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被一代代帝王所尊崇,享世人頂禮膜拜,其實他不配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武將,在死後被一代代帝王所尊崇享世人頂禮膜拜,其實他不配。

我們先來看看關羽的早年經歷。《三國志》本傳只講他由河東解縣的家鄉“亡命奔涿郡”,是個潛逃在外的罪徒。至於犯什麼案,則沒有交代。在元代話本《三國志平話》中卻增寫道“因本縣官員貪財好賄,便生怒惡,將縣令殺了,亡命逃遁,前往涿郡。” 此後更有關羽聞本縣令舅爺強佔民女為妾,“大怒,仗劍徑往縣署,殺尹並舅而逃”(清代梁章鉅《歸田瑣記》)的記載。《三國演義》的作者比較慎重,只借關羽之口含糊其辭。“因本處豪霸仗勢欺人,關某殺之,逃難江湖五六年矣“其實也是無中生有的捏造,往關羽臉上貼金。

關羽死後被一代代帝王所尊崇,享世人頂禮膜拜,其實他不配

至於關羽的戰功,《三國志》沒有記載關羽在討伐董卓時有何建樹,但《三國演義》裡卻鋪陳出一段他“溫酒斬華雄”的故事。這段故事是移花接木,華雄明明死於孫堅之手,與關羽何干?《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載孫堅與董卓軍“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袁紹的大將顏良倒確實死於關羽之手,當時顏良正在問人名號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被關羽偷襲殺了個措手不及:“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而文丑則是袁紹兵敗後為曹操的其他戰將殺死(事見《袁紹傳》),也與關羽無涉。

關羽死後被一代代帝王所尊崇,享世人頂禮膜拜,其實他不配

關羽的人品也不是特別出色。關羽降曹,《演義》為他增添了與曹操“三約”的內容。其實史書明載他是被曹操活捉的:“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這樣狼狽的處境哪裡有什麼條件好講?

至於“單刀赴會”的事情,主角也不是關羽,而是魯肅。《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講:“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吳書》詳細介紹此事過程:“肅欲與羽會語,諸將疑恐有變,議不可往。肅曰:‘今日之事,宜相開譬。劉備負國,是非未決,羽亦何敢重欲幹命?’,乃趨就羽。”可見是魯肅單刀與關羽赴會,後來卻相反寫成了關羽單刀赴會。

關羽死後被一代代帝王所尊崇,享世人頂禮膜拜,其實他不配

《三國演義》中極力描述關羽不近女色,而實際中的關羽並不是那麼回事。 本傳注引《蜀記》講關羽在為曹操攻打呂布所佔據的下邳時,曾向曹操提出想娶呂布部下秦宜祿的妻子。曹操當時同意了,在攻破城池之後,關羽又屢次向曹操請求迎娶的事情。曹操本就好色,懷疑此女子定有傾城之貌,於是親自前去探查,見那女人果然很美便反悔,自己留用。自此曹操與關羽之間就有了嫌隙。

關羽死後被一代代帝王所尊崇,享世人頂禮膜拜,其實他不配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由此可見,劉備與關羽張飛的確有著情同手足般的密切關係。所以,關羽生前的確是受到劉備的重視和重用。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把極重要的戰略要地用荊州交給關羽鎮守。關羽鎮守的荊州居長江上游,北可以進攻曹魏的襄樊,威脅許昌,東可順流而下,直達孫吳腹地,是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蜀若失去荊州,就被封閉在益州一隅。如此重要的位置交給關羽,可見劉備對關羽付託之重,信任之篤。然而,關羽卻有負重託。盲目自大根本不把孫權放在眼裡,與東吳交惡,昧於大勢,輕舉妄動。他的剛愎自用,最終導致了荊州失守,關羽自己也敗走麥城,為孫吳所擒殺,更使得蜀漢失去了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關羽死後被一代代帝王所尊崇,享世人頂禮膜拜,其實他不配

然而後世歷朝歷代對關羽推崇備至,甚至將其封神,全國各地處處可見香火興旺的關帝廟。百姓稱其為關聖人,關帝爺,武財神,其實關羽難副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