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黑陶」誕生記

雄安“黑陶”诞生记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色如墨玉、聲如鐘磬,說的就是黑陶了。據瞭解,作為古老的傳統制陶技藝,黑陶常被讚譽”色如墨,聲如鍾,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在魯、陝、晉、豫、冀等地都有類似黑陶藝的製作方式,其歷史淵源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文並攝/記者 田寶希

雄安“黑陶”诞生记

據瞭解,為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遺產,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雄縣孤莊頭村老藝人們聯手創辦了雄縣雄州特意陶瓷廠,在工藝美院專家、書畫名家的指導幫助下,使得傳統的黑陶手藝得到了進一步升級、創新。這裡“出品”的上百種不同品種的黑陶藝製品,遠銷歐洲、東南亞等國家。文並攝/記者 田寶希

雄安“黑陶”诞生记

近日,記者驅車百餘公里來到位於河北省雄安新區的雄縣孤莊頭村。在這個四十多年前創辦的雄州特意陶瓷廠裡,十幾名工人正在製作著黑陶產品。文並攝/記者 田寶希

雄安“黑陶”诞生记

據工人介紹,黑陶選用的泥土均來自於當地,因為這一帶是黃河古道,在古道周圍,現在地表三米以下的深層泥土土質特別細膩、無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種礦物元素,在燒製中能產生純黑均勻質感,特別適合用於製作黑陶。工序方面,泥土取出後經晾乾,用紗布過濾製成泥坯,再經手工拉坯造型後,用貝殼反覆壓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鏡。文並攝/記者 田寶希

雄安“黑陶”诞生记

說到這裡,工藝師表示,初學者在老師傅的指導下,要練習一兩年才能做出一個薄厚均勻的簡單形狀。手工拉坯要學會在轉動的輪子上把可塑泥料扶正,這時候往往要手腳並用。陶坯製作完成後,再以特製的雕刻工具運用線雕、淺雕、深雕、鏤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絢麗神秘的圖案。然後給黑陶作品安裝耳、環、鼻、腿等配件。經過十幾道工序,一件精美的黑陶產品才能誕生。文並攝/記者 田寶希

雄安“黑陶”诞生记

據黑陶廠經理劉雙喜介紹,目前該廠已被雄安新區被列為首批非遺保護項目,上個月已將材料送到相關部門,準備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並攝/記者 田寶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