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農場在非洲|非洲,中國人嚮往的農業發展聖地

廣袤無垠的非洲大陸,遼闊無比的草原、富饒肥沃的土地,豐富多樣的動物和植物……這是這個星球上最絢麗多彩的地方。

我的農場在非洲|非洲,中國人嚮往的農業發展聖地

挖掘農業本質,發展農村農業,使農民真正靠自己致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難的問題。今天村長和大家分析一下神奇大陸上非洲這個國家的農業問題。有沒有好奇的村民?

常常有中國的居民到非洲搞農業,我們今天找來了去非洲做過農業的人,以他們的視角來談談非洲農業不發達的原因。

非洲是世界上的發展水平低,發展潛力大的大洲,農業十分落後。總結來說就是傳統糧食種植業不發達。

具體原因如下:

1、自然資源氣候條件差

大家都知道,非洲氣溫異常高,降雨量少。全年日均溫度在20℃以 上的地區佔全洲總面積的95%,高於地球上任何一洲。降水分佈很不均勻。而在赤道附近的地區是地球上降水最多的,自赤道向南北兩端降水量又逐漸減少。

我的農場在非洲|非洲,中國人嚮往的農業發展聖地

一般而言,降水充沛且地勢非低窪的地區,具有發展農業的 良好條件,但是這樣的地區面積很小。

非洲還有黃熱病、瞌睡病(錘蟲病)、惡性瘧疾,雨林地區尤其流行,對於農業發展也很有影響。

2、農業比重大

非洲有50多個國家, 而除了南非、利比亞等11個國家以外,其餘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農業產值約佔全洲國民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農業產值比重超過30%的有21個國家;農業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3,有1/2的國家農業人口占80%以上;農產品出口約佔出口總額的1/4,有32個國家的出口貿易以農產品為主;非洲長期的殖民統治,許多國家都是單一種植,把物力、財力、人力集中在供出口的經濟作物生產上,糧食生產落後,80%的國家和地區糧食不能自給,每年進口大批糧食

我的農場在非洲|非洲,中國人嚮往的農業發展聖地

有人會問,農業比重大怎麼還落後?就以中國來說,也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業的發展與技術仍落後於美國。這是生產力的問題,農業比重加大了負擔。

3、土地制度複雜

非洲土地佔有制形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前資本主義的土地所有制,包括盛行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落所有制和普遍存在於北非、東北非的地主佔有制,在部分熱帶叢林及高山地帶,還存在著原始公社所有制;

二是歐洲殖民者入侵後,霸佔了大片肥沃土地,僱用當地勞動力,經營種植園或農場,形成了資本主義土地佔有制

三是國家獨立後,有的實行土地國有化,有的進行土地改革,並組織一些合作社,出現了一種新的土地佔有制形式———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許多國家還盛行遷移農業,多數地區的耕作方式和技術都非常落後,現代化水平極低,仰天靠地,豐歉皆由天定,使農業生產水平低而不穩。糧食單產不足世界平均數的一半,咖啡、棉花等也只有世界單產水平的2/3,是生產水平最低的一洲。

4.勞動力問題

在一家農場裡,你可以親眼看到僱員的勞動能力、勞動技能都很落後。在農場附近村莊的農戶,他們的居住、生活、生產方式還處於原始狀態,一些人根本不會勞動,也不願意勞動。至於非洲人懶散成性,除了最近幾百年,還真的沒多少農作物值得他們去勤勞,上萬年形成的性格,不是幾代人說變就變得了的。

我的農場在非洲|非洲,中國人嚮往的農業發展聖地

同時,非洲是個農業大州,農業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農業資源豐富、發展遲緩、發展水平低、局部地區引進的管理方式和機制體制比較先進、生產成本低、勞動力廉價,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我們應該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動員企業走出去,搶佔發展先機,闖開合作發財、合作共贏的路子。

農村土地託管、土地流轉,擴大農戶收益,改良農產品種植效益,點擊“瞭解更多”,立刻開始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