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速滲透藥企,醫藥巨頭諾和諾德要裁掉400名研發員工

這家丹麥醫藥巨頭不是第一次大裁員,但這一次不是為了削減成本。

日前,諾和諾德發佈了《轉變研發方式的計劃》,宣佈在中國和丹麥裁員400人,中國裁員人數為30人,並表示要在今年年底設立4個“轉化研究單位”,專注於尋找新療法和新技術,公司也會加強自動化、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這已經是諾和諾德今年以來的第二次裁員。

6月份,路透社消息稱,由於美國市場形勢日益嚴峻,諾和諾德計劃裁員3000人,在稍後對媒體的回應中,諾和諾德表示大中國區沒有任何減員計劃。時間再早一點,2016年、2015年,諾和諾德分別有一次大裁員,包括研發、銷售、教育經理等眾多員工。這三次裁員均是因為企業要削減成本。

就中國市場來說,醫藥外包和兩票制是造成跨國藥企裁員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醫藥外包(CRO)這一在國外有相當發展基礎業務形態正在中國成長起來,即將醫藥研發項目委託醫藥專業研發團隊完成。對醫藥巨頭公司而言,可以將非核心研發剝離給醫藥外包,從而更加聚焦於核心重磅專利藥的研發,這會造成跨國藥企的裁員發生。另外,自兩票制推行以來,醫藥代表合規性一直備受爭議,不能再承接銷售任務的醫藥代表們經常被列入裁撤名單。

但是相較於國內市場,跨國藥企在國外市場的裁撤力度更大,9月以來裁員幾乎接連發生。

月初,英國製藥企業葛蘭素史克聲明在美國削減650個職位,裁員節省的資金將用於研發和新產品的商業支持,11日,武田宣佈關閉芝加哥地區美國總部,關閉1000個相關職位並削減約7%合併員工,25日,諾華宣佈在總部瑞士裁減2200多個崗位,同時宣佈每年斥資30億瑞郎專項資金用於新藥品和新療法的研發生產。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諾和諾德此次裁員釋放出來的信號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正在加速滲透藥企。對這些跨國藥企業來說,核心競爭力是專利原研藥,但是這些藥的專利保護期有限,仿製藥又對其有銷售衝擊,提升新藥研發效率,是守住市場份額的唯一方法。但是,這反而為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AI)提供了入口。Numerate公司首席執行官Guido Lanza博士曾表示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AI會被應用到整個醫藥行業。

AI能幫助藥企升級科研,並模擬藥物研發。新藥研發通常要經過確立靶標、臨床前研究、申請臨床試驗、新藥申請、上市及檢測等幾個階段,跑完整個鏈條常常需要10年以上,而且每個階段都有可能失敗,深度學習和算法能在一定區間內縮短時間並降低失敗率。

很多藥企和CRO企業都已經開了在AI的佈局,2017年,武田製藥與人工智能公司Numerate簽約、強生與BenevolentAI達成合作,今年5月,輝瑞製藥和以算法驅動創新的AI醫藥研發公司晶泰科技簽訂戰略研發合作,7月,國內CRO龍頭企業藥明康德參與領投了美國人工智能公司Insilico Medicine。

在醫藥研發領域,以前大家都討論人工智能可能對藥物研發產生的變革,現在,這些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