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比如中國的A股,20年以前就是2000多點,到現在還是2000多點,如果選中一個20年都不升值的行業,肯定是入錯行了,說多了都是淚。

事實上,在過去的10多年裡,選擇什麼作為職業可能並不重要,有沒有買房卻至關重要,買了房的就是人生贏家,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但在10多年後的今天,隨著房住不炒的政策轉變,買房也已經不再是暴利的源泉。

那麼下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行業是什麼呢?很多人看好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上的應用。

不全是泡沫,只一剎的花火

2008年中本聰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概念,隨後的幾年中,成為了數字貨幣比特幣的核心組成部分。二十多年前,能看懂互聯網的人,都認為互聯網會顛覆一切,信息會轉到網上,因此每個公司都需要做一個網站,建立新的信息傳輸模式,資本也向這個行業聚集,甚至出現了納斯達克泡沫。

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現在的區塊鏈技術,就相當於二十多年前的互聯網,網站的目的是傳輸內容和信息,區塊鏈的目的是傳輸資產和交易證明。互聯網發展到現在,沒有自己網站的公司已經很少了,甚至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社交網頁。但擁有一個網頁根本決定不了一家公司的價值與否,一家公司的價值,依然主要取決於網頁所承載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對產品和服務的營銷、推廣能力。

區塊鏈的價值也並不取決於區塊鏈本身,其中有多少資產協議輸入到了區塊鏈,有多少交易合約承載在區塊鏈上,才是關鍵。目前非常火熱的區塊鏈投資,如果你仔細看過之後,會發現大部分都如同在人跡罕至的地方,修一條高速公路。

並且很多區塊鏈項目是掛羊頭賣狗肉,現在看到的大部分ICO區塊鏈項目,是利用了大家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想象,屬於一種營銷策劃行為,跟賣保健品的邏輯基本一致,也可以說是掛區塊鏈的羊頭,賣“智商稅”這個狗肉。資產交易如果那麼簡單就能轉移,中國的股票交易和房產等交易中心早就不需要存在了。

那麼區塊鏈應用是不是全是泡沫呢,未必。

跨國界、跨體系的全球支付系統

隨著全球金融科技的發展,2017年以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加快腳步,正成為全球的普遍趨勢。區塊鏈模式的亮點就在於有比互聯網更為強勁的網絡效應,產業化利益更為可觀,能將所有參與者連接到線上,儘量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效率。目前區塊鏈在金融中三類比較靠譜的應用分別是解決跨境支付問題、解決票據領域“高成本、低效率”問題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痛點問題。

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長期以來,跨境支付一直面臨流程繁瑣、費時、耗力等問題,區塊鏈具備去中心化、點對點交易、不可篡改等技術特徵,在解決跨境支付“低效”問題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比如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區塊鏈金融機構Circle(點擊閱讀),該公司成立於2013年,期望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用戶提供跨國界、跨體系的全球貨幣流轉服務,並受到包括高盛在內的諸多頂級資本的青睞。目前Circle的產品佈局非常全面,已經開發並上線了Circle Pay(支付)、Circle Trade(交易)、Circle Invest(散戶交易者進行買賣虛擬貨幣的平臺),而今年早期收購的美國數字貨幣交易所 Poloniex,USDC和其它穩定幣的推出將進一步提升Circle現有的產品服務。

虛擬貨幣資產和區塊鏈技術的發明,推動互聯網進入了全新時代。然而,整個行業一直欠缺價格穩定的交易中介,這極大影響了全球金融系統的協同性和功能連貫性的進一步發展。而USDC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購買和使用通證化的法定貨幣,來進行支付和虛擬貨幣交易。

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USDC是一種與美元有規定兌換比例的穩定幣,基於CENTRE進行開發並受到CENTRE網絡一系列政策的監管,從而確保了監察的獨立性和Circle的服務質量。最重要的是,USDC和託管的美元金額對應,不存在超發且可以保證美元提現,並幫助推動區塊鏈系統的普及。

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支付當前已初具規模,在國內和國際支付市場上脫穎而出。目前,我國擁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4408家,支付機構269家。如果未來“區塊鏈技術+跨境支付結算”逐步替代傳統的支付模式在國內市場形成主流,高效的業務流程將會節約大量成本和資源,對於中國支付“走出去”的戰略和對外貿易十分有利。

解決票據的“高成本、低效率”

區塊鏈在票據領域試水效果也比較理想。長期以來,票據的真實性難以保證、劃款不及時、信息不透明、融資週期長等問題始終困擾著票據市場。針對票據領域的痛點,一些金融機構嘗試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票據領域“高成本、低效率”等問題。

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Tradeshift在誕生之初就是一家電子票據平臺。其創始人Christian Lanng曾在丹麥政府任職,其主要職責是追蹤政府的25000多家供貨商,每年會從他們手中收到超過1500萬張票據。由於許多公司仍然採用紙質票據,還常常通過郵寄的方式遞送給採購方,因此管理票據和收取貨款一直都是一件麻煩事。這給了Lanng開發一種電子票據平臺的靈感,基於他設計的平臺,供應商可以通過互聯網瞬間送達票據並跟蹤付款。此係統上線不到10個月時間,便彙集了丹麥95%的公司。

2009年Lanng決定離開官僚風盛行的政府機構,建立了類似的一個電子票據平臺——Tradeshift。Tradeshift提供基於雲端的電子票據軟件,客戶能夠通過這一軟件發送電子票據,收取貨款。

而電子票據平臺的未來就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票據領域將各家合作銀行、企業客戶、交易平臺、非銀機構等機構鏈接在一個鏈條上,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提供IT技術支持、運營管理支持,以及各項客戶服務支撐,可以進一步把票據業務的效率大幅提升。

對接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有助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痛點。具備分佈式記賬、點對點交易、去中心化等特徵的區塊鏈技術有助於解決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融資難。對於傳統供應鏈行業而言,核心企業一般只對一級供應商的信息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對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信息卻少有了解,加之小微企業也缺少途徑向核心企業證明自身償還能力及信用度,最終使得供應鏈金融交易主要發生在核心企業和大型供應商之間。區塊鏈在供應鏈平臺中的應用優勢主要在於打通了資金供給方、資金需求方的信息通道。

即使是徵信體系更為完善和成熟的美國市場,其中小企業仍然面臨這個問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最新調查顯示,61%的中小企業在2016年都面臨財務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獲得他們需要的信用貸款。報告還顯示,幫助小企業有效管理其財務狀況能讓其在當下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中發展壯大。

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Nav也是宜信新金融產業投資基金的在投企業,同時在美國是中小企業信貸及金融細分業務領域的領導者,通過網站和APP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徵信報告便捷查詢服務、現金流數據等信用信息。

Nav搭建了一個平臺,幫助其用戶根據自身信用狀況對接最合適的金融服務提供商。通過這種“一站式服務”,Nav幫助用戶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獲得更多的貸款。

而區塊鏈對於Nav這樣的企業來說,將會是一個非常值得嘗試的暫新空間。在區塊鏈技術平臺上,每個參與者都是一個節點,所有節點共同維護同一套賬本,有助於分享與共贏,打通全局全流程。區塊鏈技術平臺這一“共享模式”有助於充分披露供應鏈上各級企業的信息,釋放並傳遞核心企業信用,有助於解決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進而為中小微企業融資帶來融資機會。

由此可見,在前期資金、技術和客戶等核心要素的快速積累的基礎上,區塊鏈對金融垂直產業的影響正在不斷深入並加快。預計未來幾年將是區塊鏈應用的關鍵時期,好的模式和好的企業或許就會在這幾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幾個區塊鏈應用領域中最先跑出來的“千里馬”。

風險提示: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非宜信官方觀點。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THE END】——————

作者 夏羋卬

圖片來源 網絡

區塊鏈金融全是“帶節奏”?有靠譜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