦學;

1958年秋更名為宜昌師範專科學校,革命教育家徐特立為其題寫了校名;

1977年改名為華中師範學院宜昌分院;

1978年更名為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二)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949年~1995年)

1949年11月,湖北省政府創建湖北公醫專科學校;

1958年湖北公醫專科學校(部分)改建為宜昌醫學專科學校;

1993年6月更名為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三)宜昌職業大學(1978年~1995年)

1978年9月,宜昌市政府成立宜昌高等工業專科班;1983年5月更名為宜昌職業大學。

1995年7月,經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發文(鄂政發[1995]94號),宜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宜昌職業大學合併組建湖北三峽學院,為省屬本科高校。

合併建校

2000年3月,教育部批准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宜昌校區與湖北三峽學院合併組建三峽大學;

2004年,三峽大學本部完成校園擴建,其餘三個校區的本科專業全部搬至本部,實現一地辦學目標。

200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三峽大學為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09年,國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簽定協議,部省共建三峽大學。

2010年4月,三峽大學被湖北省委組織部批准為湖北省首批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三峽大學是七所幹部培訓高校基地中的唯一一所省屬院校)。10月,學校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全省擴大開放先進單位”。

2011年,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入選學科專業為水利水電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13年1月,湖北省教育廳、財政廳下發首批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011計劃),三峽大學牽頭“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獲批建設。1月30日,校順利通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整體驗收。

2013年3月,教育部正式發函,學校取得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湖北省省屬高校唯一)。

2013年7月,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13年8月,三峽大學接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文件,正式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具備了培養學士、碩士、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2013年11月,香港教育局公佈,2014年將有75所內地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三峽大學為新增5所大學之一。

2013年12月,三峽大學調整學科專業,調整組建了機械與動力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生物與製藥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2月,教育部公佈第二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單位,全國14所高校入選,三峽大學名列其中。

2014年5月,三峽大學入選“特高壓獎學基金”設獎高校。

2014年10月,三峽大學收到“聯合國學術影響力”組織秘書處哈桑·費爾杜斯先生髮來的信件,祝賀三峽大學正式成為“聯合國學術影響力”組織成員之一,並頒發了證書。

2015年,學校獲批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研究生;電氣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在教育部百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榜上有名;“水科學與工程”與“電力與新能源”學科群入選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

2016年6月,三峽大學列入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二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