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的事,有人變廢爲寶,從中看到了商機賺了錢

近年來,農作物秸稈成為農村面源汙染的新源頭。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際,總有大量的小麥、玉米等秸稈在田間焚燒,產生了大量濃重的煙霧,天空也變成了一片灰色。農作物秸稈焚燒後會產生資源的巨大浪費,不僅成為農村環境保護的瓶頸問題,甚至成為殃及城市環境的罪魁禍首,所以很多地方都禁止焚燒秸稈了。

你身邊的事,有人變廢為寶,從中看到了商機賺了錢

既然規定禁止在焚燒秸稈,根據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會產生7億多秸稈,那麼這些又是如何處理呢?

近兩年國家為了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對青山、綠水、藍天、大海的保護。所以取締了很多帶有汙染,不注重環保性子的工廠。(如煤,炭)採取了新能源再生綜合利用的方式來代替,進而出現了煤炭顆粒新產業鏈的誕生。那麼顆粒和農作物秸稈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聯繫呢?

你身邊的事,有人變廢為寶,從中看到了商機賺了錢

南方有位李先生,他從中看到了商機,隨後在當地政府的輔助下自辦了一家工廠。他以一頓農作物200-500元不等的價格從百姓手中收購,然後將這些農作物秸稈曬乾,之後在進行粉碎,最後通過機器改造生產出顆粒狀秸稈,在保障顆粒一定質量的情況下對外出售。這位李先生不僅在商機中賺了錢,也更為環境汙染減去了威脅。生物質顆粒是一種無汙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廣泛的物質,可以排洩和代謝的許多有機質。也是目前符合國家的環保標準。

你身邊的事,有人變廢為寶,從中看到了商機賺了錢

為了保護環境以及發展循環農業,節約飼料成本,2017年國家對農作物秸稈還有補貼,具體補貼額度和方式,由當地政府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