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政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發布會,深刻解讀、全面答疑

提示:點擊上方"瑞安鄉村振興

"↑↑↑關注我們

振兴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会,深刻解读、全面答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8年9月29日(星期六)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正部級),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介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振兴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会,深刻解读、全面答疑

國新辦就《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網 宗超 攝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今天這場新聞發佈會是我們新的新聞發佈廳舉辦的首場新聞發佈會,將來我們會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先生,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有關提問,下面先請張主任作介紹。

振兴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会,深刻解读、全面答疑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中國網 宗超 攝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張勇】女士們、先生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沿著正確方向把這盤大棋走好,必須規劃先行,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遵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依據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編制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規劃》已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經授權,新華社已全文公佈了《規劃》。現在我向大家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除前言外,《規劃》共11篇37章107節,設置1個指標專欄和15個任務專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在全面總結農業農村發展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科學研判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鄉村演變發展態勢,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按照分三個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明確了今後五年的重點任務,提出了22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3項、預期性指標19項,首次建立了鄉村振興指標體系。同時,《規劃》還對到本世紀中葉的鄉村振興目標,分兩個階段作了遠景謀劃。

《規劃》堅持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對如何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優化鄉村發展佈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提出了要求,並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併4種類型,明確了分類推進鄉村振興的方法和步驟。

《規劃》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對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等作了明確安排,部署了82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圍繞鄉村振興“人、地、錢”等要素供給,提出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舉措。

為確保《規劃》目標任務落實落地,《規劃》從落實各方責任、強化法治保障、動員社會參與、開展評估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從聚焦階段任務、把握節奏力度等方面,對梯次推進鄉村振興作了部署,強調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有序實現鄉村振興。

我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謝謝張主任,下面請餘欣榮副部長作介紹。

振兴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会,深刻解读、全面答疑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中國網 宗超 攝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 餘欣榮】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很高興在這裡和媒體朋友們見面,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的關注支持。剛才張勇副主任系統介紹了規劃編制背景和規劃框架,我簡要再做一補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作出的重大決策。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深刻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要求、方向道路、工作佈局、基本任務和原則要求,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專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9月26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外發布,黨中央、國務院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對指導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規劃》細化實化了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計劃和重大行動,是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藍圖、總路線圖。相信《規劃》的發佈實施,必將不斷開創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農業農村部將與國家發改委一道,圍繞《規劃》部署要求,真抓實幹,紮實工作,努力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充分調動農民主動性積極性,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把規劃藍圖變為現實,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振兴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会,深刻解读、全面答疑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邀請記者提問。中國網 宗超 攝

【胡凱紅】謝謝餘欣榮副部長。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還是按慣例先通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我們注意到這次發佈的《規劃》是國家層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這與今年中央1號文件有著怎樣的關係?主要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張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以及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和今年參加“兩會”山東省代表團討論時,都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表了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剛才餘部長也講了,9月21號,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又專門對鄉村振興戰略發表了重要講話,特別是總書記指出這是關係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戰略性任務,也是我們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方法、步驟以及應該遵循的規劃都作出過一系列的重要批示指示。作為職能部門,我們會同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中央1號文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規劃》是在落實這一部署的前提下,提出的第一階段的任務。

應該說,這個《規劃》是依據中央1號文件作出的階段性安排和部署,它和1號文件有著一個區別,1號文件是全面的、總體的、全局性的部署,《規劃》是圍繞今後5年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作出的具體安排。剛才我在前面簡要介紹《規劃》時說到了,我們一共確定了22項指標,這些指標都是到2020年、2022年要實現的目標。同時我們還明確了82項重大工程、計劃和任務,都是在這個階段需要著力推進和加以實施的。《規劃》也對遠景目標作出了簡要的描述,這都是完全按照1號文件的。具體來講,《規劃》就是要落實1號文件。

同時,《規劃》是個更具體的操作性方案,落實1號文件明確的原則和任務。對現階段、今後5年內要做哪些事,加以具體安排,以便鄉村振興戰略能夠有序、穩步地推進。同時,也能夠使我們在鄉村振興戰略每個階段都能夠取得既定的成果,使鄉村振興戰略能夠按照中央的部署如期的實現。謝謝大家。

【總檯國廣記者】我的問題是,現在不少村莊垃圾亂堆、汙水亂排的問題比較突出,農民的反映也是很強烈,請問《規劃》對推進農村的人居環境整治有什麼樣的部署?農業農村部將如何推進這項工作?謝謝。

【餘欣榮】謝謝記者朋友,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這是總書記多次關心的問題,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更是農村群眾期盼解決的問題。農業農村部將堅定不移地把這件事情務實科學地推進好。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這些年來,農村人居環境保護建設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但是與城市相比還是明顯落後的。這裡有幾個數字,全國還有近1/4的村生活垃圾沒有得到收集和處理,使用無害化衛生廁所的農戶比例還不到一半,80%的村莊生活汙水沒有得到處理,約1/3的行政村村內道路沒有實現硬化。行路難、如廁難、環境髒、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務落後等問題都還比較突出,影響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對此,規劃提出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制定了農村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廁所革命、鄉村綠化、鄉村水環境治理和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等六個重大行動。下一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將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全國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議要求,發揮好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作用,與有關部門一道,

堅決打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重點做好三件事: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大家知道,規劃是我們做好人居環境整治的基本功,好的規劃能夠經得起歷史檢驗,能夠真正體現出農民群眾的主體願望。所以,我們把規劃作為人居環境的先手棋來抓,推動各地抓緊編制完善縣域的鄉村佈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儘可能體現出農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儘可能體現出我們鄉村千差萬別環境和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之間的關係。同時,做好鄉村規劃佈局,引導鄉村建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努力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農村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

二是強化督導考核。我們將堅持中央抓總、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農民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主體這個基本思想,研究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評估體系和辦法,對開展整治工作好的先進縣給予獎勵,推動各地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範圍。組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督導,壓實地方責任。

三是抓好示範引領。學習借鑑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經驗做法,啟動“百縣萬村示範工程”,著力打造一批示範縣、示範鄉鎮和示範村,進一步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讓基層幹部群眾學有榜樣、幹有遵循。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當前我國仍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農民工進城還是大趨勢,我們的規劃是如何考慮和處理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之間的關係的?謝謝。

【張勇】這個提問很好。黨中央之所以高度重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恰恰是因為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鄉村是一個短板。農耕文明在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們往前查幾代,都是農民、都是農村出來的。城市也是在農村的基礎上,隨著經貿、商貿特別是工業的快速發展崛起的。城市確實有集聚的功能,在工業化進程中,城市發展的速度遠遠比我們當年農村發展的速度要快得多,因為農村主要是依靠土地,你不可能跑很遠,所以跟農村的耕種相聯繫,形成了這麼多的村莊,中國現在行政村將近60萬個,自然村落就更多了。

在城鎮化進程中,從國外經驗來看,確實存在很多城鄉差距不斷拉大,城市高度繁榮、繁華,農村落後跟不上發展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內也依然存在。農村垃圾、汙水問題,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去解決的。

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包括中央1號文件,包括《規劃》,就是要著力在這方面下功夫,就是要加速農村的發展,使它能夠跟上整個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步伐。總書記多次強調,包括這次在政治局學習時強調,處理好城鄉關係,某種意義上是關係到現代化建設成敗的大問題。在當前階段,按照補短板的要求,我們要找準農村的短板,然後發力。同時我們也要發揮城市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雙輪驅動,不可偏廢,只抓農村不抓城市,或者只抓城市不抓農村。實際上前幾年就提出要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這是一脈相承的。當然,這有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確實需要我們國家不斷加大力度。現在我們發改委安排的搞建設的中央預算內資金,一半以上用在了農業農村方面。當然,這個力度還在持續加大,比例還在進一步提升。隨著《規劃》出臺,我們下一步要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完善城鄉佈局結構,增強城鎮地區對鄉村的帶動作用,形成田園鄉村與現代城鎮各具特色、交相輝映的城鄉發展態勢。也就是說,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不能掉隊,也要發展,要把農村建設成為美麗、宜居、富裕的鄉村。

二是推進城鄉統一規劃。剛才餘部長也講到,我們農村道路硬化,城裡人現在出門很少說下雨踩到泥,鄉村在很多地方確實還有這個問題,一下了雨,鄰居之間串門都很不方便,因為道路沒有硬化。過去城市搞交通規劃、搞其他規劃,基本上是著眼於城鎮的發展,今後就要和城鎮同步來統籌做好城鄉規劃。當然我們也有經驗,應該說現在公共交通解決得很好。過去農村出門走路,有的為上個汽車要走十幾裡山路,現在這些問題解決了,但是很多其他方面的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大力度,把這些短板補上,特別是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環境保護這些領域,還要進一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形成城鄉產業發展互補、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均等、資源能源共享、生態環境互促的格局。現在鄉村環境改善了,“十一”黃金週就要來了,我最近剛剛陪總理到浙江,浙江的同志講,現在城裡的房子好訂,農家樂的房子不好訂,原因就是它的鄉村發展起來了,富裕了,而且山清水秀,城裡人都願意到鄉村呼吸新鮮空氣,享受田園風光,通過城鄉統一規劃要進一步促進農村這方面的發展。

三是要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城鄉融合發展,發改委專門制定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就是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振興二十個字的總要求,產業興旺是第一位的,農村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村發展才有基礎,才有後勁。要重塑城鄉關係,特別要向改革要動力,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平等交換,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下一步《規劃》在促進城鎮和鄉村雙輪驅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中,要在這幾個方面更加著力。謝謝。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我們看到《規劃》說要建設美麗宜居的鄉村,我覺得這個《規劃》確實很好,但是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政府打算投入多少資金來做這個五年的規劃?第二個問題,投入資金之後,我們看到以前在一些地方搞建設的時候,很多地方可能會力度過大,然後建成了很大的城市或者很多基礎設施,但是沒有人去用、沒有人入住,所以這個鄉村振興戰略怎樣避免類似的問題?就是建得過於華麗、過於美麗,但是最後沒有人用?

【張勇】謝謝你的提問。中央1號文件對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總體安排,《規劃》對今後五年的戰略實施又作出了階段性安排,下一步我們還要具體分工,根據各部門的職責進一步細化、實化。同時地方也要拿出自己的方案。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也特別注意了你剛才提到的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是過去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教訓。

經驗就是不能搞“一刀切”,特別是在中國的農村。中國農村差異太大。現在你到浙江去,城裡人想變成農村戶口,因為變成了農村戶口,光每年土地分紅就有幾十萬。但是如果到西部地區,到青海、甘肅這些地方,農民就想進城,變成城裡人。恰恰是因為有這些差距,所以我們不能搞“一刀切”,尤其是在具體的標準、具體的建設內容和路徑方面,更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剛才餘部長提到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也是發改委制定的,是中央專門討論過的。行動方案著力於解決農村垃圾、汙水和道路硬化問題。在討論時,彙總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大家認為在指標上一定要留有餘地,要讓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任務指標,不能搞“一刀切”。包括農村廁所問題。在江南,水是富裕的,水沖廁所,解決起來相對容易;但在特別乾旱的地區,完全用水沖廁所,就不符合實際。現在,我們會同農業農村部等部門,也是在提出不同地區、不同類型、適宜的標準,使他們在造價上儘量降低,確實能夠達到衛生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當地的實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你一下子問我需要多少錢,我確實算不出來。因為這還需要每個地方具體作方案、作規劃、定階段性任務。鄉村振興只能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推進。從現在的規劃來講,因為任務比較多,需要廣泛籌集資金。除了政府之外,還有社會的資金。其實現在社會公益活動越來越多,很多企業都願意投入和幫助農業農村,尤其是在扶貧方面。富裕地區幫助貧困地區。像廣東,一個省對口幫扶的縣的數量,和本省的縣數差不多,我記得不錯的話,大概是九十多個縣。還有企業和城鎮居民,都能夠伸把手。現在很多企業是這樣做的,尤其是當我們遇到大災的情況下,社會都積極踴躍地捐助。同時,農民也不能袖手旁觀,也要出力。要共同努力把《規劃》實施好、落實好。《規劃》已經公佈了,下一步就要具體分工。各省、市、縣都要制定當地的規劃或方案,因為省與省之間、省內部的差異也很大,財政的狀況也有很大的差異。總之要堅持一條,就是要實事求是、遵循規律,既要實用、同時還要儉樸,不能搞那種華而不實的東西。《規劃》裡已經把這些原則和要求都提出來了,下一步要進一步實化、細化,去落實它。

【新華社記者】剛才張主任的發言當中提到了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我們採訪當中也發現,有些農村地區存在產業規模小、鏈條比較短、品牌比較雜的問題,對此《規劃》如何部署?接下來農業農村部會採取什麼樣的舉措來解決這些問題?

【餘欣榮】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很重要。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產業能否科學合理順利振興,決定了鄉村全面振興能否實現。正如剛才張主任所介紹的和剛才記者朋友提到的,這些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在鄉村產業發展上,這些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做大做強農業,取得了很大成績。這裡,我用幾個數字:十八大以來,糧食生產連續五年都在1.2萬億斤以上,農產品能夠基本滿足消費者需要,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現在不僅是農牧業發展,同時種養加銷遊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態勢也非常好。農產品加工產值已經超過了20萬億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年營業收入在7000億元以上,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也有很大發展,年經營收入在2000億元以上,成為農村一個新的興奮點。所以,我們要充分看到,要完成好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產業振興要求,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的再出發、再前行。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鄉村產業還存在著小、散、雜等問題。比如說我們的糧食生產能力,總體上看,還要進一步強化抗風險能力,高標準農田建設還有5.6億畝的目標還沒有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在推進過程中還碰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

再比如,我們現在更多的是產量型農業產業發展方式,怎樣轉到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我們的任務還十分艱鉅,不僅要考慮到我們這一代人消費需要,更多的還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天、一片淨土、一片清水,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繁重而嚴峻的任務。總體上看,我們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鄉村產業仍然存在著大而不強、產品多而不優、品牌雜而不亮的問題,這些差距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因此,《規劃》圍繞著鄉村產業振興提出了28項重大工程、重大計劃和重大行動。今後,我們要緊緊圍繞這“三個重大”,來動員和組織方方面面的力量,把鄉村產業發展好。重點在四個方面推動落實:一是堅定不移地夯實農業基礎。牢固樹立農業基礎意識,紮實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全力實現好總書記要求的“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中國人的手上,中國人的碗裡要裝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糧食,中國人的糧食要用中國自己繁殖的先進品種,進一步推動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更實更牢。同時,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不斷增加農民收入。

二是推進質量興農。堅持農業綠色發展。我們把今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正在加快編制《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啟動實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完善鄉村產業標準體系,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創新符合鄉村產業振興的新組織形式,進一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三是抓好產業融合。我們總結國際農業現代化的成功路子和不成功的路子,有個共同點,就是要在推動城鎮化、推動工業化的過程中,始終注意不僅要把工業產業發展的重點放在城市,同時要制定諸多的政策,引導資源聚集到鄉村發展、聚集到縣域經濟發展這個方向上來。不然的話,就容易出現城市興旺繁榮了,農村衰敗了。所以,鄉村產業振興就要努力通過各種政策、各種措施,引導方方面面的力量,在繼續推進城市繁榮發展的同時,將更多的要素導入到縣域經濟發展這個平臺上來,為鄉村創造更多的適合農民需要的、適合各方面人才展示才華的廣闊天地,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在這方面,我們要繼續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四是抓好特色產業,尤其是要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區的發展。這一條我們將配合國家發改委,採取一些新的措施,以促進發展。

【張勇】我補充一句,產業興旺確實很重要,這其中還包括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規劃》裡也專門明確了,就是強化人才的支撐,因為戲好還得靠唱戲人。農村產業興旺,最根本的是靠億萬農民群眾,把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有的地方現在搞“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把那些見過世面的、經過歷練的人才請回到家鄉去,作為帶頭人,來推進鄉村的產業發展。我覺得人才振興也是重要的工作,《規劃》裡專門有一章。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我們看到,推動農村發展的政策主要是兩個,一個是錢,一個是人。但是細看,有一章節講到關於人才的部分,主要是引進一些知識性人才、志願者或者扶貧人才為主,同時還有一個章節重點強調的是將農村人口轉移城市化的問題,這兩個是否存在一定矛盾?如何保障農村有足夠的人力發展農村?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

【餘欣榮】記者朋友這個題目非常好,你這個題目和張主任前面講的完全吻合在一塊兒了。五大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同時,產業振興和其他方面的振興,歸根到底都要靠人才這個基石,沒有牢靠的人才基石和不斷持續注入新動力,我們鄉村振興也難以實現。

關於這個問題,《規劃》裡已作了全面敘述,就我們農業農村部來講,具體就是三句話。

第一句話,鄉村振興為一切有志於“三農”的各類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亟需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力突出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從今天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一系列搞活人才的政策措施,讓方方面面的人才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展示才華。

最近這段時間,我們在農村進村入戶,其中很多新的朋友都是這些年回到鄉村的,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搞網絡的、搞新媒體工作的,他們回到鄉村,成為鄉村的佼佼者,成為農民致富的引領人。這方面的故事太多。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向媒體們提一個建議,希望利用你們各方面的手段,講更多的農村人才先進事蹟,講好中國鄉村振興、人才振興的故事新篇。這方面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我們將共同努力。

第二句話,鄉村振興需要進一步創造更好環境,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既要加快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交通信息等硬件條件,更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打造“永久牌”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第三句話,鄉村振興需要創造更好的條件,來培養人才、用好人才。這方面規劃裡面已經做了比較詳細的安排,各地也在按照中央規劃要求,從實際出發,制定不同類型、不同方面、不同區域的人才戰略和人才政策。我相信,大家陸續會了解到這方面的政策。

總而言之,要做好人才振興工作,一要練好內功,不僅要發揮好黨管人才的政策引領作用,還要人才本身更瞭解農村、熟悉農民、研究農業,只有這樣,人才在鄉村這塊土地上才能真正服水土,發揮應有作用。二要借外力,鄉村振興、人才振興這個舞臺是開放的,要更好地歡迎各方面人才,聚焦到我們鄉村舞臺上展示才華。三要強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在人才隊伍建設上面下功夫,從農業農村部來講,要推動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計劃、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項目、農業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形成新時代鄉村人才振興的大合唱。謝謝。

【中新社記者】近些年國家強農惠農富農的力度不斷加強,但是距離農民最實際的相關需求還有一定差距,請問本次《規劃》對於改善和保障農村民生,提升農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有哪些具體措施?謝謝。

【張勇】謝謝,你的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我們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改革開放四十年,應該說中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躍居世界第二位。所以現在人們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到了廣州,都覺得城市比發達國家還發達。相比較而言,農村確實在一些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還是相對比較落後,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有那麼多農民工進城的一個原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終就是要讓我們的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農民進一步富裕,最終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對於這個過程,我們必須要儘量下大力氣把它縮短,因為它本身已經成為一個短板,所以我們要在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力氣。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也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因此,《規劃》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起草過程中,我們到農村調研,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聽取地方的、部門的意見,廣泛聽取了意見。《規劃》堅持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具體措施上細化、實化,以使《規劃》在補短板、強弱項上真正做得到、做得好。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的條件。其實很多同志都出過國,在發達國家,有很多企業,特別是世界知名企業就在農村,並不在大城市。之所以這些大的企業能夠在農村佈局,原因就是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與城市相差無幾。隨著國家投入的加大,我國農村的基礎設施條件也在不斷改善,現在這種地域的差距越來越小,有很多企業實際上已經向農村發展,特別是一些以農產品為生產資料的企業,到農村去加工,原料的新鮮度好、運輸簡便,更能夠發揮出優勢來。雖然現在基礎設施比以前大大改善,但是我們的農村確實仍然是個短板,在這方面我們還是要不斷持續加大投入,改善農村的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條件。

二是要進一步加快提升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剛才記者也提出了人才流動問題,實際上人才應是自由流動,也是雙向流動,既有農村人才流向城市,也有城市人才流向農村,也有農村人才流向了城市又回到了農村,多種形式。人才流動本身也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特點和規律。隨著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農村人才不斷集聚、農村面貌不斷改善,鄉村產業興旺是指日可待,當然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

三是要進一步增加農村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要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過去人們說一出生,待遇上、公共服務上的差異就好像決定了,城裡人就有社保、醫保,農村就沒有。這些年國家不斷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農村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制度都陸陸續續建立起來,並不斷完善。剛才我回答記者朋友提問時說過,城鄉要統一規劃,也要完善和統一這些政策,使農民也有自己的發展空間、發展天地,也可以解除後顧之憂,這樣,農村的吸引力就會越來越強。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隨著“三農”投入的不斷加大,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服務等資源不斷向農村傾斜,城鄉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謝謝。

【胡凱紅】時間關係,最後兩個提問。

【中國經濟信息社記者】我所關注的是留守兒童和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已經得到了社會普遍的關注,隨著我們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展,這個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在這次戰略規劃當中,對這個問題是否做出了一些部署?

【餘欣榮】記者朋友這個問題講得很好。鄉村振興是全面振興,我們講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讓農民群眾得到方方面面的生活改善。您剛才提到關於農村留守老人問題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各地各部門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一方面,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我們為農村居民在生活改善方面創造了很多好的條件,農民收入持續提高,農村養老保險保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高。另一方面,隨著這些年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得到了比較好的改善,為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們也要看到,農業農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正因為如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全方位、深入地推進,使農村居民能夠和全國人民一道,享受現代化的生活,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在《規劃》中,對包括農村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都做了相應安排,同時也進一步對農村養老保險、養老設施建設做出了部署。現在,各地各部門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落實過程中,也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生活保障、養老等問題,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更有力、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我們相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社會事業會有新的發展,廣大農民群眾會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謝謝。

【胡凱紅】最後一個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大家都知道,我國農村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同的農村不可能用同樣的一個模式來實現鄉村振興,不同鄉村振興路徑也不盡相同,所以請問《規劃》對此有哪些考慮?謝謝。

【張勇】總書記對鄉村的差異性作過明確的指示和要求。總書記強調,要科學把握不同村莊變遷的發展趨勢,分類指導,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剛才在回答記者朋友提問時說到了,儘管我們都是城裡人,對農村也很熟悉,也都去過農村,但不同地域農村的差異確實非常大,不能定“一刀切”的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指標和目標。要遵循農村經濟發展的規律,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實際的發展目標和指標,《規劃》特別注意了這些問題,提出要區別對待,根據發展階段的不同、實際情況的不同、差異的客觀存在進行區別處理。

第一,對現有鄉村作了分類。《規劃》把現有鄉村分成了四類,一是集聚提升類,二是城郊融合類,三是特色保護類,四是搬遷撤併類。針對這四類不同鄉村,分別明確了鄉村振興的原則、方向、目標和任務。當然,因為中國的農村太多,這四類也不可能涵蓋全部的鄉村,只是一個大致的分類方向,各地還要在這四種類型基礎上,結合實際劃分本地區的鄉村類型並區別對待。

第二,堅持梯次推進鄉村振興。《規劃》提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集體經濟實力強的鄉村,到2022年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其他大部分村莊,目標任務就不可能像東部沿海農村定得那麼快、那麼高,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時點就要到2035年。貧困地區的農村,現代化的目標就可能要到2050年才能實現。這就要區別農村的實際情況,防止一哄而上、“一刀切”,不顧客觀現實,搞大拆大建,盲目制定一些高目標,還要遵循規律,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第三,聚焦階段任務。在2020年以前,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的任務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不一樣,最優先、最重要的任務,是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規劃》對此提出了明確要求。

第四,還要把握好節奏力度,穩中求進。鄉村振興要辦的事不可能一天辦成,財力也不允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循序漸進、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推進,堅持穩中求進的總方針,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謝謝。

【胡凱紅】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張主任,謝謝餘部長,謝謝各位。

↓↓↓↓↓↓↓↓

鄉村振興是農村發展的巨大機遇,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