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南仁東星!從此,「天眼之父」將以一縷星光與天眼一起遙望深邃的宇宙


今天凌晨,從國際小行星組織傳來消息:一顆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正式以我國天文學家、“天眼之父”南仁東的名字命名。從此,以南仁東名字命名的這顆星,會有那麼一縷星光灑在他傾盡一生建設的那顆“眸”上——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2017年9月15日,就在“中國天眼”運行將滿一年、首批成果即將出爐的時候,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72歲的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卻悄然離去,這位將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天眼”、被尊為“中國天眼之父”的老人,再也看不到這一切了。一年之後,這顆南仁東星將在宇宙替這位老人看一看中國貴州那曾讓他魂牽夢繞的眼。很多人還記得,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南仁東老人吃力地、一字一頓地說:“美麗的宇宙太空,正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無垠的廣袤。”  催人淚湧,卻又好似命中註定。  用生命最後22年實現一個夢想  “當風從反射面板穿過,我們好像接觸到新的文明信號!”中國新聞社科技記者張素在報告中引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話,表達自己站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圈樑上,向下俯視這口世界第一“大鍋”時的震撼與激動。  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啟用。相關領域國際權威人士稱讚其“令人驚歎,把中國天文學帶到世界第一梯隊”。作為標誌性科技成果,“中國天眼”被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  這是南仁東用生命最後22年的全部智慧、精力與熱情,所追求的一個夢想。“南老師,您在我記憶裡,是執著的漢子。”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高級工程師楊清閣回憶,建設FAST這樣一項大科學工程,是完全沒有先例的。南老師作為工程的核心推動者,從宏觀把握到技術細節,事無鉅細,執著堅持,他在這20多年裡專注地做了這一件事情。  如果在平地挖一個直徑500多米的大坑來建造FAST,開挖耗資就高達30億元。可選用貴州大窩凼天然窪坑做臺址,開挖耗資僅需要1億多元。為了選出性價比最高的臺址,南仁東耗費了整整12年的生命,踏遍了貴州大山裡幾乎所有的窪地。


在考察窪地時,他差點被山洪衝下山,又跌下懸崖,幸虧被兩棵小樹擋住了身體。這樣的艱險,12年來時刻伴隨著南仁東。當身邊人都聽得目瞪口呆、嚇出一身冷汗時,南仁東卻對這些艱難一笑而過。  初期勘探結束後,大多數人都回到了原先的工作崗位,只有南仁東滿中國跑。為了尋求技術上的合作,他坐火車從哈工大到同濟,再從同濟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他的立項申請書上最後出現了20多個合作單位。他還設法多參加國家會議,逢人就推銷項目。“我開始拍全世界的馬屁,讓全世界來支持我們。”經歷了最艱難的10多年,FAST項目逐漸有了名氣。2006年,中國科學院召開各院長會議,聽取各個“十一五”大科學工程的立項申請彙報,南仁東在會上為FAST申請立項得到通過。在最後的國際評審中,他用英文發言,由於提前把整篇稿子背了下來,評審最後,國際專家開玩笑說:“英文不好不壞,別的沒說清楚,但要什麼,他說得特別明白。”


在工程建設中,南仁東帶領團隊克服了無數技術難關。FAST饋源支撐塔開始安裝時,南仁東立志第一個爬上每一座塔的塔頂。他確實這樣做了。對南仁東的這份執著,FAST工程饋源支撐系統副總工李輝曾感到不解。現在回想起南仁東在塔頂推動大滑輪的情景,他明白了——老人是在用特殊的方式擁抱FAST啊!  8000多個日日夜夜,FAST就像南仁東親手拉扯大的孩子。貴州省黔南州大數據管理局局長張智勇說,FAST所克服的索網疲勞關鍵技術,成就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還成功應用到港珠澳大橋等重大工程之中。  淡泊名利只為成就國之重器  不止一位報告人提到,1994年,年近50歲的南仁東在日本擔任客座教授時,待遇要比國內高出許多,有人計算過,那時他在國外一天的報酬,相當於他在國內一年的工資。而他卻決心回國。  22年來,南仁東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一個國家的驕傲,也讓FAST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地標;22年後,“中國天眼”已敏銳地捕捉到了九顆新的脈衝星,實現了中國望遠鏡“零”的突破。  多年來,FAST的創新技術得到了各方認可,獲得了各種獎勵。然而,南仁東個人的榮譽卻屈指可數。2017年5月獲得“2017年全國創新爭先獎章”,已經是他能“拿得出手”的個人榮譽。  “我特別不希望別人記住我。”他曾和家人說過這樣的話。當這個灑脫的老爺子獨自駕鶴西去,留下遺願就是: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我們FAST人都非常非常敬重他。”FAST工程饋源支撐系統副總工潘高峰告訴記者,在南老師過世之後,很多合作單位、評審專家都自發打電話來問候,為他的離去感到悲痛。還有人自發地在南仁東生前工作的辦公室門口獻上鮮花,有人路過他的辦公室時,會在門口鞠躬致敬。


“他可以很講究,也可以很不講究。”一位學生這麼形容南仁東。  FAST工程副經理、辦公室主任張蜀新對記者說,南仁東是一個很有個性、愛美的老爺子。他說,老爺子的審美很好,“你看FAST多漂亮。”。  這樣一個愛音樂、愛畫畫,常年留著小鬍子、愛穿西裝的“講究人”,卻是個相當隨性的老頭兒。他愛抽菸、愛喝可樂,還經常往西裝口袋裡裝餅乾,而又忘記拿出來,過段時間一看,全都成餅乾末兒了。  他精幹、率性、氣場強大,姜鵬這樣描述自己第一次見到他的情形:“我並不知道他是誰,但一看他就是頭兒,甚至有點像土匪頭兒”。  他給學生髮郵件都自稱“老南”,也讓大家直接這麼叫他。而大夥兒私下裡更愛喊他“老爺子”。  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身任FAST工程“總司令”的他竟成了現場與工人最好的朋友。同事們回憶,南仁東常常跑到工棚裡和他們聊家長裡短,他記得許多工人的名字,知道他們幹哪個工種,知道他們的收入,知道他們家裡的瑣事。他經常給工人帶些零食,還和老伴親自跑到市場給他們買過衣服。而工人們也完全不把他當“大科學家”,甚至直接用自己吃過飯的碗盛水給他喝,像家人一般不避嫌。


張素在報告中提到,2017年1月,南老師在央視科技創新人物頒獎典禮現場說:“這個榮譽來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覺得,我個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但我知道,這份沉甸甸的獎勵不是給我一個人的,是給一群人的。”這番話得到無數網友點贊。有人寫道:“南仁東、黃大年、李小文這樣的科學家永遠是那麼默默無聞,我們不一定很早就認識了他們,但是我們知道,是他們讓我們的民族有了可以站起來的脊樑!”  仰望星空,淡泊名利,用堅定的毅力追逐夢想。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有44顆已被確認為新發現的脈衝星。  群山之中的FAST,成為南仁東人生最後的絕唱。今天,他的眼睛終於得以望向宇宙深處。天上也有南仁東星望向他傾盡心血的“天眼”。  據悉,這顆南仁東星是由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計劃項目組於1998年9月25日在興隆觀測站發現的。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文章來源:多彩貴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