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國家高新區建設30週年。對於崑山來說,更值得銘記的是,今年也是崑山走出舉世矚目的那一條“崑山之路”的30週年。

1988年7月22日,時為人民日報記者陳健、新華社記者趙明聯合採寫的《自費開發——記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長篇通訊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並配發了《崑山之路三評》評論員文章,對崑山自費開發、艱苦創業,堅持走“富規劃、窮開發”之路進行了深入報道。“崑山之路”由此而來並在全國叫響。

“崑山之路”最寶貴的經驗在於:不是安之若素、坐等機遇,而是敢想敢幹、敢闖敢試。30年來,崑山一直是江蘇改革開放的“探路先鋒”,“崑山之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自信。

發展沒有止境,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在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作為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一極、崑山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崑山高新區敢為人先,探索走出了一條登高望遠、攻堅克難、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與時俱進的新“崑山之路”。迎來產業鏈和創新鏈“雙鏈融合”新機遇的崑山高新區,正在以只爭朝夕的幹勁,以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的發展新篇章。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創業:篳路藍縷啟山林

回顧崑山高新區的發展歷史,從萌芽到發展壯大,一次次騰飛,都值得銘記。

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全國千強鎮之首——玉山鎮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歷經“火炬”起步、“星火”發展、“兩鎮”合併、全面振興、“升級”騰飛以及入圍“蘇南”(“8+1”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陣營)等過程。

“火炬”起步:1992年6月至1994年4月,是園區創建、改革開放、破繭而出的階段。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談話給新一輪解放思想、發展外向型經濟注入了強勁的活力。是年,中央決定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列入國家開發區行列。在這樣的背景下,原城北、玉山兩鎮順勢而上,立足外向突破,開發建設園區。1992年6月,原城北鎮建立崑山市城北火炬開發區。

“星火”發展:1994年4月至2000年8月,是拓展提升、逐步升格、初步發展的階段。1994年4月,崑山市政府批准成立崑山星火技術密集區;1994年7月,經江蘇省科委批准升格為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1994年9月,國家科委發文批准升格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易名為崑山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

“兩鎮”合併:2000年8月至2006年4月,是區劃調整、探索嘗試、穩步發展的階段。進入新世紀,崑山以“深化技術創新,提高競爭能力”為著力點,努力改變以代工企業為主的相對單一的工業結構,探索發展創新型經濟,培育特色產業基地,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經濟轉型。2000年8月,城北、玉山兩鎮合併,組建新的玉山鎮。先後設立崑山高科技工業園、崑山吳淞江工業園、崑山民營科技工業園。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全面振興:2006年4月至2010年9月,是園區整合、資源優化、加速發展的階段。2006年4月,江蘇省政府發文批准,崑山市吳淞江工業園與崑山高科技工業園合併,建立江蘇崑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2006年6月,經國家發改委核准崑山高新區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定名為“江蘇崑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崑山高新區)。2006年10月,國家統計局在浙江杭州蕭山區舉行全國強鎮論壇,崑山市玉山鎮躍居千強鎮排名榜首,成為“華夏第一鎮”。

升級騰飛:2010年9月至2014年11月,是進入國家隊、區鎮合一、提升發展的階段。2010年9月,國務院發文同意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批准面積7.86平方公里。2012年2月,崑山高新區和玉山鎮實行“區鎮合一、以區為主”的管理體制,設置“二辦一部六局”及監察室、總工會等機構,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進增長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產業結構向高端化攀升,全力打造崑山經濟發展的升級版。

入圍“蘇南”:2014年10月至今,是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提質發展的階段。2014年10月,入圍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陣營。2015年3月,崑山陽澄湖科技園啟動實質性運作,全力打造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崑山核心區。2017年,崑山杜克智谷小鎮入選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與中科曙光合作,首期投資超100億元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基地項目落戶,進一步做大做強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三大支柱產業。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發展:有志者事竟成

位於崑山高新區的昇印光電(崑山)有限公司,掌握著同行業最尖端的技術。總經理高育龍隨手拿起辦公桌上的一些樣品,饒有興致地介紹:“我手裡的這款手機蓋板,它的Logo不是平面的,而是懸空的,還能實現投影效果。”看似普通的薄膜,可在塑料上實現金屬光澤和漸變等效果,手機後蓋變得炫酷靚麗,已應用在80%的國產手機上。

“作為嵌入式納米材料印刷技術的發明者,昇印光電還在不斷創造新的技術應用,引領行業新方向。”話語之中,透出企業對未來發展的胸有成竹,而這份自信源於他們對創新的不懈追求、對人才的如飢似渴。作為我國微納印刷領域的頂級專家,高育龍無疑是企業的技術“大拿”,自主研發嵌入式納米材料印刷技術,實現了全球最小的2微米寬度導電線路的大面積加法印刷,目前企業開發的多種柔性印刷電子類器件都用了這項創新技術。

“企業最接近市場,組織資源、融通創新能力是驚人的,由此爆發出的創新潛力也是無窮的。”正如高育龍所說,昇印光電規模雖然不大,但擁有核心技術,這是企業做大做強、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從註冊成立到高速增長,昇印光電用了不足三年的時間,今年將實現產值4億元,是2017年產值的20倍左右。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在崑山高新區,像昇印光電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這些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園區創新創業的主力軍。比如,丘鈦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攝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出貨量均跨進國內前三甲;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的柔性技術及產品開發水平與世界同步,OLED面板出貨量大幅提升,穩居全國第一;用於視神經保護的創新型小核酸藥物完成國內首例受試者給藥,另有50多個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園區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超150家、各類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50項。

從“跟跑”到“領跑”,崑山高新區加快實現從應用技術創新向基礎技術、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創新轉變,從跟隨、模仿式創新向源頭、引領式創新躍升。目前,園區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為62.7%、63.4%,形成“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分工協作、競相發展的生動格局。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如今的崑山高新區已實現了從“產業集聚人才”向“人才引領產業”的轉型。目前,園區擁有“千人計劃”人才38名,佔到崑山全市的近1/3,崑山全市5個“萬人計劃”人才全在高新區。

人才乘著東風“行船”,企業走上創新“前臺”,創新“盆景”連成產業“風景”。值得一提的是,崑山高新區以高質量項目夯實“底盤”,成績斐然。其中,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啟動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超100億元,打造年產100萬臺安全可控高性能服務器的生產基地;與南京大學、陝西延長石油集團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簽約,共建“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中心”;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協鑫集團合作,總投資約310億元的功率射頻半導體產業創新基地項目“花落”崑山高新區。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未來:改革創新砥礪行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自建設以來,崑山高新區就圍繞前瞻高端產業進行佈局,重點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首期投資超100億元的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基地項目啟動建設,250億元富士康集團一攬子投資計劃全力推進,投資310億元的功率射頻半導體產業創新基地項目正式簽約,推動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成為千億級規模產業。作為戰略產業的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形成小核酸、創新藥物、醫療器械和生物材料共同發展的格局,入選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基地和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中科新蘊鐵蛋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落地,瑞博夸克完成小核酸藥物國內首例臨床試驗,澤璟國內首創蛋白質新藥進入臨床研究,力爭早日實現匯聚百家企業、達到百億產值的“雙百”目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聚了芬蘭通力、德國庫卡、意大利柯馬等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相關企業超200家,構建了涵蓋關鍵部件製造、技術軟件支持、系統集成服務的機器人全產業鏈,年產值超300億元。

今年上半年,崑山高新區的發展實現開門紅。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穩”是今年以來崑山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0億元、工業總產值573.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8%、5.6%、11.3%,稅收佔比94.2%。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日前,在東京舉辦“科創之城”中國崑山(東京)產業投資推介會,以開放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天,簽約產業投資項目28個,計劃總投資約116億元。

不改變舊的產業結構,就無法登上高質量發展的巨輪。崑山高新區狠抓一批高端項目、一批專家團隊、一批創新載體,全力打造光電、半導體、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四大高端產業。

崑山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在柔性技術及產品開發水平上與世界同步,上半年OLED面板出貨量大幅提升,穩居全國第一。從崑山市層面來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4.55件。

今年7月,在崑山創業週期間,21場特色活動接續開展,崑山放眼全球廣納英才,出臺一系列人才發展改革事項、激勵政策和服務舉措,構建了更加優越、更有磁力的創新創業生態。

目前,崑山集聚了115名中央“千人計劃”和“萬人計劃”人才、120個省“雙創”人才團隊、600多個蘇州和崑山市級人才、團隊。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6月15日,2018崑山融入上海合作發展推介會舉行,崑山市、嘉定區、青浦區、松江區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虹橋商務區“4+2”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實踐聯盟成立,66個合作項目簽約落地。

5月21日,蘇州市與上海市嘉定區共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構建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隨後,蘇州市與上海市青浦區簽訂區域聯動發展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進青浦區與崑山市、吳江區在規劃佈局、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開展戰略協作。

“惟有創新,才能爭先。作為崑山改革開放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和前沿陣地,崑山高新區以‘高’立意,以‘新’作筆,描繪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崑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管鳳良表示,下一步,崑山高新區將圍繞爭先進位,打造一流創新型特色園區這一目標,以杜克大學為支撐,凸顯杜克智谷小鎮特色,推進陽澄湖科技園機制重塑、資源重構、涅槃重生,打造成為100平方公里左右,科創品牌最靚、創新要素最全、轉化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核心區;構建高端先導的產業格局,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三大支柱產業,培育自主可控的未來產業體系;集成系統全面的創新要素,打造引領發展的人才高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科創翅膀”。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敢想敢幹,崑山高新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崑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