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位於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面包磚。以後景德、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在的補修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臺。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這裡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乾燥,冬夏溫差大,冬季風沙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古城歷史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並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美麗平遙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佔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於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於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築佈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佈。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牆段於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餘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晉商”的發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後,“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後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裡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明清時期古代縣城的原型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牆、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築風格建立起來的。現在城牆及城內建築均保持著14 —18世紀的歷史風貌。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誌著中國近代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商業和金融機體中生成。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日升昌 票號的誕生地 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 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 運銷帶來鉅額現銀的解運業務,於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 票號匯兌 便應運而生。 道光四年 公元1824年 ,就在平遙西大街 ,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 “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後,在山東 、河南、 遼寧 、江蘇等省先後設立分支機構 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 新加坡 、俄羅斯等國家 。當時,在“ 日升昌 ”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裡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城內概況

滄桑的古城平遙古城的交通脈絡由縱橫交錯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構成。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南大街為平遙古城的中軸線,北起東、西大街銜接處,南到大東門(迎燻門),以古市樓貫穿南北,街道兩旁,老字號與傳統名店鋪林立,是最為繁盛的傳統商業街,清朝時期南大街控制著全國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機構。被譽為中國的“華爾滋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門(鳳儀門)、東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東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誕生於古城西大街,被譽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號創建於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遺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百年滄桑,業績輝煌,執全國金融之牛耳,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其分號遍佈全國30餘個城市、商埠重鎮,遠及歐美、東南亞等國,以“匯通天下”著稱於世。日升昌票號創立後,先後有介休、太谷、祁縣相競效仿。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東大街,東起下東門(親翰門)、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與西大街呈一條筆直貫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門(拱極門)、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條蚰蜒巷,名稱各有由來,有的得名於附近的建築或醒目標誌,例如衙門街、書院街、校場巷、賀蘭橋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於祠廟,例如文廟街、城隍廟街、羅漢廟街、火神廟街、關帝廟街、真武廟街、五道廟街等;有的得名於當地的大戶,例如趙舉人街、雷家院街、宋夢槐巷、閻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馬家巷等;古城東北角有一座相對封閉的城中之城,類似於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條街道也就被命名為東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還有一些街巷則已經無法探究名稱來歷了,例如仁義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蘆肚巷等。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平遙古城民居,為磚牆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佈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大家族則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民居院內大多裝飾精美,進門通常建有磚雕照壁,簷下樑枋有木雕雀替,柱礎、門柱、石鼓多用石雕裝飾。

民間有句俗語:“平遙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條是“房子半邊蓋。”平遙民居之所以大多為單坡內落水,流傳最廣的說法稱之為“四水歸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處乾旱,且風沙較大,將房屋建成單坡,能增加房屋臨街外牆的高度,而臨街又不開窗戶,則能夠有效地抵禦風沙和提高安全係數。而院內緊湊的佈局則顯示對外排斥,對內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廟位於城東南的的城隍廟街,由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三組建築群構成。城隍神是古代漢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城隍廟的宣傳詞“皇帝有難上天壇,縣官有難到此來”不知出自於何處,但在歷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職確實高於縣令,明太祖詔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廟,與縣衙署對稱設置,“陰陽各司其職”,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確反映。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清虛觀位於東大街東段,創建於唐,鼎盛於元,現存主體建築是明代遺物,為山西省重點文保單位。

平遙三寶

平遙夜景人稱平遙有三寶,古城牆便是其一。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闢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甕城,以利防守。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歷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一寶古城牆

即平遙縣城牆。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長6.4公里,是山西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城牆。明、清兩代都有補修,但基本上還是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為方形,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上築的垛口,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城周闢門六道,東西各二,南北各一。東西詐外又築以甕城,以利防守。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聖人。。城牆歷經了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

平遙古城內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著傳統的佈局與風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鋪面沿街而建。鋪面結實高大,簷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鋪面後的居民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整座古城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

二寶鎮國寺

出古城北門,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10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三寶雙林寺

位於古城西南。該寺修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內10餘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紀)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平遙古城內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著傳統的佈局與風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鋪面沿街而建。鋪面結實高大,簷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鋪面後的居民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整座古城呈現出一派古樸的風貌。

出古城北門有鎮國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寶。該寺的萬佛殿建於五代(公元10世紀)時期,目前是中國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結構建築,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古城的第三寶是位於城西南的雙林寺。該寺修建於北齊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內10餘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17世紀)的彩塑造像2000餘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民俗風情

旱船用竹條、木條、綵綢編紮成彩舫,四周用綢緞圍合,面用木條、綢緞搭篷。表演時以吹鼓樂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綵帶系船駕於肩上,假腳盤坐"船"中 ,似乘船狀而行走。另一人扮船伕,持槳在前劃引 。內容多為古代戲劇中與船有關的故事、有《打漁殺家》《許仙遊湖》、《秋江》等。

高蹺 用兩根木棍製成蹺腿,一般在6尺上下 ,高者達1丈2尺。木棍上端處橫裝踏板,表演時演員的小腿綁在木棍上端,腳踏踩板,按各種舞步走動表演。技藝高超者,可跳躍板凳、桌子等障礙物或跌八叉、"金雞獨立"、下軟腰。傳統內容有《白蛇傳》、《慶頂珠》、《狐狸冤》、《唐僧取經》。新中國成立後,又加入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送子參軍》、《計劃生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本縣北城村、幹坑村高蹺表演出名.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抬閣 將鐵桿固定在抬杆上端,抬杆周圍用蓮花、彩雲等各種道具裝飾起來,再將三四個扮演各種戲劇人物和神話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鐵桿上,由成年男子抬著,在行進中表演。內容有50餘種,其中包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貴圖》、《火焰駒》、《斷橋》、《虹霓關》、《起解》、《百花亭》、《盜靈芝》、《下河東》《揀柴》、《蘇護送女》、《雙弔孝》、《黃河陣》、《祥麟鏡》、《反棠邑》、《狐狸緣》、《鳳儀亭》、《血手印》等

龍燈 用竹、木、布等材料製作精製的龍頭,再以竹圈製成若干節龍身 ,用布圍起連接成長達20米以上的龍身 、龍尾,上畫龍麟、龍爪圖案。表演時一人用木杆舉龍頭,十數人用木杆分節舉龍身、龍尾,前面有一人持彩珠火球戲龍引路。在吹打樂伴奏下,舞動龍頭,龍身隨龍頭走向翻滾起伏,蜿蜒擺動 。表演形式有《二龍戲珠》 、《調四角》、《八調調》、《蛇退皮》、《套明珠》等造型。龍首龍身內置有蠟燭,晝夜兼可表演。夜間表演時,龍體內燈火通明,氣勢頗為壯觀。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竹馬 用竹皮或竹篾紮成,外面以綾紗裱糊,再經彩繪而成。竹馬分為前後兩截,固定在十二三歲男童的前胸、後腰。身系若干小銅鈴。竹馬隊一般由14名兒童扮演,12匹馬錶現十二生肖,前面一個引導的叫馬頭,用戲劇表演中的佛塵指揮,後面一個是馬尾。其餘表演者手持馬鞭,象騎著馬奔跑一般,伴之連連作響的鈴當聲聲,猶如萬馬奔騰。夜間,竹馬身上置放燈燭,表演起來尤為好看。表演的形式有《蛇退皮》、《翻身身》、《雙八調》《單八調》、《剪子股》、《八調調》、《對竹馬》、《沒頭頭》、《三環套耳》等。

節節高 其表面看和背棍相似,實際表演難度更大。表演者多為7歲左右的男女孩童,化妝打扮成各種戲劇人物 ,站立在成人表演者的雙肩上面,無須任何綁系,全憑孩童雙腿膝部靠在成人後腦部,用勁站立,類似雜技表演。成年人隨著音樂節奏,在行進中表演,肩上的孩童在上面相應舞出各種動作,煞是好看。扮演的劇目以《西遊記》、《八仙過海》等居多,深受群眾喜愛。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地秧歌 地秧歌有舞有唱,樂器有腰鼓兩面,鈸、釵各一付,鑼兩面,口刮四面,有條件時樂器可增多,表演者也相應增多。一位手搖撥楞鼓的表演者,思路敏捷,口才伶俐,借景抒情 ,以平遙方言即興演唱吉祥而風趣的 “四六句子”。句段間,各種樂器驟然齊擊,緊鑼密鼓的間奏,鏗鏘悅耳。腰鼓手是樂隊的核心 ,拉開演奏架勢 ,手舞足蹈,在隊伍中走來走去,十分活躍。其他樂手既敲擊,又表演 ,形態自如 。地秧歌流傳較廣的傳統曲目有《觀五京》 、《十盞燈》 、《王祥孝母》等。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民間工藝

 手工布: “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足”。手工布鞋最顯著特點是透氣、吸汗性強,並增強足部對周圍環境的伸展性和適應性,進而實現對人體從足部到身體的保養。貓頭鞋又名虎頭鞋,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的女紅水平。鞋體模貓狀虎,憨態可掬,寓意避邪消災、吉祥富貴。柔軟的胎體對小兒的足部起到很好的保養作用。

推光漆器:推光漆器是一種工藝性質的高級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藝品平遙推光漆器外觀古樸雅緻、閃光發亮,繪飾金碧輝煌,手感細膩滑潤,耐熱防潮,經久耐用,誠為漆器中之精品。據記載,平遙製作推光漆器始於唐代開元年間,具有悠久的歷史。現有品種多為高檔屏風、掛屏等 。底漆多以墨黑、霞紅 、杏黃、綠紫為主,上面繪以具有民族風格的圖案,或描金彩繪,或刀刻雕墊,或堆鼓鑲嵌,線條流暢,色調和諧,富麗堂皇。平遙推光漆器的生產,分木胎、灰胎、漆工、畫工和鑲嵌等五道工序。現在,平遙推光漆器遠銷世界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平遙推光漆器,先後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盃獎和金盃獎。世界博覽會優質產品,遠銷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際市場的暢銷產品。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平遙傳說

平遙古城始建於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間的周宣王時期,為西周大將尹吉甫駐軍於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城一直是縣治所在地,延續至今。平遙古城歷盡滄桑、幾經變遷,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的原型。 現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進行擴建後的模樣。擴建後的平遙城規模宏大雄偉,城周長6.4公里,是山西也是中國現存歷史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縣城城牆。

鳥瞰平遙古城,更令人稱奇道絕。這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城門六座,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城池南門為龜頭,門外兩眼水井象徵龜的雙目。北城門為龜尾,是全城的最低處,城內所有積水都要經此流出。城池東西四座甕城,雙雙相對,上西門、下西門、上東門的甕城城門均向南開,形似龜爪前伸,唯下東門甕城的外城門徑直向東開,據說是造城時恐怕烏龜爬走,將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臺上。這個看似虛妄的傳說,閃射出古人對烏龜的極其崇拜之情。烏龜乃長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靈一樣聖潔。它凝示著希冀借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安然無恙,永世長存的深刻含義。 城牆上還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日升昌票號興起的傳說日升昌票號,其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在清朝乾隆年間已資財雄厚。財東是平遙西達蒲村李大全,嘉慶末年的一天早晨李大全和朋友(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名失傳),在平遙城皇廟趕廟會,突然算命先生指著一位風流後生說:“李老爺你若能把這後生收下日後定大發其財”。李大全問為什麼?算命先生答:“這後生外表風流成性,揮金如土,實是懷才不遇的奇人,他人不知且難供這後生開銷,只有像李老爺你這樣的財東才能供起後生的開銷,李老爺要信得過鄙人,年後定金銀無數”。李大全聽後說:“哪我就養活他一年看這後生是什麼奇才”。算命先生又說:“李老爺不過鄙人有話再先,這後生想去什麼地方、想做什麼你都要答應他”。李大全稍思後說:“只要他不犯王法”。隨後二人便把後生召喚過來,問後生叫什麼,家住哪裡,想做什麼?得知後生叫雷履泰,家住細窯村,想去京城,時過久李大全便派人把年青的雷履泰送到了西裕成顏料京城(北京)的分號。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雷履泰到達京城後無事可做,每日和富家子弟吃喝玩樂,並用二佰倆銀子買了一隻百靈鳥,大把的開銷銀倆使的西裕成顏料京城(北京)的分號收不贏支,分號告急,李大全從平遙總號撥銀給京城分號,時隔不久京城分號又告急說:“雷履泰 將用二佰倆銀子買的百靈鳥送給他人,這樣的敗家子弟怎能養的起”。李大全命分號不要限制雷履泰,但要了解雷履泰在與什麼人玩,在做什麼?話說雷履泰將百靈鳥送給的不是別人正是大清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愛新覺羅·旻寧)太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雷履泰就用這隻百靈鳥打開了戒備森嚴的皇宮大門。

一日雷履泰進得宮去看見旻寧太子愁眉不展,便問其因。旻寧太子說:“由於年成不好,全國響馬四起。救災銀倆和糧草經常被搶盜,國庫空虛。父皇(嘉慶黃帝)為此大動龍彥”。雷履泰聽後說:“如太子能讓我面見皇上,在下有妙方防止現銀運送被盜搶”。旻寧太子聽後忙帶雷履泰面見嘉慶黃帝。雷履泰把“即不需要勞師動眾,又能防止現銀被盜搶的匯票”想法面奏了嘉慶黃帝。嘉慶黃帝聽後認為是個上策,但必竟先朝先祖無此例,就下口御以西裕成顏料莊名譽,向民間躊躇銀倆放貨獲利,以資國庫空虛,就這樣延生了中國笫一張匯票。在雷履泰的精明策化與經營下,清朝政府的莫許支持下,年終只是上繳皇宮的銳銀,就用騍馬馱著便排滿了京城十里長安街。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日升昌票號成立,開創了中國銀行史上笫一家票號。總號設於山西平遙西大街,財東李大全,經理雷履泰。

雷履泰夜夢“日升昌”

道光三年(1823年),西裕成改營票號,取名“日升昌”,意在生意興隆,如日初升,繁榮昌盛。“日升昌”這塊金字牌匾,令每位遊客讚不絕口,但關於“日升昌”這三個字的來源,卻有著一段美麗而又神奇的傳說。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一天傍晚,雷履泰吃過晚飯在鋪號內溜了一圈,回到房內靠著鋪蓋卷就躺下了,忽然見鋪面斜對門的木器廠內著了沖天大火,一時人們都大呼小叫著去救火,但當雷急忙趕木器廠前,原來竟是一座金碧輝煌賽似神仙住的天堂大院,推門進去,只見裡面更是珠光寶氣,碧瓦琉璃,真是一座流光溢彩的洞天福地,正在雷掌櫃目不暇接之時,忽見東方朝霞虹景裡,兩輪紅日噴薄而出,那金輝與宅院 相映,更是璀璨壯麗,令人歎為觀止。訇然一聲只見天上開了一座大門,天界眾仙飄然而至,向西而去,這時許多神仙都頻頻招手,約他同去,於是雷履泰就覺得自己身如飄帶,冉冉登上仙界,當他回首坐談間,卻見妻兒正向他招手,正欲帶他們同去,不料眾仙中,一位黑臉天仙跨步上前擋住去路,雷履泰猛一激凌,翻身越起,竟是一個離奇的夢。 這時雷看看時辰,已交三更,回想夢中情景猶歷歷在目,夢中意向分明是一個事業飛黃騰達的吉兆,於是他想起這幾天一直為確定總號的名稱而反覆思索,但不甚滿意。他曾想過“廣聚源”、“興隆盛”等名號,後來都一一否定了。

因為這些名稱裡雖有財源廣進,永盛不衰之意,但似乎總缺少一種開創“票號”這一獨特行業的新氣派,新氣象。這時,一個嶄新的思想火花在他腦海中閃現出來,而且立刻匯聚成這樣幾個字,(二日並升光照 大地的情景)“日升昌”這個名稱太好了,東家聽了也一定會高興的。雷履泰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當他開門來到院中,東方的天色已經曦微,又一個晴天麗日來到人間! 為了適應新開張的“日升昌”票號業,東家李大全真的說妥買下“西裕成”斜對面木器鋪的地方,然後根據票號生意的需要設計修築這座“萬古流芳”的日升昌大宅院。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財東跪請雷掌櫃

日升昌票號成立之後,大掌櫃雷履泰與二掌櫃毛鴻翽關係惡化,年少的東家李箴視聽從毛的建議,讓雷回家養病,雷知道是毛從中作梗,想取而代之。回家後雷便寫信要撤回分莊。東家得知後登門送銀送酒,直到下跪雷才收回成命,並在毛辭職出號後上號工作。俗話說:矛盾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日升昌票號業務之所以匯通天下,雷、毛二人的矛盾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

父子經商各為其主

百川通廣州分號經理邢嘉賓,年輕有為,精於生意。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有一次邢嘉賓獲悉廣東巡撫向北京要十三萬兩京餉。他捷足先登,拜見巡撫大人,爭覽這這筆生意。邢嘉賓的父親邢國藩任蔚泰厚漢口分號經理,獲悉更早,早已轉告蔚泰厚廣州分號掌櫃爭作這筆生意。百川通與蔚泰厚實力相當,都與巡撫大人交情不錯。為了爭到這筆生意,邢嘉賓寫信給父親陳說事由,父子二人互不相讓。爭來爭去最後還是百川通做了這筆生意。父子相爭各為其主,當時在商界傳為美談。百川通總號東掌櫃聯名寫信嘉獎邢嘉賓。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明鏡高懸—斷傘

康熙年間,範村人宋忠原揹著一把大雨傘進平遙城看病 , 走到落邑村村南,從後面慌慌張張地跑來一人,宋忠原識的此人,是鄰村人毋連遲。當時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眼看就要下雨了。不一會兒,果然下起了大雨。宋忠原撐起揹著的大雨傘,邀毋連遲同行,毋連遲趕緊靠過來借傘避雨。

兩人風雨同舟,互濟互助,邊談笑邊行路到了高林村。宋忠原因風力大累得滿頭大汗,毋連遲於是接過宋忠原的傘打著到了南門外孔家飯店。這時已是風停雲散,雨過天晴。宋忠原向毋連遲拿傘。毋連遲不但不還宋忠原,反而誣賴傘是他的,兩人爭吵起來,圍攏來不少的觀眾。毋連遲說:”傘是我的!”宋忠原說:”傘是我的!”宋、毋扯奪雨傘,觀眾誰也斷不清這傘是誰的,看他們吵吵嚷嚷,一直鬧到平遙縣署。宋忠原擊鼓喊冤,知縣王傑急忙升堂,原告宋忠原陳述了事情的經過。被告毋連遲仍一口咬定傘是他的。兩人各抒已見,知縣王傑一時作難,不好判斷。沉默了一會,王傑猛然間把驚堂木一拍說:“刁民!屁大的事到縣衙擊鼓告狀!想試探本官的軟硬智愚……。”隨即把傘撕的粉碎,擲下堂來,喝令退堂。

原告宋忠原從堂上下來,淚涕滿面,被告毋連遲則幸災樂禍,洋洋得意。兩人走出縣衙走到照壁南街上,四個衙役趕了出來 ,傳喚二人重回縣衙.二人再次跪在大堂上,知縣王傑和顏悅色地判斷,傘是原告宋忠原的,被告毋連遲屬誣賴,重責四十大板,罰錢十貫,賠原告一把新雨傘。事後宋忠原給王知縣送了一塊匾額,上刻”明鏡高懸”四個大字。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典故傳說

日升昌票號興起的傳說日升昌票號,其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莊,在清朝乾隆年間已資財雄厚。財東是平遙西達蒲村李大全,嘉慶末年的一天早晨李大全和朋友(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名失傳),在平財東跪請雷掌櫃日?N昌票號成立之後,大掌櫃雷履泰與二掌櫃毛鴻�?關係惡化,年少的東家李箴視聽從毛的建議,讓雷回家養病,雷知道是毛從中作梗,想取而代之。回家後雷便寫信要撤回分莊。東家得知後登門送銀送酒,直到下跪雷才收回成命,並在毛辭職出號後上號工作。俗話說:矛盾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日昌票號業務之所以匯通天下,雷、毛二人的矛盾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父子經商各為其主百川通廣州分號經理邢嘉賓,年輕有為,精於生意。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有一次邢嘉賓獲悉廣東巡撫向北京要十三萬兩京餉。他捷足先登,拜見巡撫大人,爭覽這這筆生意。邢嘉賓的父親邢國藩任蔚泰厚漢口分號經理,獲悉更早,早已轉告蔚泰厚廣州分號掌櫃爭作這筆生意。百川通與蔚泰厚實力相當,都與巡撫大人交情不錯。為了爭到這筆生意,邢嘉賓寫信給父親陳說事由,父子二人互不相讓。爭來爭去最後還是百川通做了這筆生意。父子相爭各為其主,當時在商界傳為美談。百川通總號東掌櫃聯名寫信嘉獎邢嘉賓。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民間社火

1.旱船 用竹條、木條、綵綢編紮成彩舫,四周用綢緞圍合,面用木條、綢緞搭篷。表演時以吹鼓樂伴奏,一人乘船扮演女子,用綵帶系船駕於肩上,假腳盤坐"船"中 ,似乘船狀而行走。另一人扮船伕,持槳在前劃引 。內容多為古代戲劇中與船有關的故事、有《打漁殺家》《許仙遊湖》、《秋江》等。

2.高蹺 用兩根木棍製成蹺腿,一般在6尺上下 ,高者達1丈2尺。木棍上端處橫裝踏板,表演時演員的小腿綁在木棍上端,腳踏踩板,按各種舞步走動表演。技藝高超者,可跳躍板凳、桌子等障礙物或跌八叉、"金雞獨立"、下軟腰。傳統內容有《白蛇傳》、《慶頂珠》、《狐狸冤》、《唐僧取經》。新中國成立後,又加入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送子參軍》、《計劃生育》、《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本縣北城村、幹坑村高蹺表演出名.

3.抬閣 將鐵桿固定在抬杆上端,抬杆周圍用蓮花、彩雲等各種道具裝飾起來,再將三四個扮演各種戲劇人物和神話故事的男女小孩固定在鐵桿上,由成年男子抬著,在行進中表演。內容有50餘種,其中包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富貴圖》、《火焰駒》、《斷橋》、《虹霓關》、《起解》、《百花亭》、《盜靈芝》、《下河東》《揀柴》、《蘇護送女》、《雙弔孝》、《黃河陣》、《祥麟鏡》、《反棠邑》、《狐狸緣》、《鳳儀亭》、《血手印》等

4.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龍燈

用竹、木、布等材料製作精製的龍頭,再以竹圈製成若干節龍身 ,用布圍起連接成長達20米以上的龍身 、龍尾,上畫龍麟、龍爪圖案。表演時一人用木杆舉龍頭,十數人用木杆分節舉龍身、龍尾,前面有一人持彩珠火球戲龍引路。在吹打樂伴奏下,舞動龍頭,龍身隨龍頭走向翻滾起伏,蜿蜒擺動 。表演形式有《二龍戲珠》 、《調四角》、《八調調》、《蛇退皮》、《套明珠》等造型。龍首龍身內置有蠟燭,晝夜兼可表演。夜間表演時,龍體內燈火通明,氣勢頗為壯觀。

5.竹馬 用竹皮或竹篾紮成,外面以綾紗裱糊,再經彩繪而成。竹馬分為前後兩截,固定在十二三歲男童的前胸、後腰。身系若干小銅鈴。竹馬隊一般由14名兒童扮演,12匹馬錶現十二生肖,前面一個引導的叫馬頭,用戲劇表演中的佛塵指揮,後面一個是馬尾。其餘表演者手持馬鞭,象騎著馬奔跑一般,伴之連連作響的鈴當聲聲,猶如萬馬奔騰。夜間,竹馬身上置放燈燭,表演起來尤為好看。表演的形式有《蛇退皮》、《翻身身》、《雙八調》《單八調》、《剪子股》、《八調調》、《對竹馬》、《沒頭頭》、《三環套耳》等。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6.節節高 其表面看和背棍相似,實際表演難度更大。表演者多為7歲左右的男女孩童,化妝打扮成各種戲劇人物 ,站立在成人表演者的雙肩上面,無須任何綁系,全憑孩童雙腿膝部靠在成人後腦部,用勁站立,類似雜技表演。成年人隨著音樂節奏,在行進中表演,肩上的孩童在上面相應舞出各種動作,煞是好看。扮演的劇目以《西遊記》、《八仙過海》等居多,深受群眾喜愛。

7.地秧歌 地秧歌有舞有唱,樂器有腰鼓兩面,鈸、釵各一付,鑼兩面,口刮四面,有條件時樂器可增多,表演者也相應增多。一位手搖撥楞鼓的表演者,思路敏捷,口才伶俐,借景抒情 ,以平遙方言即興演唱吉祥而風趣的 “四六句子”。句段間,各種樂器驟然齊擊,緊鑼密鼓的間奏,鏗鏘悅耳。腰鼓手是樂隊的核心 ,拉開演奏架勢 ,手舞足蹈,在隊伍中走來走去,十分活躍。其他樂手既敲擊,又表演 ,形態自如 。地秧歌流傳較廣的傳統曲目有《觀五京》 、《十盞燈》 、《王祥孝母》等。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交通概況:

自駕路線:

1.太原—平遙

路線1:太原市—京昆高速—大運高速—平遙縣,此路線全程約110公里,約一個半小時到達。

路線2:太原市—G208—G108—大運公路—平遙縣,此路線全程約100公里,約兩個半小時到達。

2.北京—平遙:京石高速—京昆高速—石太高速—榆祁高速—大運高速—平遙縣,此路線全程約580公里,另有多種路線可選擇。

3.西安—平遙:西安市—西禹高速—侯禹高速—大運高速—平遙縣,此路線全程約510公里,另有多種路線可選擇。

4.需要注意的是,古城內的停車時間和區域是有嚴格規定的。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門票

平遙古城門票,實行一票通,現在不分淡旺季,統一價格為130元/張,其實進入古城是不需要門票的,古城內有很多景點遍佈在古城的各個角落,進入這些景點時,就需要購買通票了,古城通票優惠政策:學生證半價、老年證、殘疾證、軍官證免票,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飲食:平遙縣的餐飲特色仍以麵食為主,和山西大多數地方一樣,一早一晚常以小米稀粥、饅頭、燒餅為主;中午則是各色麵食,如打滷麵、炸醬麵、搓魚兒等,調面的菜碼齊全,味道適口。在明清一條街上可以品嚐到平遙的當地風味小吃。

中華32個著名古鎮之——山西平遙

特產:有平遙牛肉,以冠雲牌為最,可以華北第一鏢局旁購買,當然還可以到長生源買些黃酒。

資訊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