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神奈川50名勝之 “外國人墓地周遭”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市中區有一個觀光名地“山手町”,自幕府末期的1853年美國“黑船艦隊”來日,居住日本的外國人增多,山手町以及它的外緣一帶成了外國人定居地,英語稱"Yamate Bluff"或"TheBluff"。1861年幕府把堀川南側高臺的一部分,約6,000坪土地租出給各國做領事館用地,另租借一塊地(後“法領山地”,フランス山)給英國海軍。1863年幕府許可英、法兩國軍隊駐留法領山地,直至1875年。

山手的高臺1867年闢為住居區,外國居民的住宅、基督教學校等陸續建起。1879年該地區的管轄權由神奈川県移交橫濱區,1884年7月劃分為26個町。1899年7月17日因修改條約而廢除外國人居住區, 26個町統括成“山手町”。

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多數外國人移居神戶等地,山手町一帶外國居民銳減。這個地方卻因景觀情調異國而成為著名觀光地,景點之一就是“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培裡提督和佩裡登陸紀念碑(左下寫明由伊藤博文題字)

1853年培裡提督(Commodore Perry,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4艘美國軍艦從三浦半島久裡浜登陸,向幕府遞交美國總統菲爾莫爾簽署的國書,敲開鎖國的日本大門。次年1854年培裡再率7艘軍艦赴日,這次遠航中二等水兵羅伯特·威廉姆斯從高處落下摔死,培裡提督向幕府要求土地埋葬這名水兵,同時要求“看得見海”的土地給美國人專用的墓地。協議結果,幕府把橫浜村増徳院(現元町一丁目,1923年關東大地震中燒燬)的一部分撥給培裡提督。自此有了橫浜山手外國人墓地。

隨著日本對外開放,來日的外國人漸增,在日本死去的外國人同樣增多,增德院中有了日本人、外國人混葬一處的危險。1861年元町一側通用門付近被指定為外國人專用墓葬區域。1864年幕府與美、英、法、荷蘭各國公使締結《橫濱居留地備忘錄》,許可擴延墓地,1866年橫浜居留地改造以及賽馬場墓地契約成立,外國人墓地基本形成現在的規模。

明治維新後的1869年(明治2年),外務省書面通知各國領事,“仍像以往一樣無償租借外國人墓地,但今後請各國領事團各自負擔維持和修理經費。”1870年各國領事團成立管理委員會,接管了外國人墓地。1900年4月,橫浜外國人墓地管理委員會法人化為財團法人,2013年1月再成公益財團法人。從管理委員會到公益財團法人,150年的歲月悄然過去。

墓地為什麼成了觀光景點?

“公益財團法人外國人墓地”負責人回答了這個問題。

大約1970年代吧,墓地還只是純粹的外國人的墓地,維持管理費用成了問題。有大約80%的墓地居民的家人無法聯繫上,而為了防止墓地繼續老朽,又必須不斷修繕墓地。當時雖是“財團法人”管理下,但經費都由各位理事搞活動籌得。這種狀況下向遊客公開的提議浮出水面。

當時有不少人反對向遊客開放。意見之一,“既然80%的墓葬聯絡不上家人,那乾脆取消這塊墓地不好嗎?”這塊墓地安睡著眾多對日本文化有過莫大貢獻的外國偉人,它是墓地,也是歷史遺蹟,毫無疑問保存價值極高。當時的報紙《神奈川新聞》的“讀者一角”就開放還是不開放爭論得很厲害,因為“世上有對墓地感興趣的人”所以贊成,“你要是墓地居民的家人你會怎麼想?”所以反對。後來折衷,決定只在週末和節假日對外開放。

外國人墓地4900餘人的居民來自40多個國家,宗教信仰不同,墓室、墓碑各式各樣,猶太教、大衛王用六芒星、燭臺裝飾,伊斯蘭教的話會鑿上可蘭經文。也受過日本文化洗禮的人採用日式墓葬,刻上誡名。而來外國人墓地的訪客各種年齡段都有,走出墓地,他們說,“墓地文化內涵豐富,感受頗多”。

這裡是外國人墓地,如果是日本人則必須是外國人配偶,或者有血緣關係才能葬在這裡,純日本家族的不被許可成為這裡的居民。

(注:日本法律不禁止土葬,但規定必須葬在墓葬地裡。寺廟不接受土葬;鄉下自己買塊地當墓地,使用用途要地方政府審批 — 所以近年事實上沒有了土葬。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允許土葬,但必須是信徒。外國人墓地接受土葬,目前尚有少許空地接納新居民。)

走進外國人墓地

我在橫濱住了很多年,搬離橫濱數年後,上週末第一次踏進墓園。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外國人墓地”大門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碑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資料館中的耶穌像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生麥事件犧牲者墓地

生麥事件,是一件發生於日本武藏國橘樹郡生麥村(現橫濱市鶴見區)的武士砍殺外國人事件。1862年9月14日,四個英國人在生麥村的東海道上騎馬走,其中有往返橫濱和上海的商人查理斯·理察遜(Charles Lennox Richardson)、他的店員克拉克(Clark)、以及一對住在香港的英國商人馬歇爾(Marshall)夫妻。在路上,一行遇到向幕府傳達朝廷攘夷旨意的薩摩藩藩主監護人島津久光和他的700人儀仗隊。儀仗隊站滿了整條道路。按照慣例,平民如遇大名儀仗隊,須下跪及退讓,可是四個英國人無論如何也不肯,而這被認為是對大名的無禮行為。其間,馬歇爾夫人的馬突然受驚衝入儀仗隊,島津衛隊的奈良原喜立刻拔出了刀砍傷了查理斯,緊接著上來的衛隊殺死了他,重傷了克拉克和馬歇爾。查理斯死後下葬橫濱外國人公墓,日後其墳墓兩旁成了克拉克和馬歇爾的墳墓。此事件在日本的西方社群裡引起了恐慌,許多西方商人要求自己國家對日本作出懲罰性行為。該事件最終導致7艘英國軍艦炮轟鹿兒島,史稱薩英戰爭。——Wikipedia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井土ヶ谷事件被害者之墓

J.J.Henri.Camus:生前是駐留日本的法國少尉。1863年10月14,Camus與兩位同僚騎馬前往井土ヶ谷村,快到時遭兩名日本浪人襲擊,Camus當場慘死,兩名同僚逃走。兇手未能落網。幕府當時圖謀將已經開港的橫濱港封港,貿易轉移到長崎和函館,於是藉口封港交涉派外交奉行(外交官)池田長髮率使團於12月25日搭乘法國軍艦前往法國。交涉結果,不僅封港目的未達成,還被迫同意井土ヶ谷村一案賠償Camus父親35000美金,同時簽署了保障法國船艦安全通過下關海峽、減少進口關稅的合約。池田長髮一行回日本後被幕府處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Edmund Morel

Edmund Morel:日本第一條鐵道總建築師。勞累過度離世後不久鐵路開通。死後12小時夫人追隨其後永眠。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Henry J.Black

Henry J.Black:澳大利亞出生的落語家,1879年在橫濱第一次登臺演出。1893年入籍日本國。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聖母像由聖約瑟夫(男子)學院獻立(2000年8月)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James Favre Brandt

瑞士鐘錶商人 James Favre Brandt(1841〜1923)的墓碑。關東大地震中死於輕井澤,他的妻子和5個孩子早於他離世。墓碑上刻有夫妻倆的名字。EPOUSE 是妻子的意思。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墓碑用俄文刻寫。俄羅斯的十字架形狀不同其他。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Nathan Brown:1879年完成第一部日譯《新約聖經》。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John Carey Hall:駐日橫濱總領事。歸國後去世,留遺言送回這裡與妻子團聚。千山萬水,一絲情纏,不滅,難捨。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文學大家中島敦的詩碑。

橫濱著名景點:外國人墓地

ジョン・シコシここに眠る

數奇なる運命のもと

ハンガリーに生れ 日本に死す

秀でたる素質とたゆまざる努力と

意志の人

與えることのみにて求めることなかりし人

その碧き瞳 優しき聲音

強き腕よ

ああ 我亡きあと此の稀なる人を

かくも切なく偲ぶ者のおらんや

糸恵

這個叫“糸恵”的人,是逝者的妻吧。

“那藍色的瞳 優雅的聲音

有力的膀臂

啊 在我離世之後

再不會有人 如此苦痛地思念

這樣一個 世間難有的人兒”

沒有裝飾的思念。

思念,又何須裝飾。

它是這裡和那裡 唯一的通道。

(部分照片來自網絡)

-------------------

撰文: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