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未來向,一台小黑盒爲你準備好全世界的好音樂!

首次聽到AURALiC Aries G1這臺串流播放訊源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它是為誰設計的?是原先已經在使用VEGA等AURALiC設備的數字系統用家?還是普世的其它發燒友也可以選擇搭配?當轉過機器看到背後接口後,我才明白這次設計師的用意,AURALiC Aries G1是一臺面向大眾的作品,當售價公佈後這種認知就更加明確了。

HiFi未來向,一臺小黑盒為你準備好全世界的好音樂!

關於AURALiC聲韻

在數字音源領域中,AURALiC一直都是引領技術風潮的先行者之一,很早之前它們就推出了Aries、Aries mini等可以完全整合域內訊源與網路串流的機型。除了具備率先支持到DSD256等先進技術的硬件設計,AURALiC還第一次在軟件操作控制方面引入了自己的Lightning DS APP移動軟件,大大提升了系統的使用體驗和操作便利。

AURALiC是最早由兩位王姓老闆聯合創立於國內的高級音頻品牌,兩位王先生不僅都酷愛古典音樂及音頻鑑賞,同時還都是完美主義的奉行人。負責硬件開發的王先生因經常出沒於網絡論壇而被髮燒友熟悉的稱為“點總”,他出身音樂氛圍濃郁的家庭,自幼師從著名音樂家周廣仁先生研習鋼琴彈奏,後進入中國傳媒大學主修錄音藝術(Recording ART)並取得碩士學位,隨後在工作中多與像李小沛先生等錄音大師合作,是業界少見的在藝術修養與硬件設計方面兼有作為年輕設計師。

另一位王總在網路上則更出名一些,作為一名在大HOUSE的超豪華地下視聽室內擁有巨多旗艦YG音箱的熱心老燒,他也有一個被髮燒友所熟知的網名:“裴總”。“裴總”同樣是一位海歸人材,在海外學習畢業後他進入了一家精密度量衡設備製造企業從事運營與管理工作,在公關洽談與市場分析等方面有著豐富的見識。

十多年前,兩位愛樂人士偶遇在柏林音樂節,兩位少見的東方面孔擦出了基情的火花,關於音樂、喇叭、聲音…….“熱戀”下的二人很快就萌發了共同創建一家理想的,忠實於“真實音樂”的音響品牌,AURALiC聲韻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於2009年的北京。

HiFi未來向,一臺小黑盒為你準備好全世界的好音樂!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與AURALiC的旗艦機種G2相較,Aries G1的外形幾乎完全得到了傳承,遠觀與旗艦並無二致。但細究就會發現這臺機器要“樸素”很多,首先是G2全航空鋁切削出的貴价外殼被替換成了鋁板拼合方案,背部接口也取消了L-Link專用接口,這意味著它並不能通過擴展支持自家的LEO GX獨立原子時鐘,也不能用其連接自家的VEGA G2解碼。繼續深入剖析硬件,Aries G1與旗艦機型的差別就更多了,九段大體羅列如下:

1. 因為機器內部變壓器、電路板等組件的位置不同,G2的物理重心並不會位於機身正中,為了讓機器可以保持最佳避震,AURALiC通過計算機模擬計算出了G2的模擬重心位置,再通過機身內部配平與特別設計的彈簧腳釘重新讓機器的重心歸於正中。同時,特別設計的彈簧減震腳釘還採用了多種避震材料的複合,中間的不鏽鋼材質對中低頻震動有著極好的吸收而特別選用的橡膠材質則可以更好的吸收高頻震動。AURALiC Aries G1不具備以上配置。

2. 不管是G1還是G2均採用了超低噪音的線性電源並備有雙份,一份為處理器供電、另一份則為數字與模擬音頻線路供電。但區別是G2同時還具備有特別設計的物理隔離,通過線路上的物理設計讓不同線路間的電氣徹底隔離。熟悉物理隔離技術的發燒友一定不會對isolator陌生,這是一家澳洲的老牌資深電源處理品牌,早在多年前的第一代產品中,AURALiC就引入過這家澳洲品牌的物理隔離技術,但因為當時的技術限制,僅僅用在了USB供電部分。現在,通過不斷的研發與創新,AURALiC已經可以將這項特別的物理隔絕技術用在G2系列上,不管是USB還是其他數據傳輸線路上都有應用。這一技術目前G1系列暫不支持。

3. Aries G2除了強大的串流播放能力外,還具備內置存儲播放的能力,用戶可以選擇在機身內加裝硬盤來存儲各種音頻文件。目前G1系列暫不支持。

雖然AURALiC Aries G1與旗艦機種有這麼多的不同,但它扔保有亮點。比如G1沿襲了G2絕大部分的數字處理技術,比如完全版的AURALiC Tesla G2平臺,雙組72飛秒時鐘,以及為音頻電路專門設計的10uV低噪聲雙線性電源等等,這些AURALiC應用於旗艦串流訊源平臺的核心技術都得到了下放。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AURALiC Aries G1擁有遠超過目前同價位同類型產品的硬件配置。考慮到其遠低於G2的售價,以及對於通用品臺的適配,從外在來看目前的AURALiC Aries G1還是美好的,讓我們再來看看內在。

HiFi未來向,一臺小黑盒為你準備好全世界的好音樂!

關於一臺網路串流訊源的大腦

對於一臺網路串流訊源產品,除了需要擁有足夠優秀的硬件設計外,實際操控使用體驗是否良好,串流軟體功能的搭載或許會是更重要的。細數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網路串流訊源產品,撇開機器本體,能夠利用手中的移動設備不管是手機還是平板電腦來操作且擁有獨立好用穩定的APP支持,能夠支持基本的網路音樂在線軟件的控制與回放的,還是少之更少。

AURALiC從初代Aries上市開始就自行編寫著名的Lightning DS APP,多年過去後LDS經歷了從界面到功能等方面的多次重大升級改進,目前的版本已經非常易用且穩定,擁有目前同類型APP中最佳的使用體驗。不管是iPhone還是iPad,發燒友均可以通過App Store方便的下載到Lightning DS,現在的LDS可以輕鬆的幫你實現AURALiC家硬件的全功能控制、音樂播放與管理。目前所有的AURALiC網路串流訊源產品均為Roon Ready機種,都有內建這個Bridge軟件,利用Roon的強大功能來實現無限制的網路串流播放。當然,包括Tidal,Spotifly等APP一樣也是完美支持的,只要你是會員,擁有賬號及密碼就可以輕鬆通過AURALiC的設備來播放。

Lightning DS就像是AURALiC硬體的大腦,如果沒有它G1或許只能算是一臺非常普通的進階網路串流播放器,但有了它的加持後G1等機種就完全不同了,好用、功能強大、聲音優異,Lightning DS與Aries是一對最佳CP。

HiFi未來向,一臺小黑盒為你準備好全世界的好音樂!

徠卡,祿來?不,它更像飛思

最早的Aries被AURALiC定義為Bridge,想必設計師的原意就是希望把音樂文件與DAC通過Bridge串聯起來,不受任何干擾不加入任何雜訊原原本本無差別的傳輸。來到最新一代的G1,Aries在這方面依然保有優勢,將其加入系統開聲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乾淨、精準。乾淨,表現在整個背景的完整通透,聲底無雜訊。精準,音色質地的清晰,音像輪廓的完整準確,輕鬆的位置辨識能力以及各部分的分離度完好。

用九段喜歡的測試唱片《DALI CD Volume 4》的第七首,Musica Temprana樂隊演奏的《Misa Criolla》來試機,鼓聲敲響後的泛音真實且豐富,由近及遠的擴散感非常考驗機器的聲場再造能力,可以確認G1的背景非常乾淨且深邃,鼓聲飄散遠去後依然可以清晰感知,透明度很不錯。以九段的玩機經驗來看,這一點大體應該歸功於G1優秀的雙線性低噪聲線性電源吧,它對於機體雜訊的抑制能力體現無疑。繼續聆聽,鼓聲很緊湊,鼓皮震動由重變輕再到輕微的過程閉上眼睛感覺像是清晰的影像般被呈現出來,這種震動帶動著鼓內的空氣產生共鳴,同時伴隨著空間殘響,透過喇叭釋放出來乾脆又自然,這聲音很真。

再試聽第八首Zemtsov Viola Quartet四重奏《Verano Porteno》,此首四重奏最大的特點是四把都是中提琴,音色比起傳統四重奏中的小提琴來的更加潤澤,比起大提琴則顯得更加光澤明亮。在AURALiC Aries G1的驗一下,中提琴的真實琴音得到出色的還原,整把琴的聲線富有美妙的粘稠感、豐富的腔內共鳴亦是甜美,同時弓弦轉折間產生的豐富音色變化更是出神入化。聽者能夠享受到的是本真的錄音,很難察覺AURALiC Aries G1有把任何修飾加入音樂本身,這種寫實的聲音是非常美妙的,與相機一樣,G1並不會像徠卡、祿來一樣賦予照片以更多的色彩以烘托氛圍,它更像是一部極高分析力的飛思,保真寫實。

HiFi未來向,一臺小黑盒為你準備好全世界的好音樂!

藝多不壓身,技壓群雄

開頭九段羅列過AURALiC Aries G1沿襲自G2的部分技術亮點,這些亮點的作用在機器開聲後會一覽無遺。不管是從細節揭示能力,聲音平衡性,聲場的三維再造還是音色的自然方面,九段甚至感覺G1與G2的差距只存在於各方面的極端表現方面,或許在認真AB兩者時會有明顯的差別,但僅限於聆聽G1時依然覺得它的聲音足夠優秀。以Tdial上的DSD64版本小克萊伯《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為例,樂團強奏之後,木管悠悠地響起吹奏,慢板的導奏漸漸增強,AURALiC Aries G1把音樂的層次鋪陳得鬆弛而又富有力量。小克萊伯指揮的貝7是各版本中最受歡迎的,或許每一位古典音樂發燒友對其都不會陌生,或許都聽過無數場次,但在AURALiC Aries G1上面九段依然聽得興趣盎然、津津有味。

流暢的節拍在絲滑的音樂線條下滑行,音色悠揚而緻密,第一樂章從慢板的導奏進入快板,木管群相互呼應,旋律慢慢的開始鮮活,音色濃郁的木管開始變得清爽,交響樂團齊奏呼應木管的旋律,貝多芬的活力被徹底激活,AURALiC Aries G1把音樂無限的拉近到了現場,定音鼓的強奏,小克萊伯揮舞的指揮棒,用力敲打的定音鼓在快板的運行中變化起伏,G1真的不簡單,幾十年前的錄音依然煥發著徐徐生機,鮮活的回放自然而真實。在萬元+的這個價位做到這樣的表現實屬不易,技壓群雄的表現。

HiFi未來向,一臺小黑盒為你準備好全世界的好音樂!

能夠打敗AURALiC的只有AURALiC

富有感染力的聲音表現讓聽者興奮,適當控制下情緒讓理性重回高峰,AURALiC Aries G1確實表現出眾,它真的已經到了可以與大哥G2同臺競技的水平了嗎?是也不是。首先不管是聲音風格、基礎素質、使用體驗等方面G1都無限接近G2的表現,在日常的使用中九段不認為在這些方面兩者能有多麼巨大的差別。但如果將兩臺機器並列放在一起,做一下咱們發燒友們最喜歡的AB試聽,你就會發現他們還是有差距的,而且G2的聲音的天限會全方位的好過G1,不管是從基礎的三頻表現、極高頻的延展、空間殘響、細部的刻畫等等方面均是這樣,雖然這些在單獨試聽時是非常不容易感知的區別。考慮到G2還可以通過自家L-Link接口加持LEO GX獨立原子鐘、VEGA G2 DAC以及未來的升頻器等等設備,追求極致的用戶還是應該選這臺貴出萬元的旗艦作品。但如果你沒有AURALiC家的DAC,那售價低出萬元的G1或許會是同價位最具聲價比的選擇,至少在AURALiC沒有推出更新的作品之前會一直保持這種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