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如何實現快速增長變成財富500強?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對外公佈,在這場全球範圍的企業較量中,中國面孔不佔少數,其中從互聯網公司的維度來看,京東(35.51,-1.37,-3.71%)、阿里、騰訊則分列前三。

具體排名上,今年京東在榜單中位列181位,較去年大幅提升了80位,在共同入榜的互聯網公司當中位居第三,僅次於亞馬遜(1813.7,0.73,0.04%)和谷歌(1184.91,-2.05,-0.17%)母公司。去年剛剛上榜的阿里巴巴(187.25,-0.09,-0.05%)、騰訊則分別提升至300位和331位。

在外界看來,或許非常詫異京東竟然排在“AT”前面,但實際上,這卻早在意料之中。因為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實力的評判,往往是根據其對行業以及產業鏈的影響力而決定。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比較能集中體現一家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也由此成為發達國家評判企業的核心標準。

同時有分析師指出,財富一直以營收作為衡量500強的唯一標準,是因為它是一個能夠穿越經濟週期的恆定指標。在足夠長的經濟週期裡,收入將和利潤呈現螺旋式的增長變化。

而從主營業務收入上來看,京東在2017年達到了3623億元,遠遠高於阿里2502億元和騰訊的2377億元。同時,一直因虧損而遭詬病的京東也在2017年實現了全年盈利,這對京東而言,無疑是一個重要里程碑。

做了14年電商的京東,前期在一片質疑聲中堅持自建物流,也由此構建起一道競爭對手難以逾越的壁壘。現如今,依託這套覆蓋電商全鏈條的自營體系,京東開始進入收穫期,體量上的優勢正逐步演變為盈利。

與此同時,隨著無界零售戰略的提出,京東也開始從單一的電商平臺向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角色邁進。

下“笨功夫”的京東

今年3月,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將京東的價值觀全面升級為“T型文化”——即“正道成功”、“客戶為先”和“只做第一”。

對於任何一家成規模的企業而言,組織管理都是一項極為重要的考驗。而京東的員工總數已超過16萬,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衝在一線的快遞員。

但是,憑藉“正道成功”的理念,劉強東帶領京東從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且樹下了“品質”、“高效”的良好口碑。這次價值觀升級,則是京東在戰略轉型變革的深水區中,希望再次以價值觀為引領,進行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的全面升級。

回顧京東的發展史,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判斷成為這家企業成功的關鍵。

京東自2007年開始決定自建物流,彼時,質疑聲四起。自建物流、拓展全品類自營商品是被很多互聯網企業迴避的“重資產”的模式,這些不僅需要時間的積累,還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更為重要的是,重資產模式意味著短期內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反映在財報上則是連年虧損。

然而,在劉強東的邏輯裡,只有下“笨功夫”自建物流,才能確保整個供應鏈高效高質量運轉,才能確保為用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頂著質疑扛著非議,從2007年到2017年4月宣佈成立京東物流集團,京東用整整十年打造出一個高效運轉的物流體系。也是憑藉這套自營物流,京東成功地將物流成本(對比社會化物流)降低了50%以上,流通效率(對比社會化流通)提升了70%以上。

現在公司實現盈利,並位列中國 互聯網企業第一,京東用成績向外界和投資人證明了自己,同時,也讓京東的價值觀變得更加夯實。

從開放賦能到“無界”時代

2017年,京東對零售未來趨勢做出終極判斷,即無界零售。那是一幅“場景無限、貨物無邊、人企無間”的無界圖景,而京東將通過積木模塊的方式對外賦能,成為“零售+零售基礎設施“的服務商。

在這過程中,開放、賦能成為京東戰略的關鍵詞。劉強東曾經談到,未來十年,京東一定且必須要做成的事情就是:通過以技術驅動的供應鏈服務,服務全球的消費者和品牌商,通過降低社會化成本、提升人們的美好生活水平。

京東電商業務的高歌猛進離不開物流基礎的支撐,現在,京東希望將過去十餘年積累的基礎設施、管理經驗、專業技術向社會全面開放,成為社會供應鏈的基礎設施。

具體而言,京東物流可通過智能化佈局的倉配物流網絡,為其他商家提供包括倉儲、運輸、配送、客服、售後的正逆向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快遞、快運、大件、冷鏈、跨境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務,以及物流雲、物流數據、雲倉等物流科技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京東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 截止目前,京東物流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超過500個大型倉庫,運營了14個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物流基礎設施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

此外,京東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網絡已實現大陸行政區縣100%覆蓋,自營配送服務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90%以上的訂單24小時送達。

在劉強東看來,無界零售的概念雖然比較寬泛,但是核心只有兩點,即供應鏈和消費者。而物流是供應鏈的最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京東對外輸出供應鏈服務的關鍵。

劉強東表示,無界零售從後端來講,就是供應鏈一體化,把供應鏈和產品、庫存、貨物全部升級成一個系統,減少品牌商的操作難度;而從前端來講,無界零售的核心就是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消費的需求。

在劉強東的願景裡,京東的未來將是一家服務型的企業,通過對未來零售基礎設施的搭建,提供融合電商、物流、技術、金融、保險的供應鏈服務,從而提升整個零售環節的效率和體驗。

不斷擴大的全球“朋友圈”

談及京東的“無界零售”,外界總會將其與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對比。不可否認的是,二者都是從電商業務出發,所以在圍繞“零售”開展業務時,產生競爭也是必然的。

從公司體量上來看,阿里巴巴確實大於京東,但面對未來的零售業態時,二者的起跑線並無太大差異。不僅如此,若從供應鏈服務的角度,京東更是佔於上風。

當下,業內在對比騰訊、阿里的時候,通常會拿二者的“生態”進行對比,但實際上,京東在近些年的發展中,也已經慢慢勾勒出了自己的生態版圖,並且還在不斷擴充“朋友圈”。

以今年京東618全球購物節為例,除了自有平臺外,京東還在微信和手機QQ上累計上線了23種不同類型近300個社交互動玩法,參與人次突破3.6億;在線下,京東與超過50萬家線下門店進行了聯手,其中不僅包括京東便利店、京東家電專賣店、京東之家、京東母嬰店、7FRESH等,還有大量第三方合作伙伴的超市、便利店。

而在京東到家平臺上,沃爾瑪(88.06,0.34,0.39%)618當天的銷售額達去年同期4倍;永輝超市銷售額達去年同期5倍;步步高銷售額環比達2.6倍;世紀聯華銷售額達去年同期7倍。

對於京東來說,今年的618是一次真正意義上面向無界零售基礎設施的“大閱兵”。其中,騰訊、沃爾瑪、永輝、步步高、世紀聯華,以及眾多的品牌合作方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京東還已獲得Google 5.5億美元的投資。未來,雙方將在包括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在內的全球多個地區合作開發零售解決方案。毋庸置疑,得到谷歌的技術加持後,京東現有的供應鏈和物流能力將得到跨越式的提升。

亞馬遜有個著名的飛輪理論,是指不同業務環節進行相互拉動,從而使整個公司形成良性循環,不斷髮展。如今,京東的業務矩陣也已顯現出這樣的“飛輪效應”:優質的物流服務——電商業務增長——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賦能更多零售商,最終推動物流發展。

而騰訊、沃爾瑪、谷歌等戰略投資者,則將與京東一起形成“無界零售”的生態聯盟。騰訊的流量、沃爾瑪的供應鏈、谷歌的技術,藉助不同“朋友”的不同力量,京東的價值也會不斷放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