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未來兩年有望進全球前三嗎?

阿里雲,未來兩年有望進全球前三嗎?

前段時間,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2018年Q1,阿里巴巴已成功超過IBM,成為全球第四大雲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提供商,僅落後於亞馬遜、微軟和谷歌。


阿里雲,未來兩年有望進全球前三嗎?


短短9年,反超IBM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是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目前已經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阿里雲在全球18個地域開放了45個可用區(瞭解全球基礎設施),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可靠的計算支持。


而在國內市場,雖然面臨騰訊、華為、金山等大廠,以及磐石雲、青雲等中小廠商的狙擊,阿里雲在國內佔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傲視群雄。


此前阿里巴巴公佈的財報顯示,阿里雲營收規模為43.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3%,連續第12個季度保持營收規模翻番。在國內市場基本已經沒有敵手,盛大雲早已不行,百度雲根本不是對手,唯一能比較的只有騰訊雲了。


成為霸主之位,並非易事


阿里雲想要成為霸主之位可能並非易事,雲計算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放眼國內阿里雲是第一,可在全世界的舞臺上,阿里雲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公有云市場中亞馬遜AWS二季度的市場份額為34%,微軟為14%,IBM 8%,谷歌6%,阿里巴巴4%。亞馬遜依然是當之無愧的霸主,佔據著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而在雲上提供區塊鏈服務方面,亞馬遜AWS、微軟、IBM、谷歌等早就開始佈局,相較於阿里擁有著先發優勢。


根據此前外媒的相關報告,對照雲計算行業評估體系,將阿里雲估值提升為670億美元,在兩年前,這一估值為390億美元,毫無疑問這些年低調的阿里雲確實被嚴重低估了,67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超越了京東550億美元的市值。


對於被嚴重低估的阿里雲,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