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遙想當年,騎著快馬的士兵,穿過石泉古街,疾馳子午古道,將搏得美人一笑的荔枝送到長安。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石泉老街,這是一個有故事、有歷史的地方。這段全長1000米的古街,曾經商賈雲集、貿易繁忙

石泉老街位於陝西省石泉縣城南部,全長1千米,歷史上曾經是商賈雲集、繁榮富裕的商貿一條街,它見證過石泉的榮光。

近年來,按照傳歷史文脈,促四態融合的理念和保護文物,經過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建設,現在石泉老街變成了外美內秀、形神兼備、古韻猶存。

通過不懈努力,石泉老街和他的“老夥計們”,被打造成了漢江石泉古城4A級景區,接下來,石泉古城帶上他的“老夥計們”集體登臺亮相。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縣城老街

  縣城老街全長1千多米,老街古樸幽靜、青磚灰瓦、飛簷吊角、古樸悠然,古街居民生活愜意。

  夜幕來臨、燈光璀璨、美食飄香。

  色香俱全的美食,縣太爺的巡遊,漢朝女子的典雅,吸引著各地遊客們駐足欣賞。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江西會館

  江西會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角翹起、筒瓦蓋頂,門窗、斜撐、柁峰板上均刻有不同的花紋圖案。

  堂前門楣上有一箔金匾燙有“江西會館”四個金字,門口至今還懸掛著歷經多年風雨的的楹聯。

  “且把玉壺雀舌幾番吟到月浸字,不問石硯羊毫一樣染成煙雨景”很恰當的道出了這裡的人們步履從容、心平氣和,與人為善的生活境界。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禹王宮

  禹王宮,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座落於老街東門內,由前殿和後殿組成,前後相連,亭閣星羅密佈。

  前殿富麗堂皇,雕樑畫棟,精緻秀雅,古香古色,供奉有大禹神像。

  後殿東西山牆對稱開西式高窗,疊磚上施以花卉、挽花結帶等彩繪。

  整個建築群風格古樸典雅、氣勢不凡,顯得十分莊重和氣派!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東西城門

  石泉有東西南北古城門,保存完好的有東西兩座城樓。

  東門上矗立著三層八角寶塔形城樓,造型美觀、建築精巧,門頂上有“遠瞻金州”四個大字。

  西門與東門遙遙相對,門頂上的“秀挹西江”是清代乾隆年間知縣李照遠所題,描繪的是城西漢江的俊秀之美。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石泉縣衙

  石泉縣衙門牌雕樑畫棟,大門兩側書寫著一幅對聯。

  上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

  此聯出自清朝康熙年間河南內鄉縣衙高以永所撰,闡述了“官與民”“榮與辱”“得與失”的辯證關係,時時刻刻警示著後者勿忘初心!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縣博物館

  石泉博物館位於老街中段,根據館藏內容陳列布置為七個單元。其中不但有來自遠古先民的文明曙光,也有歷史人文、蠶桑發展的見證。不但有鬼谷子教授蘇秦、張儀學習的情景再現,也有子午古道溝通南北的相關介紹。不但有明清時期人口遷徙的數據資料,也有革命老區崢嶸歲月的展示,充分展現了石泉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和壯美史詩。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濱江公園

  濱江公園依江而建,整個園內四季常綠、景色宜人。

  站在江邊,既可欣賞漢江錦繡風光,又可散步棧道河堤,感受江風拂面。古韻悠長的文化牆,無數的碑刻書法,靜靜地輝映著小城的古雅之氣。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鬼谷子廣場

  石泉是鬼谷子隱居授徒的地方,是鬼谷子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一尊巨大的銅像就是鬼谷先生,只見他面容清瘦,俯覽漢江,眉宇之間透露著仙風道骨之氣。

  右手食指豎立、意在點化世人,左手託著一柄長卷,寓意著智慧的傳承。

  腳下石刻著他著名的《鬼谷子十三篇》, 廣場正中的對弈者,是他最得意的兩個弟子,蘇秦與張儀。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老街與“老夥計”變身石泉古城 這個4A級景區古韻猶存

 石上清泉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石泉因“城南石隙多泉,泉水徑流不息”而得名,石上清泉的石頭都是紅色的,當地人稱它為“紅石包”。

  它屬於丹霞地貌,這些紅色的砂礫岩層,受到了千百年來的風霜侵蝕形成了的這片美麗的紅石包,紅石包在古時候也是重要的碼頭

  華商記者 張建全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