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女子靠祖傳燜魚手藝蓋起500平大院,奧祕全在這盆40年的老湯


“我家燜魚是祖傳的,一天加工兩鍋,一鍋30斤!從上午9點開始,一直燉到下午4點,全憑了公公這盆加了美酒的40年的老湯子!”韓萍是亳州市古井鎮人,她結婚之後從公公婆婆手中接過祖傳的燜魚技術。公公老吳薄言寡語,是吳氏燜魚的第三代傳承人,年幼時腿被摔殘疾,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妻子自小一隻眼失明,他們靠燜魚為生,將兒女們養大成人。老吳兒子結婚時,也是靠著祖傳的燜魚手藝,蓋下了這套500多平方的大院。

圖為韓萍在將近500平米的大院裡洗魚。天矇矇亮,韓萍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河邊買魚。附近就有一條清清的小河,每天都有漁民打魚,然後在河邊出售。由於她是漁民的老顧客,也是比較大的客戶,她總能挑到個頭比較大的鯽魚,而且價格拿得也很便宜,每斤4塊錢。

7點鐘左右開始清洗魚,去鱗、去鰓,需要換4遍水。雖然活不太累,但是很費時間。清理乾淨之後,還要在魚身上掛麵粉,與平常我們吃到的糟魚、醋魚等,做法大不相同。據韓萍介紹,掛麵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可以使魚更好地入味,二是保證魚兒經過7個小時的小火燉燒,整條魚不散架。


8點鐘左右,下油鍋將魚過油炸。韓萍說,這一步要握好火侯,太老或者炸不透,都影響整體口感和味道。同時這一步驟也很危險,魚眼在熱油中會爆裂,一不小會就會濺到臉上和手臂上。隨後將炸好的魚撈出來晾一下。圖為韓萍在自家大院裡炸魚。

公公吳佔明是吳氏燜魚的第三代傳承人,他一瘸一拐地在院子裡的另一口地鍋裡擺放蔥姜和調味包。吳氏燜魚用的調味包是個秘密,經過反覆詢問,老吳才說出了調味包的集中香料,分別是八角、茴香、豆蔻等,再問就不說了。老吳把蔥墊在魚的下面,厚厚一層,他說這樣做,可以使蔥的香味更多地滲透到燜魚中。

一位開著車跑了300公里、慕名而來的小夥子,好奇地跑到後廚一探究竟,好奇地問這問那。老吳說:“這燜魚全憑這盆湯,每天在湯里加香醋和自家釀造的美酒,然後加到鍋裡,魚出鍋時再把湯盛出來濾乾淨放好,本來是百年的老湯子,但是上個60年代,因為饑荒都喝了,1980年,我又重新做起了燜魚生意,這盆湯,已經快40年了!”


老吳將老湯加入適量的美酒和香醋,倒入盛滿魚的鍋中。美酒的主要作用是去腥,而香醋可以將魚刺燜軟燜化。之後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細火慢燉,整個過程需要大約7個小時。

下午4點鐘左右,香噴噴帶著酸味的燜魚出鍋了。在出鍋的過程中,韓萍小心翼翼地用鏟子將魚一條條地撈出來。如果單獨用筷子夾的話,魚兒很容易會散開。

圖為燜好的魚,酥軟金黃,透出陣陣的香氣。

“這魚燜得又爛又香,一口一個,入口即化,不用吐刺啊!”城裡小夥專程驅車來到鎮上,品嚐當地赫赫有名的“吳氏燜魚”,邊吃邊讚不絕口:“這燜魚在城裡吃不到,入口即化,魚的香味混合著酸鮮味道,來得值!”老牛圖文。添加微頭條:西楚朗雨,更多美食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