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首日破發一度大跌5%,馬雲馬化騰增持仍回天乏力

7月9日,小米正式在香港敲鐘上市。盤面上,小米以16.6港元開盤,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2.35%。今日上午,盤中一度跌超5%,而恆生指數大漲1.42%。截至發稿,小米報16.74港元/股,跌1.53%。

小米上市首日破發一度大跌5%,馬雲馬化騰增持仍迴天乏力

但此次下跌似乎有跡可循。6日小米在聯交所公佈的IPO發售價及認購結果顯示,其發售價定在發行價區間(17-22港元/股)的下限——17港元/股,對應市值也處於預計區間的下限——3803.94億港元(合約484.73億美元)。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雖有李嘉誠、馬雲、馬化騰等大佬加持,但小米超額認購倍數不到10倍,與當初平安好醫生超650倍、閱文集團超620倍的認購火爆相比十分冷淡。

此外小米場外暗盤價格並不樂觀。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有機構投資者在暗盤交易中僅給出了15.4港元/股的價格。多位分析師表示,受整體行情下跌影響,不排除小米首日掛牌跌破招股價格的可能。而此前自稱“米粉”的國金證券分析師唐川也給出了小米減持評級,12個月目標價16港元。

對於開盤即破發,小米集團CFO周受資在今日稱,香港市場近期以來表現不好,不只是發生在小米身上,很多股票的情況令人失望。

小米創始人兼CEO

雷軍則早早給“韭菜”們打了一劑預防針,似乎早有預感。昨日雷軍在給員工發佈的公開信中稱,“上市從來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奮鬥不是為了上市,我們上市是為了更好地奮鬥。”

雷軍繼而鼓勵,雖然小米發行價是此前演詢價的區間下限,但這依然是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而且是香港資本市場第一家“同股不同權”創新試點。

今日致辭中,雷軍再次打雞血,“全球資本市場風雲變化,感謝十多萬投資者在此刻真金白銀支持小米,包括李嘉誠、馬雲、馬化騰先生等等。儘管大勢不好,但我堅信好的公司依然能脫穎而出。”

小米上市首日破發一度大跌5%,馬雲馬化騰增持仍迴天乏力

雷軍在敲鐘儀式上 圖片來源:新浪科技

不過京東CEO劉強東似乎更有“預見”,昨日即為小米發行價站臺。劉強東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要向雷軍學習,做到讓股民賺錢才是牛逼的事情,去股市割韭菜的沒有資格成為企業家。

割不割韭菜尚無定論,破發卻是事實。彭博社此前報道稱,儘管暗盤出價並不等同於交易價格,但這些情況表明,在近幾年全球規模最大、最受期待的IPO之一即將到來之際,市場的悲觀情緒正在升溫。

如果小米股價在IPO首日下跌6.9%,持有F-1輪優先股的投資者可能虧損;如果股價下跌達到17.2%,那麼另一批股票,即F-2輪優先股的購買者也將虧損。

回頭看,真如小米官方解釋的市場表現不佳導致小米上市即破發?事實並非如此。

小米此前公佈的招股書顯示,其2017年營收達1146億元,營收業務分為4塊,按營收佔比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智能手機、物聯網(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及其他。

有意思的是,雷軍宣稱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互聯網業務營收佔比尚不到10%。大頭仍來自手機硬件業務,且互聯網業務對手機業務增長依賴極為嚴重。

數據顯示,2017年小米手機營收806億元,增長近90%,佔總收入的比例為70.3%;其次是IoT與生活消費產品,2017年營收234億,增長近翻倍。兩者相加,硬件業務佔營收比例高達90%。

這與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定位相去甚遠。

此外,小米的研發投入不足,這對於想要國際化的小米極為不利。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1-3月,小米研發費用分別為15.12億元、21.04億元、31.51億元和11.04億元,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2.26%、3.07%、2.75%和3.21%。

這個比例不僅低於美的、格力等硬件企業的研發投入,且與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相差甚大。

最直觀的例子是,小米在IPO前夕的本月2日,被專利權人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並被索賠5000萬元。原告訴稱,涉案專利可應用於WCDMA、TD-SCMDA、HSPA和LTE技術,涉及多項3GPP標準,涉及小米5X、小米Max2、小米Note3等12種小米系列手機。

此前,小米與酷派的專利案也引起關注,酷派在5月舉行的發佈會中稱,已將小米訴至深圳中院和南京中院,目前有7個案件立案,涉及4項有效專利和8款手機產品。

在國外小米境遇更糟。2014年12月,小米由於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等8項專利,其產品在印度一度禁售;隨後在美國,小米又被專利流氓 Blue Spike盯上,慘遭敗訴;目前小米又打算在歐洲攻城略地,專利儲備不足的它很可能成為又一些公司的肥肉。

發佈小米note2時,梁朝偉“一面科技,一面藝術”的廣告語令人印象深刻。如今看來,再好的代言人、再響的slogan,也掩蓋不了小米的硬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