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藝術博物館主辦的《天地之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掘出土商與西周玉器精品展》在北京藝術博物館萬壽閣西側展廳展出,為期三個月,展覽將持續到2013年7月20日。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本次展覽精選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珍藏的婦好墓、張家坡墓地、前掌大墓地出土玉器240件(套),是出土以來在北京的首次集中亮相,意在展示歷年考古發掘之心血,展示商周玉器之特色與關聯,以及中國自史前時期以來的玉器製作工藝傳統發展到商周時期達到成熟階段的藝術成就。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相伴巾幗——婦好墓出土玉器”是商代玉器的精華,體現了商王室用玉的特點。婦好是商朝第二十三代商王武丁王后的名字。她主持祭祀,參與國之大事,也是一位女將軍,曾領兵征伐四方。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婦好墓的規模不大,但墓室保存完好,隨葬品極其精美,隨葬器物共一千九百多件,其中與婦好生死相伴的七百五十五件玉器,將商代王族對玉器的偏好展現在世人面前。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這批玉器種類齊全,以功能而論,有璧、琮之類的禮器,戈、戚之類的儀仗器,各種動物題材的裝飾品,圓雕的藝術品,以及其它雜器,在展出中歸納為“玉之祭禮”、“玉之儀仗”、“玉之裝飾”、“玉之藝術”四個單元。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禮玉”為祭祀或禮儀活動中使用的玉器。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周禮》記述了六種玉製禮器——“璧、琮、圭、璋、璜、琥”,它們被稱為“六瑞”。在婦好的隨葬玉器中,可以看到璧、琮、圭、璋、璜、簋和盤,它們彰顯了婦好生前的榮耀與逝後的奢華。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玉製兵器並非實用器,通常作為出行儀仗,以彰顯身份,亦成為一種禮器。婦好墓出土的這類兵器有戈、戚、鉞、矛、大刀。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它們大多沒有使用痕跡,有些器身上還雕琢精美的紋飾。據甲骨文記載,婦好曾經多次帶兵出征,這些玉製兵器也是當時她作為統帥時的軍權象徵。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婦好墓出土的動物形玉飾中除少量具有濃重神話色彩的龍、虎頭怪鳥及鳳鳥外,大多為寫實性動物形象,如虎、象、牛、狗、鹿、羊、熊、兔、鸚鵡、魚等,這些動物形象造型生動逼真、因材施藝,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在造型上,它們是幾何線條與肖生形象並舉,片狀雕刻與立體表現同輝;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在表現對象上,它們既包括神秘的龍、怪鳥、高冠鳥等題材,又包括魚、鴨、鵝、雁等現實主義題材;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在裝飾元素上,捲雲紋(也稱之為羽紋)最為流行,它與各種題材的玉器匹配,據玉器的等級與裝飾面積而變化,呈現出或繁或簡,或完整或局部的樣式;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在表現技法上,雙鉤陰線之法成為主流,並輔之以單陰線、陽線、浮雕、鏤空等手法,特別是俏色工藝的運用,開此項技法之先河。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不僅僅是研究商代玉器文化的重要依據,也是探討殷人的生活習俗、服飾特點、觀念信仰、動物類型等問題的資料,因此,這些資料極具學術價值。作為反映上層社會審美取向的物質載體,婦好墓出土的玉器也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第二部分是“方國華章——晚商至西周時期前掌大墓地出土玉器”,前掌大墓地是商周時期薛國貴族的家族墓地,位於今天的山東境內。其出土玉器與中原地區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玉器十分相似,也有個別的玉器或為更早期的遺留物或地方傳統的延續。分為“方國之禮”、“方國之兵”、“方國美飾”三個單元。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墓葬中可見的玉質禮器仍然是出土玉器的重要內容之一,有琮、璜、璧、璋等。玉禮器與同時期中原地區相同,也向簡單化、小型化發展。前掌大墓地出土玉質兵器主要有斧、鉞、戈等。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前掌大墓地出土的玉質裝飾品小巧、精緻,以刻畫生動的動物造型為主,主要有魚、虎、龍、鳥、牛、蟬、兔、鹿、螳螂、蛙等。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前掌大墓地作為商代晚期玉器與西周早期玉器兼而有之的遺存,一方面體現出商與西周王朝的主流文化在方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西周玉器對商代玉器的繼承與發展。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因此,選擇這樣一個遺址的出土玉器與婦好墓、張家坡墓地出土玉器一併展出,體現了對商周玉器文化中方國用玉的關注以及對商周玉器關聯性的審視。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貴族靈物——張家坡墓地出土玉器”是西周玉器的一個縮影,分為“禮兵遺韻”、“飾玉繁多”、“葬玉特色”三個單元展示。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其呈現出這樣幾個特點:其一,璧、琮之類的玉禮器與戚、戈之類的玉儀仗器數量很少,體量漸趨小型化,玉戈等玉器甚至已成為服飾上的一種點綴。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其二,裝飾用玉所佔的比例很大,主要有玉笄之類的髮飾、玉玦之類的耳飾、作為項飾的玉串飾和作為胸腹飾的組玉佩等。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其中,組玉佩是頗具時代特色的服飾用玉,是周代貴族男女的常備之物。張家坡出土的組玉佩以玉璜為主要構件,間以各種玉管、玉珠、料珠之類的小件玉器或料器連綴而成。有時,其間也會夾雜著小玉戈、玉魚、玉鳥等動物造型的玉器。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展廳中也展出了一件三聯玉璜組玉佩,三件玉璜按大小由下而上間隔排列。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其三,喪葬用玉走向制度化。葬玉是指為保存屍體而隨葬的玉器,葬玉在張家坡出土的玉器中佔的比例不大,但葬玉由此開始走向制度化,併為戰國至漢代葬玉之發達奠定了基礎。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西周的葬玉有玉琀、玉握、玉魚形棺飾等,玉面幕亦為葬玉的一種,其縫綴在覆蓋於死者面部的軟質幎目上。玉器的形狀與五官中的某一部分相像,正面有紋飾,側面和背面有對鑽的小孔。這類玉器是西周玉器中新出現的一種器類。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張家坡墓地出土的玉器,年代跨度自西周早期至西周晚期,既呈現出西周玉器發展的粗略脈絡,也為研究西周時期的用玉製度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第四部分“精雕細琢——商至西周時期的玉器雕琢工藝”,分“制玉作坊”、“線的魅力”、“多樣技法”三個單元介紹了商至西周時期的玉器雕琢工藝之美。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商周時期玉器運用寫實與誇張的手法,輪廓簡練,重點突出人物、動物的頭部、眼睛和鼻子。大眼、大鼻、大嘴是此時人物、動物的特點。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紋飾雕刻技法主要有單陰線刻、雙陰線、陽線勾徹和斜刀工藝表現等。每一種圖案造型都是由上述基本形式加上鏤空、鑽孔、淺浮雕等構成。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商周時期玉器的禮器功用在祭祀、喪禮、朝聘等方面不斷加強,琢玉技術在不斷地提高,透雕、圓雕與俏色玉的出現使此期玉器的形制與種類更為豐富多彩,在我國玉器發展史上畫出了濃重的一筆。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商代玉器肅穆莊重,西周玉器樸實靈秀,其間的交融在方國玉器中得以體現。此展鮮明而具體地表現了附著在商至西周時期玉器上高超的工藝技術與精深的文化內涵,為觀眾深刻感悟和欣賞這兩個時代的玉器提供了契機。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自2011年以來,北京藝術博物館相繼推出了《神聖與精緻——良渚文化出土玉器精品展》和《時空穿越——紅山文化出土玉器精品展》,作為專題玉器展,它們不僅成為弘揚中國傳統玉文化的窗口,也構建起古代玉器學術研究的平臺。

天地之靈——社科院考古所商周玉器精品特展

如果說這兩個展覽展示了史前時期玉文化發展的巔峰之作,那麼,《天地之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出土商與西周玉器精品展》將把觀眾的視線拉近一些,呈現的是中國玉文化第二個高峰時期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