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觀察類綜藝的陳歆宇團隊解開「造星」密碼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文丨李楊

從今年國內綜藝市場來看,觀察類節目走熱是相當顯著趨勢。從《我家那小子》到《妻子的浪漫旅行》再到《幸福三重奏》、《心動的信號》,觀察類綜藝可以說是當下的品類新貴。

在一眾觀察類節目中,湖南衛視《我家那小子》通過四組明星家庭的親子關係,讓觀眾看到了非常全面且有張力的中國式家庭縮影,進而探討親子關係中的各種問題,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會反響。

節目昨晚播出本季大結局,全國網收視率0.87,份額6.86%成功收官,同時段排名所有頻道第一。《我家那小子》本季共播出12期,全國網平均收視率0.83,平均份額6.36%,累計到達率13.81%,12期所有單期節目均排名同時段上星綜合組第一,最後三期節目忠實度均超過40%,最高達44.2%。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我家那小子》由曾打造過《花兒與少年》、《親愛的·客棧》等綜藝的陳歆宇團隊操刀,這檔小體量的觀察類綜藝能夠躋身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檔,足以見得平臺對節目品質的信心,而這信心也有很大一部分要歸於對幕後主創團隊的信任。眼下,明星嘉賓固然是衡量節目的指標之一,但製作團隊更是確保節目口碑和品質的保障。

綜藝節目請多少明星不重要,造出多少明星才重要

對於一檔綜藝來說,邀請到大牌明星來撐場面,當然是獲得收視率和關注度的條件之一。但是隨著大牌明星資源的日益消耗,觀眾對這些“熟臉”也逐漸產生了審美疲勞,開始期待能夠在節目中看到藝人的成長與變化。

如今,能否打造出最有話題度和看點的明星,儼然已經成了衡量節目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標準。而若以這一標準來衡量,操刀多檔節目的陳歆宇團隊,在真人秀領域的造星能力可見一斑。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覆盤陳歆宇團隊的“造星”之路,在《花兒與少年》播出期間,楊洋的曝光率呈指數型上漲,短時間內圈粉無數;井柏然的一手俊秀好字,以節目文案的形式成了他突出的標籤。此後《親愛的·客棧》的播出,則讓闞清子、紀凌塵一再登上了微博熱門,從之前的默默無聞,到能夠躋身於2017年微博聲量排行榜的前一百。如今《我家那小子》播出後,陳學冬給人感覺是勇敢、獨孤又會照顧人的暖心少年;武藝是沒長大的寶寶,靠外賣續命;錢楓立起了憨厚可靠的開心果人設;徐海喬是獨立、自我的文藝青年,四位明星各有特色,在節目播出期間可謂圈粉無數。

從各大論壇網友討論來看,一檔節目能夠刷屏的原因在於節目“捧”出了個性鮮明的嘉賓,隨著節目的播出,節目中的藝人彷彿也自帶了流量一般,一個“不經意”就能為社交平臺貢獻了幾個熱門。以《我家那小子》為例,每次打開微博搜索#我家那小子#的話題,總能跟著帶出節目中多位藝人的熱門話題。在最後一期節目中,武藝和媽媽去張家界旅行,爬山途中遇到的熱心大姐表示“我看你在節目裡天天吃泡麵”,由此不難看出,觀眾對節目和藝人的關注程度。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盡數這幾年成功的綜藝節目,其參與的明星在節目播出的時候都有很大的關注度和討論量,但是從“造星”這個角度來看,《花兒與少年》到《親愛的·客棧》再到《我家那小子》這三檔節目的表現,似乎在向觀眾證明,陳歆宇團隊已經解開了如何通過節目打造觀眾喜愛的明星這個密碼。

如何打造一檔“造星率”和“關注度”都很高的綜藝節目?

一檔綜藝節目的“造星率”高,自然也就表示節目的關注度也非常高。而能夠打造出這樣綜藝節目,製作團隊也必然有獨特的“秘訣”。對於陳歆宇團隊來說,從節目最初的選角,到節目內容、話題的設置,基本上都是以觀眾的情感需求為導向,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首先,從節目中嘉賓選擇來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花兒與少年》講的是旅行當中跟陌生人相處的故事,因此選擇的嘉賓從年齡、顏值、個性都有極高的辨識度,這讓節目本身就有了足夠的看點;《親愛的·客棧》的幾組嘉賓,有結婚多年的夫妻、年輕的情侶和單身的社會“萌新”,幾乎覆蓋了人在不同狀態下的情感與觀念,這樣一來,每一組嘉賓都有各自的矛盾點與甜蜜點;而《我家那小子》的觀察對象,則涵蓋了不同年齡層,幾乎是當下國內家庭生活的縮影,使反映出來的問題具有普適性。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以《我家那小子》為例具體來看,總共12期的節目共觀察了五位明星嘉賓,分別是70後朱雨辰,80後錢楓、徐海喬,90後武藝、陳學冬,可以說是當下主流年齡層的代表。因此,這些被觀察對象的獨居生活成為闡釋當代年輕人生活狀況的一個代表性樣本,拿出來討論既有戲劇張力,也有足夠的現實落腳點。

與此同時,節目還將人物的觀察視角深入到各自原生家庭背後時,觀察的樣本進一步擴大。所以,節目中這些嘉賓所面臨的問題,如陳學冬因為早年父母婚姻問題而恐懼婚姻、朱雨辰媽媽管控力太強讓其大呼崩潰等,可能也就是同樣年齡層觀眾會遭遇到的困境,大家在看節目的同時自然會去思考自己面臨這些問題時該怎麼辦,也就會對這些嘉賓產生情感的共鳴。

其次,節目在內容和話題的設置上,具有一定的普適性。

《我家那小子》這檔節目的所包含的話題可以說相當豐富,從催婚、催生,到亞健康、減肥,再到空巢青年的孤獨與焦慮,以及原生家庭關係對子女的影響,節目所傳遞出的社會現象與問題非常具有普適性。也說明這檔節目不僅僅是給年輕人看的,還是給父母看的,節目的受眾群體相當廣泛。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而節目始終在用影像記錄反映社會生活中的不同關係,容易引起大眾的反思和共鳴,現實層面的價值和力量更大,也正因如此節目中的嘉賓雖然不是時下流行的“小鮮肉”,但是每期節目都能夠產出一系列話題詞攻佔熱搜榜。

其實從《我家那小子》就不難看出,節目所涉及到的社會問題和熱點話題,通過媽媽團和嘉賓團的評論,為觀眾提供了思考和探討的空間,同時也讓觀眾意識到,暴露在這些明星身上的問題並非屬於個別的。而也正是這種普遍性才能夠引發社會層面的共鳴,成為觀察類綜藝吸引觀眾的魅力所在。

深耕觀察類節目,湖南衛視在綜藝領域大膽創新

如今,“生活”這個話題越來越受關注,也引起了更多的人思考,反映在綜藝領域,就是觀察類的節目漸漸成了綜藝界的“寵兒”。觀察類節目的觸角延展至了社會群體的各個方面,讓綜藝節目除了一味地娛樂、做任務之外,有了新的表述空間,尤其是一些立足生活本身的觀察類綜藝節目,站在觀眾的角度去提出觀眾想要知道的問題,收穫了不俗的收視和口碑。

一直以來,湖南衛視對於市場風向感知能力都很強,並能很快的洞悉觀眾的需求點,並先後推出了明星自助遠行真人秀《花兒與少年》和經營體驗類觀察真人秀《親愛的客棧》。這兩檔節目雖然各有不同的定位,但關注的都是當時社會生態下人群的交際關係,可以說已經初現觀察類節目的雛形。導演陳歆宇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其實在我看來《花少》和《客棧》其實都帶有觀察類節目的意味。”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也正是從《花少》以來,陳歆宇團隊就始終深耕觀察類節目的製作,並不斷調整。此番推出的《我家那小子》,結合真人秀和脫口秀兩種形態,觀察點評明星獨居的真實畫面,力求為當下年輕人傳遞“好好去生活”的價值理念。

對於製作團隊而言,每一次新的嘗試,都會對自己所做的節目有著更高的要求,挖掘出創新點。這一次,相對於此前觀察類節目採用觀眾單一觀察視角,《我家那小子》選擇以媽媽團、嘉賓團、觀眾這三個維度,開拓了多維觀察類綜藝的展現形式。

首先,媽媽們的聊天總是離不開單身兒子的獨具生活,這是第一個視角,是媽媽對孩子的觀察。嘉賓團則是第二個視角,他們可以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上,發現問題以及提出解決辦法。而觀眾則是第三個觀察視角,他們通過前媽媽團和嘉賓團的引導,找到自己與節目的情感連接,看節目的過程,即是在看明星的生活,其實也是在關照自己。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在真人秀井噴、網綜崛起的當下,一檔新的電視節目要取得收視和口碑的雙贏,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瞭解觀眾所需,在內容佈局上不斷進行完善,才能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制勝先機。

此番,湖南衛視推出的《我家那小子》,牢牢把握住了社會的熱點和年輕觀眾的痛點,融合了“觀察”“情感”“脫口秀”等多種類元素的創新綜藝,即不失娛樂價值,又透過四組明星各自不同的生活,潛移默化的向大眾傳遞出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節目從競爭激烈綜藝“大戰”中突出重圍,也給綜藝市場的創新帶來很大參考價值。

《我家那小子》暖心收官,深耕观察类综艺的陈歆宇团队解开“造星”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