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張藝謀能拍出這樣的動作大片——《影》

只有張藝謀能拍出這樣的動作大片——《影》

張藝謀的動作大片《影》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張藝謀1980年代末開始蜚聲國際影壇,30餘年過去了,張藝謀還是中國的一線大導演,能一直保持這麼高的聲望,除了他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之外,還有就是他不斷在突破自己。不重複,每一部新片都能讓觀眾耳目一新,所以他的新作品總是能夠得到國內外的關注。

《影》定於9月30日正式公映,筆者在此前的北京首映禮上觀看了影片。觀影歸來,首先要說的是《影》從片名就叫人感到新奇,一個字的片名是張藝謀電影作品中最短的,再少的話,只能拼筆劃了。中國電影中一個字的片名都很少見,不是說不能起,只是一個字的片名並不容易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能說張藝謀這次開始有些任性了,沒有把重心放到照顧所有觀眾口味這個層面上考慮,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來拍電影,這樣的作品,首先是對得起自己了。

只有張藝謀能拍出這樣的動作大片——《影》

從張藝謀個人的作品序列來看,《影》主要有兩點突破——

第一點突破在於影像視覺,中國水墨風是影片的色彩基調,從佈景、道具、服裝等等的設計來看,都是黑色色調為主,王公大臣的朝服,軍人的盔甲、太極八卦圖的佈景,處處都是黑色兩色的設置。但這不是黑白電影,是一部標準的彩色電影,只是在佈景上傾向於黑白兩色。

遙想當年《英雄》中用到的黑色、紅色、白色、藍色的大色塊,這一次《影》是張藝謀對色彩運用特別含蓄的一次。從來不重複自己,是張藝謀一貫秉承的作風。

只有張藝謀能拍出這樣的動作大片——《影》

《影》的色彩雖然少,但突出了一種水墨畫的已經,影片的攝影極為精湛,每一幀畫面都好像是一幅水墨畫一般,演員就像是畫中人,能夠把中國風帶入電影並且製造這麼強烈的視覺風格,除了張藝謀,再無第二人了。

《影》中還有綠色的基調,影片中有一場王千源和鄧超在竹林中相遇的場景,竹林細雨,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竹林構成的翠綠的色彩基調,配合鄧超用簫來吹奏樂曲的已經,張藝謀成就了又一個精美的竹林電影場景。

只有張藝謀能拍出這樣的動作大片——《影》

第二點突破在於演員表演。張藝謀是一個很會指導演員演戲的導演,鞏俐演了《秋菊打官司》成為威尼斯電影節影后,葛優演了《活著》成為戛納影帝。所以,演張藝謀的電影,演員也是容易獲獎的。鄧超這次一人分飾兩角,都督子虞、影子替身境州,兩人性格截然不同,這對於演員就是極大的挑戰,鄧超幾乎是貢獻了一次最佳表演。兩個人的身份懸殊,境州只是扮演子虞都督,境州是個平民,完全聽命于都督指揮。鄧超為了塑造成功兩個角色,在體態和動作表情上都設計出兩套表演,甚至為了角色減肥40斤,他的表演,讓人相信銀幕上的就是兩個人,這一點尤為難得。

只有張藝謀能拍出這樣的動作大片——《影》

《影》中的演員基本是全員演技在線,這個很難得,同時也讓觀影的過程很舒服,可以欣賞的演員出色的演技。孫儷、關曉彤、鄭愷、王千源、王景春、吳磊、胡軍,這麼多演員,張藝謀居然都能把控得當,不過戲多戲少,都能給予演員很好的發揮空間,這樣的精彩的群戲表演,在之前張藝謀的電影中,也是沒看到過的。

說到底,電影還是要看故事情節的,《影》的故事曲折離奇,就情節的完備和縝密程度而言,是張藝謀動作大片中最好的一部。張藝謀講故事一直不喜歡把情節說透,比如《金陵十三釵》的片尾就是運送十三釵的開車緩緩開走,這是一種留白的方式。在《影》中也有這種方式,給予觀眾想象空間,用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式來結尾,這個結局,很張藝謀。所以說,像《影》這樣的動作大片,只有張藝謀能拍的出來。

崔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