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何對壟斷企業如臨大敵?

美國為何對壟斷企業如臨大敵?

一則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力:美國司法部長Sessions正在探索潛在的、針對諸多社交媒體企業的調查,將在9月25日聆聽那些共和黨籍州首席檢察長的簡報。屆時,司法部一個反壟斷部門的代表也將出席該次會議;該會議意在幫助Sessions決定是否能在聯邦層面針對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和推特等企業、就是否違反消費者保護法或反壟斷法展開調查。此前,那些首席檢察長已經著手審查相關社交媒體企業的業務活動。

對特朗普稍加註意的人都會知道,日前特朗普公開指責谷歌、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媒體對他不公。特別是指責谷歌操縱搜索引擎,搜索出來的都是特朗普的負面消息,誤導民眾,對自己很不利。提議調查社交媒體壟斷社交信息源的壟斷行為。

隨後美國司法部竟然立即開始行動。似乎與特朗普的抱怨有關係。不過,我認為僅僅是巧合而已,或者司法部把特朗普的抱怨當作了一封舉報信。

原因主要是美國政府歷來對壟斷市場行為都高度戒備與警惕,對壟斷企業如臨大敵。作為一個當今世界市場經濟體制最完善,依法治國最有效率與公平的法制國家,美國政府每一分鐘都要保證市場經濟公平、透明、高效、信息暢通流動、要素無任何障礙的自由流動配置等。在這樣一個法制市場裡,容不得阻礙市場自由與效率的任何東西。

而壟斷卻是自由法制市場之大敵,扼殺市場經濟活力,閹割市場主體的創新動力。一個漠視壟斷肆虐的政府,就是放任壟斷企業宰割消費者。美國政府心裡跟個明鏡似的。那麼,什麼是壟斷呢?

壟斷是指少數資本主義大企業通過協議或聯合,對某一部門或幾個部門產品的生產、價格和市場實行操縱和控制。目的是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形成壟斷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自然壟斷:生產成本使一個生產者比大量生產者更有效率。這是最常見的壟斷形式。

資源壟斷:關鍵資源由一家企業或幾家擁有(如:無線電視的配音業)。

行政性壟斷:政府給予一家或幾家企業排他性地生產某種產品或勞務的權利。

也有由政府自行壟斷,稱為專賣。

類似美國谷歌、Facebook、推特以及曾經被反壟斷的微軟等都屬於自然壟斷。根據自己的技術優勢等比別人更有效率,從而佔領了市場壟斷地位。

美國為何對壟斷企業如臨大敵?

破除自然壟斷的方法主要是分拆企業,下架壟斷商品,勒令其停止捆綁搭售等歧視做法,以及公開技術等。

如果谷歌、Facebook、推特等被調查定性存在壟斷行為,那麼除了高額罰款外,包括分拆在內或者公開其技術操作程序等都有可能。

保持自由市場活力、創新力是美國政府對壟斷行業企業高度敏感,如臨大敵的根本性原因。

從中國市場來說,過去主要是資源壟斷與行政壟斷,這種壟斷到如今都絲毫沒有任何減輕。隨著新經濟的發展,目前中國在新經濟領域的自然壟斷苗頭已經出現。

美國為何對壟斷企業如臨大敵?

當然,要想保持市場經濟活力,創新力,中國必須把反壟斷擺上日程。中國反壟斷的重點是自然資源壟斷與行政性壟斷,千萬不要跑偏了。接著,對於新經濟領域的壟斷苗頭要著手開始研究調查觀察提醒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