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之戰:內資所百單不敵外資一單

审计之战:内资所百单不敌外资一单

中經金融:follow me!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銀行”)更換審計機構,成為一個頗受矚目的事件。因其費用巨大、審計機構沿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有自媒體拋出“1.4億審計費用,肉都被‘四大’吃了,國內‘八大’還有湯喝嗎”的話題,著實引發了行業內外的一番口水。

近日,建設銀行公告稱,聘用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安永華明”)作為2019年度的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聘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安永”)為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費用合計約為1.4億元。建設銀行2017年的審計機構為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普華永道中天”),審計費用約為1.37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國內頂尖金融機構的審計業務,是收費最高的項目,全部聘用“四大”作為審計機構的狀態持續多年。2017年度審計費用超過1億元的金融機構有5家,均被“四大”“瓜分”。不僅如此,國內上市公司排名前20的客戶中,有19家系“四大”承接。

業內人士表示,多年來,中國優質的客戶資源、高端的業務項目大多被“四大”所承接,折射出我國審計客戶對國內品牌會計師事務所信心不足的尷尬狀態。毋庸置疑,“四大”長期以來形成的品牌效應非常強大,市場認可度和無形資產價值很高。但是也應該看到,內資所在短短30年內取得了巨大發展和進步,相當一部分大所已經具備承接大型客戶複雜審計工作的能力。業內呼籲相關機構能夠給予內資所參與、展示的機會,不要將內資所拒之門外。

也有聲音顯示,目前我國的內資所學習“四大”,往往僅是形似而神不似,在“拉郎配”式的合併浪潮下,內資所的收入和人員規模突飛猛進,但往往是“虛胖”大而不強,短期內對“四大”形成實質上的追趕甚至超越還不現實,內資所做優做強任重道遠。

“四大”指國際最大的4家會計師事務所,包括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普華永道”)、安永、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畢馬威”)。上述4家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境內的註冊機構簡稱分別為普華永道中天、安永華明、德勤華永和畢馬威。

《中國經營報》分別致電“四大”中國所,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均婉拒了記者的採訪請求,表示不方便就此話題發表觀點;畢馬威電話未能接通;安永華明相關負責人出差中。

“四大”承包“最肥”客戶

這一次,普華永道被安永替換。

日前,建設銀行發佈關於更換審計機構的董事會決議公告,該行2019年度境內外公司的審計工作均委託“四大”之一的安永。建設銀行本行及境內子公司2019年度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為安永華明,本行及境外子公司2019年度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為安永。

審計費用合計約為人民幣1.4億元(含內控審計費用)。建設銀行2017年審計機構為普華永道,當時審計費合計為1.37億元人民幣。

國內“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某匿名合夥人認為,在目前國內國際如此複雜的經濟背景下,不可預知風險增大,加之建設銀行有如此大規模和體量,作為一個專業的審計機構,以其專業的能力為企業提供很好的服務,境內外審計工作合計收費1.4億元,並不是一個很高的數字,更談不上所謂的“天價”。

“八大”指國內最大的8家會計師事務所,包括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立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瑞華”)、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天健”)、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信永中和”)、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大信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信”)、致同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致同”)、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天職國際”)。

但國內頂級金融機構和大型上市公司業務,被業內稱為“最肥”項目,自然也是被所有會計師事務所覬覦的最大“蛋糕”。但多年來,一直被“四大”所承包,內資所歷來無緣染指。

以2017年為例。Wind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審計費用最高的客戶,排在前5位的均為金融機構,分別是中國銀行2.15億元,安永華明審計;建設銀行1.37億元,普華永道審計;工商銀行1.36億元,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畢馬威華振”)審計;農業銀行1.223億元、中國平安1.03億元,均由普華永道提供審計。

審計費用排在5~10位的華能國際6416萬元,畢馬威華振審計;中國人壽5861萬元,安永華明審計;中國石化5158萬元,普華永道審計;中國石油4400萬元,畢馬威華振審計;交通銀行4280萬元,普華永道審計。

在大型上市公司業務的競爭中,內資所亦收穫甚微。

Wind數據顯示,排名上市公司前20大客戶中,前19家由“四大”承接,第20家中國電建,由國內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天運”)承接。

中天運並未躋身國內“八大”,而“八大”所最大的客戶是立信的上海建工,在上市公司排名第23位,審計費用1523萬元。

其他“七大”的國內上市公司最大客戶不僅排名落差很大,所收取的審計費用落差更為明顯。

公開信息顯示,瑞華審計的大唐發電,排名第28位,費用為1398萬元;天健審計的蘇墾農發排名34位,費用1177萬元;信永中和審計的招商蛇口,排名68位,費用679萬元;大華審計的TCL集團,排名130位,費用388萬元;大信審計的啟迪桑德,排名150,費用350萬元;致同審計的*ST油服排名42位,費用960萬元;天職國際審計的中遠海發排名83位,費用555萬元。

“四大”一單大於“八大”百單

從審計單價來分析,國內“八大”更無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A股3539家上市公司2017年度年報審計費用合計54.2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審計費用155萬元。

“四大”2017年度上市公司客戶222家、審計費用合計19.13億元,市場佔有率35%,平均每家862萬元;“八大”2017年度上市公司客戶2202家、審計費用合計24.24億元,市場佔有率45%,平均每家110萬元。

2017年度審計費用最高的一單是中國銀行,安永華明審計費用是2.15億元。國內第一大內資會計所立信,2017年度審計了583家上市公司,共收取審計費用6.87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客戶收費119萬元。如此計算,“四大”一單收費大於國內“八大”100單的說法並不為過。

資深註冊會計師劉志耕認為,目前,內資所排名靠前的事務所的總收入規模看起來很大,但如果做“平均”,就明顯落後於“四大”,這說明內資所在客戶心目中的價值並不很高。

前述匿名合夥人表示,相較於其他行業,金融領域的國際化程度以及跟國際接軌程度更充分,所以國內的金融機構引進外部審計機構的時候,也願意引進有更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國際化的視野的審計機構為其服務,這是現實需求,可以理解。

“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大多涉及到中國香港、美國以及中國內地三地上市,由於國際資本市場包括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本土事務所的瞭解不多,印象不深,所以這些三地上市的企業更多選擇‘四大’來審計。”該人士表示,實際上,目前整個格局已有改變,比如H股板塊,近些年國內所的參與已經相當多了。

“與‘四大’相比,內資所開展審計工作的的難度大,收費低也有其現實原因。”劉志耕表示,內資所的客戶群體相對於“四大”的客戶要小得多,不僅規範程度低,而且要求主動規範的慾望也低,真正願意接受審計規範,願意主動按標準足額支付事務所費用的企業並不是很多;同時能夠讓事務所按照審計準則全面規範開展審計工作、積極主動配合事務所審計工作的客戶也不多。

壓價、造假和內耗

在頂端客戶的競爭方面沒有競爭力,原因何在?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會計師事務所,從總收入規模來講,以前‘四大’排前四名的狀態已經打破,排名第一的已經是內資所。”劉志耕認為,儘管如此,“四大”在境外市場經濟國家經過多年發展和磨鍊,其職業規範、職業操守、執業技能、內部管理、質量控制、內控評價、企業文化、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等,較內資所均有明顯的優勢,長期以來形成的品牌效應非常強大,市場認可度和無形資產價值很高,內資所短期內應該較難追趕和超越。這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內資所學習“四大”往往“形似而神不似”,自身還伴有一些不良習慣,如壓價競爭、偷工減料、弄虛作假、內耗嚴重等問題,不僅增加了很多障礙,而且延誤了內資所追趕外資所的步伐。

劉志耕認為,第三個原因是近些年內資所急功近利、急於求成,興起“拉郎配”式的合併潮,合併後的內資所收入和人員規模突飛猛進,但實際上是大而不強,沒有真正形成品牌合力。

中興財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總裁喬久華認為,同樣的項目審計,國內品牌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不一定比“四大”差,之所以“同質不同價、同質不同市”,是由於很多國內品牌會計師事務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不夠響,缺少深入人心的品牌文化,很難得到客戶的認可。因此必須加快從項目審計向專業品牌審計轉變。

“‘四大’的發展歷史、過往的積累,國內所對其的趕超絕非簡簡單單一蹴而就的事情。國內事務所的發展僅僅二三十年的時間,實現與‘四大’並駕齊驅,仍需要一個過程。”簽署匿名合夥人表示。

“當然也要看到,國內的事務所近些年快速發展進步,有的所已經具備了承擔大型客戶複雜審計工作的能力,呼籲國內的‘大塊頭’企業,不要直接將內資所拒之於門外。”喬久華直言不諱,要給內資所一定的信任,給其參與平等競爭、展示能力的機會。

“從推動國內的註冊會計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講,建議我們主管部門也考慮,是不是可以支持國內所逐步來參與頂端市場,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也讓更多國際投資者逐步瞭解認識中國國內的事務所的專業能力。”前述匿名合夥人希望相關主管部門在政策上或行動上給予引導和支持。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