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博興貧困鎮逆襲成爲「中國廚都」 之道

博興縣興福鎮是全國最大的不鏽鋼廚房用品生產基地,長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鐵批發加工集散地。二十多年前,民營經濟的“興福現象”讓古鎮興福聞名於世。9月28日,“改革開放立潮頭 濱州奮進新徵程”第五屆全國網絡媒體濱州行採訪團探訪了這個素有“中國板材之鄉”、“中國廚都”之稱的魯北小鎮。


探秘博興貧困鎮逆襲成為“中國廚都” 之道

講解員向採訪團記者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綠雲灶


走進興福,原先路兩邊敲敲打打做廚具的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現代化的流水線。

興福鎮的廚具產業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前的興福鎮是遠近聞名的貧困鎮。1983年開始,興福鎮先是出現了幾個靠廚具加工業迅速致富的大戶,此後,一戶帶幾戶,幾戶帶一村,個體私營企業紅火發展起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破解設備差、技術落後、資金缺乏等因素,眾多家庭作坊式企業走上了由分散向自願聯合、規模發展之路。1991至1993年,興福鎮經濟每年以60%的速度遞增,農村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形成了“家庭啟動、市場牽動、小區帶動、政府推動”的社會經濟新機制,這也就是被各級領導、專家、學者、媒體概括的“興福現象”。如今,經過近30年的發展,興福鎮依託產業優勢,整合內外資源,深化政商互信,做強實體經濟,實現了規模由小到大、佈局由散到聚、民生由窮到富的華麗轉身。

在山東金佰特商用廚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偌大的車間只有幾十個工人在生產線上加工工件。記者近距離目睹了一張廚櫃門板的加工過程,一名工人按下按鈕,放入鋼板,其四個邊分別被折出不同尺寸樣式的凹槽,從放入原材料到取出用了不足1分鐘。“這個設備是從意大利引進的薩瓦尼尼折彎系統,一臺400多萬元,公司共引入了8臺。雖然在智能製造上投入了幾千萬,但產生的效果也顯而易見——生產效率是普通折彎機的6倍,產品的精細度也有了質的提升,企業用工大大減少。”金佰特商用廚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維業向記者介紹。


探秘博興貧困鎮逆襲成為“中國廚都” 之道

工人在生產線上加工工件


“這個綠雲灶是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爐頭採用預混技術,天然氣耗氣量比傳統爐灶節省50%,熱效率達到60%,比傳統灶具高1倍,爐頭工作噪音僅60分貝。另外智能顯示屏、獨立觀火孔、傾斜式直炮臺,是對普通灶臺的優化改進。”張維業告訴記者,目前控制綠雲灶的APP軟件已開發完畢,屆時通過手機就可以同時控制多臺設備,實現智能化、精準化控制。

山東金佰特商用廚具有限公司通過技改投入換來高生產效率和效益的模式,是興福鎮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歷史機遇,向綠色智造轉型的一個縮影。

記者瞭解到,在這片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現有商用廚具企業1732家,板材貿易及加工企業943家,從業人員近5萬人。廚具產業總產值佔到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板材產業總產值佔全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廚都”、“板材之鄉”和“會展名城”。得益於此,諸如“國家級廚具產品質量提升示範區”“全國重點鎮”“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鄉鎮”“中國產業集群經濟示範鎮”“山東省綜合實力十大領軍強鎮”“山東省最具投資潛力十佳鄉鎮”“山東省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鎮”“中國淘寶鎮”等殊榮也花落本土。

目前,興福鎮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歷史機遇,創建國家級廚具產品質量提升示範區,投資23億元籌建佔地1平方公里“中國·興福智慧廚都”中小企業孵化示範區,推動制定廚具行業團體標準,打造“中國智慧廚都 山東興福製造”品牌,推進板材產業智能化進程,助推產業融合發展,譜寫“新興福現象”的華麗樂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